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的探討與決定義

2011-06-03 5:58 pm
問題引言:
舉凡言說、必是依境,
舉凡思維、必有依境,
舉凡參悟、亦不離境,禪宗一門,何者為高?無境為高,故,拈花微笑、一指禪,奉為圭臬。一笑境自生、一指一世界,這還是境,若見諸相非相,亦是依境義。取境風,是風動;取境旗,是旗動;取境心,是心動。不過就是不同的取境,那有高低!誰說風不是心、誰說心不是旗ㄋ?眼:依境眼根,那是紅色。
  依境光譜,那叫可見光。
  依境光,那是吸收與反射。
  依境物,那是物性。
耳:依境耳根,那是聲。
  依境人,那是傳達。
  依境佛,那是法音。
鼻:依境鼻根,那是嗅。
  依境化學,那是分子。
  依境醫學,那是鼻觸。
舌:依境嚐,那叫味覺。
  依境說,那叫言語。
身:依境我,那叫硬。
  依境他,那叫軟。
  依境觸成,那叫合。
  依境無觸,那叫分。
意:依境我,那叫當下。
  依境他,那叫取境。
  依境佛,那叫無量。
  依境空,那叫緣起。
  依境俗語,那叫智慧。
  依境佛典,那叫般若。
  依境思維,那叫世智。
  依境非思維,那叫直心。依境六識論,那叫虛妄交蘆,雖無種子、末那說,但已在虛妄交蘆中。
依境八識論,那叫前六識。
依境凡夫,那叫六根業障。
依境阿羅漢,那叫六根解脫。
依境菩薩,那叫渡船。
「般若不是意,是真心」,這僅僅是取境八識論而已,非真。
若取境如來藏,般若亦是意、是眼、是身、是山川大地、是根本智.......。
取境真妄、取境唯識、取境如來藏、取境空,那一個比較高?好像也分辯不出來!依境言語,這篇文章叫做世智聰辯。
依境名相,這篇文章叫含糊不清。
依境修行,這篇文章叫庸人自擾。
依境直心,這篇文章叫空華想像。
依境空,這篇文章叫不淨。
依境離言說相,這篇文章反而叫不住、叫轉境。看到杯子,體會出真空妙有,沒人會去探究「這杯子真的懂真空妙有嗎?」
看到他人言,體會出義理,大部分的人都會去探究「這人有沒有這個意思?這人是隨口說的還是真的有貨?」
豈不怪哉?
評杯子求正法,法音已被無明障;問自心、何所應,這才實在、才聽的到法音。佛版最大的功德,取境無邊。
問:無邊的取境、無境可取,是功德、也是業障,我當如何決定義?
(戒有十善道可為,定「無所住心」卻隱含決定義的問題,不能深究,流轉難免,故開此題,參考一下諸方大德的諸善法門,以為精進。還請各方大德能大方的布施。)
(本題開放評選,因為我並沒有定見、定惑,我還算初級生,無法自選)
更新1:

感謝各位大德的意見,可能我的問題沒寫清楚,以至浪費了大德們的時間。 我並不是問:諸大德看了問題引言,決定後,所展現出的自心善等。 我是問:對於諸境,該如何決定義? 例如:烏克蘭少女被三少年用石頭砸死! A回:回教徒都是不尊重女性的邪教。 B回:那三個少年沒受到好的教育。 C回:少年的錯,我們該去教育他,不該隨便遷怒於回教。 D回:原來我在佛板也丟了不少石頭,真是懺悔。

更新2:

ABCD的回答與那新聞是無關的,只與自心有關,每個人的取境,都是在把自心給展現出來、而不是我們誤以為的「把別人說清楚了」。 A回者,取境我正他邪。 B回者,取境利他慈悲。 C回者,取境取依真滅妄。 D回者,取境自修懺悔。 ABCD是個甚麼人,大家都可以自己解讀,但我沒有興趣解讀人(永遠不會知道的), 我只想學習,他們是如何「決定」如此取境的? 若無決定,那是因業流轉、隨阿賴耶輪迴,這「決定」兩字,很重要!

更新3:

問題中「無邊的取境、無境可取,是功德、也是業障」這句話, 我是想表達,別再去談無邊、無境、功德、業障,直接談「決定」就好!

更新4:

shu******大德所述,我看不太懂 我觀見自己的看不懂,緣自沉溺法海而不自知,懺悔! wet******大德決定「細心觀察」,我讚嘆 不再執境、細心觀察,還說甚麼我人眾生壽者相、還說甚麼唯識無境,都多餘了,這大德一樣都不缺。 sam******大德所述,我看不太懂決定為何? 峟林大德所述,我看不太懂決定為何? 但有所言說,必有所依,只是我不懂而已。

更新5:

次草大德所述,是善意的提醒,感謝您。 日月大德所述,決定老實念阿彌陀佛。 謙卑自己、善心禮佛、無所執住、安住清淨,已非我等凡夫可望其項背。 gol******大德所述,謙卑、精進,這決定,真是好! 詳恩大德所述,雖然沒說出決定,但這是依境善導慈悲,感謝您! 自由思考的阿普斯Apzu引經開釋,真的很感謝! 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開釋: 1.這境,就如我的問題引言與諸大德所述。 2.這決定「常作此觀」,就如wet******大德所言。

更新6:

子愚兄來幫忙解釋題目的,藏在心中的那個決定,卻從不示現,難懂! 淨土法門又叫難懂難信之法,「難懂」兩個字,是ㄧ種尊敬。 213 大德所述,看的出來是法門精湛,決定「於第一義不動」,這我需要參悟數日方得實用。 第幾個帳號大德, 對靜修的稱讚,實不夠資格承受。 對靜修的指導,非常感謝。 不過,「實為外道修」這種話,可以不要再說了嗎。這好比那砸死那少女的石頭,靜修戒慎恐懼。

更新7:

如來藏 阿賴耶識大德您好: 我曾觀看正覺網路的教學、典籍,對其中諸多論述參悟善導,都很值得讚嘆。 只是,這一句「外道」,毀了一切。 若正覺同修會能把諸批評先賢大德的文章刪除、用語善等化,那靜修一定非常喜愛正覺同修會的。 我亦查過正覺的規章,我的建議,是符合正覺的宗旨的。 懇請大德能給同修會一個建議。

更新8:

213大德說:依個人別業決定! 真的是一針見血,拍電影都有前傳,這句話就是本題的前傳。 我們總帶著眼鏡(別業)去看評斷他人,若摘掉眼鏡,會發現完全不一樣的世界,處處是法音。 只是摘掉眼鏡後,習氣還在,故需要決定,才不會老花。 這決定,就是取代別業的眼鏡。 而這決定的眼鏡,一定是先聖先賢的教誨,因為我們還很幼稚,不會自己製造。 (相信曾摘除別業眼鏡的大德,一定都有這個問題。) (摘除別業眼鏡,我還有一個故事,以後再說,這篇太長了)

更新9:

王大德所舉的電影橋段,真是切題。 聰明的、不聰明的、口才好的、口才不好的,其實並沒有差別。 唯一的差別,都是決定,這決定可由專精思維出、亦可由善緣福報得,並無礙得成。 王大德決定「老實念佛,成於一個"忍"字」! 靜修佩服、恭敬禮讚。 從前,靜修否定十二因緣法、看那念佛的總覺不思長進。 現在,看這十二因緣法七寶光散射、對念佛更是無比的崇敬。 轉變之大,無可言說。我不是佛教徒,只對佛理有無比的興趣,所以才會似懂非懂,常發問。不過,我知道自己本來就凡夫一個,很正常的。

更新10:

感謝213大德的提醒: 這宗教、哲學、科學、正道、邪道.....,就好比牡丹江這首歌唱的「撈月亮補星光」, 我確實如大德所言,比較重視「給姥姥熬湯喝一碗家鄉」。 金剛經言:聖人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這個無為法,我不甚清楚,當下以為,那就是無漏法。 而無漏法,我依境楞嚴經所言,戒定慧就屬無漏法。 故, 金剛經此言,我當下依境實用,以為差別不再依境、而在戒律。 故,

更新11:

藏傳佛教的性侵醜聞,違反戒儀,就是錯,無需辯解。 但藏傳佛教的義理論說,那是依境,不可言語道斷是非。 有人對先賢大德惡口,違反戒儀,就是錯,無須牽拖。 但該人所言義理,那是依境,不可言語道斷是非。 靜修的是非觀念很執著,沒有模糊,決定在戒。 靜修的思維沒有偏愛,只是依境不同,決定在觀自心所應。 因為體會還很粗淺,所以可能也是錯的。 不過,當下如此,就是如此,無需美麗的言詞來合理化。 感謝大德此句「智者依無為法而對境有差別見解」。

更新12:

感謝小祥大德的善知識,靜修歡喜學習。

回答 (14)

2011-06-03 7:01 pm
✔ 最佳答案
物質宇宙是意念建構而成的

物質的組織
所有的物質都是意念建構。我們只見到我們自己的建構。所謂的空間是充滿了非我們所造,而且我們無法感知的建構。我們的皮膚將我們與其他的物質建構連在一起,透過它,我們涉足於持續不斷的東西的複雜組織。每個最小的這些粒子的行動都影響另一個。一粒沙之微動在星辰的分布及所有東西的組織里都造成了相應的改變,從一個人的腦殼裡的一顆原子,直到一個微生物的行動裡最微小的變化。
所有的東西都是意念建構,交織在一起;每個建構是個別的,然而又與整體一致。最小的粒子對整體也是必要的,形成那東西的設計的一部分。
宇宙做為一個物質的實體
宇宙可以被理解為像一個物質實體,一個有機物,其個別的細胞(物體)被連接性組織(空氣的化學質和元素)維繫在一起。這連接性組織也是活的,帶有電性的脈衝。在其內,就如在人體的連接性組織內,有某種彈性,某個份量的再生,而組成它的原子和分子在不斷的取代。雖然整體維持其形狀,物質本身則不斷在出生及被取代。
下頁這粗略的圖與以上的資料一同來到。它假定代表了存有的能量,當它向外流,經過潛意識到意識,為的是響應自己對“它是什麼”的意念而建構物質的影像和環境。
我捲入了這圖形和文字背後的“純”經驗。我得到的啟示是,自己並沒有真正的界限,皮膚並沒有將我們與別人分開,卻以一個能量的網路連接我們。我們所認為的“自己”及“非自己”是相關的;而且,至少在此生,意念是不斷被改變成東西。以下是“意念建構”中更進一步的一些摘錄。

存有具有能力將能量轉化成一個意念,然後實質地建構它。這種能力決定此存有在物質演化層面的地位。簡單的有機體能“收到”較少的通訊,它們的範圍較小,但其建構之活力與有效性卻是極佳的。在象草履蟲和變形蟲這類簡單的有機體裡,接收到的少數鮮明的意念幾乎即刻就被建構,沒有反思。那有機體不需其他的機制去轉譯意念。它所有的就已足夠了。


http://tw.myblog.yahoo.com/jw!ueHr0aCBGAJWet6TvD_lQrZDMw--/article?mid=1054&prev=1055&l=f&fid=12

2014-07-24 12:18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1-06-12 3:06 pm
【七種不需花錢的布施】
有一人向佛訴苦:「我不管做什麼事都會失敗,這是為什麼?」 佛說:「因你從不布施!」 那人答說:「可我是一無所有的窮人!」 佛開示:「即使你沒有財富,也可以給人七種布施!」
一、為和顏施:對於別人給予和顏悅色的布施。
二、為言施:向人說好話的佈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說好話,並勉­人切實力行。
三、為心施:為對方設想的心,體貼眾生的心的布施。
四、為眼施:用慈愛和氣的眼神看人。
五、為身施:身體力行幫助別人。
六、為座施:讓座給需要的人的佈施。
七、為察施:不用問對方就能察覺對方的心,並給予相對其所需的方­便的布施。 南摩阿彌陀佛!
2011-06-05 4:24 am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周星馳的濟公裡,演觀世音的梅豔芳說過…

世人常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

只會去著別人的意見、他人的想法…^%*^&%$ew*^&%$

因為沒有智慧… 也不曉得什麼是正確… 什麼是錯…

也不會去想這樣做之後… 會有什麼「後果」!!

只知道現在"爽"就好!!! 當下這關先過就好…
別人怎樣說… 我就怎麼做!!

2011-06-04 20:25:03 補充:
而執著於"文字上"的探討…
文筆、口才好的!!! 自然能解釋出一番見解…

那沒讀什麼書的… 像一般廟裡上早晚課的阿婆、阿姨們!!
他們又真懂什麼道理嗎??? 管他什麼境界…
還是老實的口念 口念 糸巠 、口念 口念 佛 比較實在!!!


「一切有為法啊!!! 皆成於"忍" !!」
2011-06-04 7:34 am


可用阿賴爺是做表示

也可用意隨氣走做表示

用意識化作行為

想怎麼改變動作說話表等

神通自在七識圓滿像

唯一大敗筆

非無上菩提心的宗旨

實為外道修為
2011-06-04 6:55 am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無心恰恰用,用時恰恰無。
(無境也無法)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善分別諸法,於第一義不動)
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虛空生閃電,浮雲遮日面)

楞嚴經: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2011-06-04 15:14:07 補充:
依個人別業決定,因看事情的角度不同而生不同的見解。

例如梨種生梨子
瓜種生瓜子

2011-06-05 00:25:18 補充:
不要忘記現在你這樣的心態,永遠不要把自己定位為什麼宗教之徒,也不要定位為科學家之類的。

金剛經言:聖人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智者依無為法而對境有差別見解。)
2011-06-04 1:48 am
佛版最大的功德,取境無邊。
問:無邊的取境、無境可取,是功德、也是業障,我當如何決定義?

見招拆招,無宿無得,大自在王佛。
2011-06-03 9:50 pm
宗鏡錄卷第九十九

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


杜順和尚攝境歸心真空觀云。謂三界所有法。唯是一心。心外更無一法可得。故曰歸心。謂一切分別。但由自心。曾無心外境。能與心為緣。何以故。由心不起。外境本空。論云。由依唯識故。境本無體。真空義成故。以塵無有故。本識即不生。由此方知。由心現境。由境顯心。心不至境。境不入心。常作此觀。智慧甚深。
2011-06-03 8:20 pm
一大段文章所闡示的 .還是回到常見偈言:
三界唯心 ,但心的所緣境是幻.
萬法唯識,而識情非有.
故應以如來心.來見諸相非相,
故應無所住心.來見所緣境.
2011-06-03 8:09 pm
實際次第的[驗證功夫]未到位

多談[第一義][最終義]~~

一直用[意識邏輯推演]

對[達到究竟義境]只有[反其道而走]

永遠到不了

2011-06-03 12:13:00 補充:
給意見者: gol****** ( 實習生 1 級 )

行者若是

看到到

五蘊的心部分

心行

心識

那已經快入流了喔
2011-06-03 7:19 pm
...心法大於色法...

取境與否在[心]!!

當[受]出現時...就取得平衡是[上上根修行人]

當[想]出現時...就懂的觀照自心是[中根修行人]

當[行]出現時...才懂的觀照字心是[下根修行人]

當造作成業識後才懂得反省者是[學習中的眾生]

當造作業識後卻又渾然不知者是[愚痴眾生].

不用想太多....[當下]決定.....功德或是業障....或是自在!!

在下是愚痴眾生在學習中...所以只能這樣而已!!
2011-06-03 7:08 pm
叫你不要看概念,看真相實的東西。

眼看一眼,心看腦概念了。在從從概念解脫只可以用細心觀察。 講完
2011-06-03 6:25 pm
隨喜靜修大德慈悲開題法施

阿彌陀佛…
2011-06-03 6:14 pm
眼:依境眼根,那是紅色。
眼:依境眼識,那是紅色。


收錄日期: 2021-04-23 22:19: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603000010KK0177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