您好
圖片參考:
http://tw.yimg.com/i/tw/blog/rte/smiley_5.gif
張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張正權,後改名爰、蝯,小名季,號季爰,別署大千居士、下里巴人、齋名大風堂,中國四川內江人,中國近代著名畫家。
生平
兄弟十人,張大千排行第八,從小就愛繪畫。母親是當時知名的女畫家,他的二哥名澤,字善孖,別號虎痴,是畫虎專家。善子的人物山水花卉,無一不精,大千也是從他受益的。
童年在家中習畫,曾到日本學習染織,歸國後在上海師事曾農髯和李梅庵,除書法外,也學習國畫,受石濤跟八大山人的影響很深。
少年張大千於1916年被土匪短期綁架,後者見其會讀寫,逼迫他做師爺。 1919年未婚妻謝舜華病逝後,他出於悲痛厭世,在松江禪定寺出家,法名大千。後來又去寧波觀宗寺、杭州靈隱寺,但出家100天之後被聞訊趕來的二哥張善子逼迫還俗回家。廿多歲便蓄著一把大鬍子,儼然成了他特有的標誌。
1926年開始,為精進畫風而遊遍中國名地,包括黃山,峨眉山,敦煌。他最好的山水畫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他自稱對敦煌壁畫的文物保存也有相當多的貢獻。但是1940年代,他在敦煌描摹壁畫時,發現部分壁畫有內外兩層後便揭去外層以觀賞內層,被揭露後又抵賴辯解。
1943年他出版的《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畫》讓藝術界開始重視中國文物的保存和精華。曾兩度出任南京國立中央大學 (現南京南京大學、台灣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
1948年移居香港,1951年移居阿根廷,1953年從阿根廷移居巴西聖保羅。畫作開始聞名國際,包括法國羅浮宮也前來邀展。1956年曾與西班牙繪畫巨匠畢卡索切磋同談。開始將西方抽象主義的理念應用到中國傳統水墨畫上,並發展出了潑墨山水的風格。1958年,獲紐約國際藝術學會以《秋海棠》圖,譽為世界偉大畫家。
1969年移居美國舊金山,1977年由美國移居台灣,住在台北外雙溪的摩耶精舍,1979年他81歲時曾自書一聯:「獨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頗示心境。1983年4月2日,心臟病復發去世。
張大千是大收藏家,他的大風堂珍藏,收集了幾百幅歷代名畫,著有《大風堂中龍門陣》一書。
因政治觀的關係﹐張大千從48歲離開中國大陸後﹐直至去世時也未有回國。
圖片參考:
http://www.fansart.com/upimgchina/200661220514.jpg
圖片參考: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7-01/22/xinsrc_40201042209212811416713.jpg
圖片參考:
http://www.aerc.nhcue.edu.tw/8-0/twart-jp/ca-map/max/c730-3.jpg
圖片參考:
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4-09/17/xinsrc_3120901171023588970127.jpg
作品介紹:
張大千是具有世界影響的中國畫大師。 他在創作上的卓越成就,與他的淵博的學術修養,深厚的生活積累以及他廣結師友,裁長補短密不可分。除繪畫外,他對詩詞、古文、戲劇、音樂以及書法、篆刻,無不涉獵。並先後與齊白石 、徐悲鴻、黃賓虹、溥儒,於非廠等國內各名家及外國大師畢加索交遊切磋,功力自不一般。
張大千人物繪畫雖不及其山水繪畫的名氣響亮,但內在藝術價值和對後學的影響,並不遜於山水等諸畫。
張大千人物繪畫中的重彩供養人題材,因其富麗堂皇又帶佛教色彩,多被文物藝術品市場中收藏投資者看好,而其早期人物畫因流傳較少,但師法傳統更易於幫助我們認識張大千繪畫藝術發展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