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肥水之戰和割燕雲十六州的問題

2011-06-16 6:01 pm
麻煩給我肥水之戰和割燕雲十六州的起因及過程
謝謝!

回答 (2)

2011-06-16 8:14 pm
✔ 最佳答案
1. 淝水之戰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3/32/32d/32d01/32d0101.htm

公元383年,東晉和北方的前秦之間發生了一場實力差距極為懸殊的大戰──淝水之戰。在這一場生死存亡的大戰中,東晉竟以八萬之眾,大破前秦近百萬大軍,成為戰爭史上的一大奇蹟。
自從西晉滅亡之後,北方的胡人政權割據紛爭。公元351年,氐人苻健(317-355)創建了前秦,都於長安,勢力漸漸強大起來。東晉桓溫在354年首次北伐時,曾與前秦交兵,一度攻入關中。公元357年,苻堅(338-385)即前秦帝位,他廢除苛政,整頓吏治,興修水利,加強軍備,使前秦成為北方諸國中最強大的勢力。從370到376年之間,前秦先後攻滅了前燕、前涼等國,統一了北方,國勢一時大振。苻堅想進一步統一全國,但東晉也有一定的防禦能力,如謝玄(343-388)在京口訓練了一支兵──「北府兵」,曾屢屢挫敗前秦南侵之企圖,最後苻堅親率大軍南下,想一舉滅掉東晉,於是淝水之戰乃起。
東晉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堅親率步兵六十五萬、騎兵二十七萬、羽林軍三萬南下侵晉,東晉丞相謝安(320-385)乃命弟謝石(327-388)、姪謝玄等率軍八萬人迎戰,苻堅和苻融登上壽春城頭,遙望淝水彼岸之晉軍,但見「部陣整齊,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心生畏懼,於是苻堅便遣被俘的晉將朱序(?-393)到晉營勸降。朱序將秦軍情況密告謝石,謂「若秦百萬之眾皆至,則莫可敵也。及其眾軍未集,宜在速戰,若挫其前鋒,可以得志」。晉軍遂立即部署,從容應敵。
當時秦、晉兩軍列陣相持於淝水兩岸,晉軍不得渡,謝玄乃遣使要苻融令軍隊稍稍後退,以便晉軍渡河決戰。苻堅等想乘晉軍半渡淝水時加之截擊,遂麾軍後撤。誰知秦軍一退遂「制之不可止」,朱序等也乘機在陣中大呼「秦兵敗矣!」。秦軍一時大亂,「(苻)融馳騎略陣,馬倒被殺,軍遂大敗」。晉軍不斷渡河勇攻,大獲全勝。在晉軍的追擊下,秦軍潰散四逃,死亡大半。「(苻)堅為流矢所中,單騎遁還於河北」,後來收拾殘兵,大概只剩下十餘萬人。
淝水之戰是兩晉南北朝時期最重要的一次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南北戰爭。苻堅敗後,前秦瓦解,北方再度陷於混亂,而東晉的偏安則更形穩固,南北對峙成膠著狀態。
淝水之戰,前秦軍看見草木和聽見風聲、鶴鳴,都以為是晉軍,可見苻堅和前秦軍在形勢逆轉之時,不但未能沉著應付,還自亂陣腳,最後落得兵敗國亡的下場。可見「處變不驚,沉著應付」這八個字,是時刻需要牢記的。


2. 燕雲十六州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5/52/52z/52z05/52z0505.htm
燕雲十六州又稱「幽薊十六州」。其地為:幽州(今北京一部分)、薊州(今河北薊縣)、瀛州(今河北河間縣)、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涿州(今河北涿縣)、檀州(今北京密雲縣)、順州(今北京順義縣)、新州(今河北涿鹿縣)、媯州(今河北懷來縣東南)、儒州(今北京延慶縣)、武州(今河北宣化)、雲州(今山西大同)、應州(今山西應縣)、寰州(今山西朔縣東北)、朔州(今山西朔縣)、蔚州(今河北蔚縣西南)。它們是中原的屏障,具有重要軍事地位;後晉石敬瑭割棄燕雲十六州予契丹,為契丹、女真等南下,提供了便利條件。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4/43/43z/43z03/43z0303.htm
公元九三六年,後唐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石敬瑭,為了奪得後唐的政權,甘當「兒皇帝」,向契丹稱臣,彼此約為「父子國」;他又割讓了燕雲十六州予契丹,由是得以在太原稱帝,並改國號為晉,史稱後晉。敬瑭即位後不久,即攻下洛陽,並開始了在中原的統治。石敬瑭重視選官、寬刑,同時又注意「務農桑以實倉廩,通商賈以豐貨財」。因而農、商業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恢復。然而,石敬瑭為了討好契丹,由是每年均要向契丹輸送大批銀、絹。此舉不僅加重了人民負擔,也損害了民族自尊,百姓日益不滿。
2011-06-16 6:20 pm
淝水之戰 ,又稱肥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當時中國北方的前秦欲滅南方的東晉,並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戰爭起源 前秦的苻堅在奪得帝位(357年),重用漢人王猛之後,國力強大,在相當短的時間之內東滅前燕,南取梁(漢中)、益二州,北併吞鮮卑拔拓氏之後代,西方兼併前涼,遠征西域,一統北方。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堅的南進政策,且勸苻堅不要攻擊東晉王朝,因為他認為前秦的國力雖比東晉強,但由於前秦剛剛才統一北方,時機未成熟,加上東晉有長江天險。但一心希望儘早統一中國的苻堅卻嗤之以鼻,並說:「區區長江天險算什麼?我擁有百萬大軍,只要我一聲令下,叫士兵們把皮鞭投入長江,足可斷掉流水了!」,此為成語「投鞭斷流」之典故。王猛死後,苻堅認為時機成熟,決定攻擊東晉。

經過 淝水之戰到北伐時期的南北形勢圖,圖中黑線為淝水之戰之前雙方實際控制區域分界線,紅線為北伐勝利到謝安去世時期的雙方實際控制區域分界線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馬矅開始親政,謝安升中書監、錄尚書事,總攬朝政,陳郡謝氏成為東晉的最後一個「當軸士族」。同年,苻堅統一了中國北方,前秦與東晉的戰爭已經臨近。當時的東晉,長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則屬於謝氏當政,謝安儘力調和桓謝兩大家族關係,以為即將爆發的戰爭作準備。[ 戰前準備 377年,廣陵缺乏良將防守,謝安不顧他人議論,極力舉薦自己的侄子謝玄出任兗州刺史,鎮守廣陵,負責長江下游江北一線的軍事防守。謝安則自己都督揚州、豫州、徐州、兗州、青州五州軍事,總管長江下游。謝玄不負叔父重託,在廣陵挑選良將,訓練精兵,選拔了劉牢之、何謙等人,並訓練出一支在當時的整個中國最具有戰鬥力的精兵——北府兵。

第一階段:淮南之戰 378年四月,前秦征南大將軍苻丕率步騎7萬人進攻襄陽。苻堅又另派10萬多人,分三路合圍襄陽,總計投入兵力就是17萬。襄陽守將朱序死守近一年後,於太元四年(379年)二月城破被俘。苻堅又派彭超圍攻彭城,秦晉淮南之戰爆發。謝安在建康布防,又令謝玄率5萬北府兵,自廣陵起兵,謝玄4戰4勝,全殲敵軍。謝安因功封建昌縣公,謝玄封東興縣侯。第二階段:淝水之戰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桓沖傾十萬荊州兵伐秦,以牽制秦軍,減輕對下游的壓力,苻堅派苻睿、慕容垂、姚萇和慕容暐等人迎戰,自己親率步兵六十萬,騎兵二十七萬,以弟苻融為先鋒,於八月大舉南侵。謝安臨危受命,以謝石為前線大都督,謝玄為先鋒,並謝琰、桓伊等人,領八萬兵馬,分三路迎擊前秦軍。十一月,謝玄遣劉牢之以五千精兵奇襲,取得洛澗大捷,秦軍折損十名大將及五萬主力。十二月,雙方決戰於淝水,晉朝派出的朱序在秦軍陣中大叫:「前線的秦軍敗了!」,秦軍陣腳大亂,隨後晉軍全力出擊,大敗秦軍。 謝玄、謝琰和桓伊率領晉軍七萬,戰勝了苻堅和苻融所統率的前秦十五萬大軍,並陣斬苻融,淝水之戰以晉軍的全面勝利告終。

燕雲十六州
唐朝滅亡之後,沙陀人李克用建立後唐。到末帝李從珂繼位時,大將石敬瑭為河東節度使。後來末帝開始對石敬瑭起疑,石敬瑭也暗中謀自保。石敬瑭以多病為理由,上表請求朝廷調他往其它藩鎮,藉此試探朝廷對他的態度。末帝在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改授石敬瑭為天平軍節度使,並降旨催促赴任。石敬瑭懷疑末帝對他起疑心,便舉兵叛變。後唐派兵討伐,石敬瑭被圍,向契丹求援。九月契丹軍南下,擊敗唐軍。石敬瑭在十一月受契丹冊封為大晉皇帝,認契丹主耶律德光為父,自稱兒皇帝,然後向後唐都城洛陽進軍,末帝在閏十一月(937年1月)自焚,後唐遂亡。石敬瑭滅後唐後,建立後晉,並在938年按約定將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燕雲十六州被割讓以後,中原失去了與北方游牧民族之間的天然和人工防線,遼國也開始從單純的游牧民族,過渡為游牧與農耕相交雜的民族。在燕雲十六州,漢族也和契丹族混居。顯德六年(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率軍攻遼,水陸並進,一個多月內收復瀛、莫、寧(河北靜海縣南)三州,以及益津關(河北霸縣)、瓦橋關(涿縣南)、淤口關三關。五月,欲攻取幽州(今北京)時,因病重班師,六月十九日,卒於東京(今河南開封)。
參考: 維基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54: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616000010KK0194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