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 道教張天師的傳人 ?

2011-06-02 5:34 pm
請問 道教張天師的傳人 ?1. 好像有兩三個版本 , 如 : 張源先 ? 張道禎 ?2. 那麼 ? 大陸版又是誰 ?3. 請熱心的網友解題 !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7417651/o/101106020183613869579651.jpg
更新1:

這題很有趣 感覺 : 回答1與回答2 好像有仇? 回答2又 多給了條網址 很有趣 這題的最佳解 應該是回答4 當之無愧 連意見者也認同 !

回答 (5)

2011-06-02 7:35 pm
✔ 最佳答案
請問 道教張天師的傳人 ? 1. 好像有兩三個版本 , 如 : 張源先 ? 張道禎 ?

張源先為張恩溥天師堂姪,張源先在民國四十八年以陸軍上士文書階級退伍,退除役的原因則是寫著「繼承教統」。

張源先:「我從軍旅生活退伍之後,專心跟著六十三代天師學習,一起生活,前後將近三年。那時候,大家也都知道我是天師的傳人,但是,我不會外出招搖,也不會對外自稱是天師的傳人,如果這麼做,這是對長輩不尊敬。」

1969年張恩溥過世,其子張允賢早於1954年病故,翌年張源先於臺灣臺南市天壇啟建道教天師張源先既成科儀,1971年正式接任為嗣漢天師府第六十四代天師。

2008年10月17日(農曆9月19日)因肝病於臺灣南投縣家中羽化,享壽78歲。

張道禎(1966年-),道教門派正一道張天師家族遠房支脈第六十二代裔孫,出生在台灣。2008年10月17日,第六十四代天師張源先過世。

2009年5月11日,張道禎於臺灣南投市體育場啟建道教天師襲位科儀

問題是嗣漢六十四代張源先天師在生時,為何不與之爭, 嗣漢六十四代張源先天師仙逝後,方爭任嗣漢六十四代天師?

中國嗣漢張天師府指出,第六十五代天師張意將已於台北市劍南路原鄭成功廟舉行「第六十五代天師陞座大典」,經三師簪花、授印、贈劍等道教傳統儀式後,正式襲位第六十五代張天師。

中國嗣漢張天師府並重申,對於第六十四代天師張源先在世時,長達三十九年間維繫道教不墜的貢獻,第六十五代天師給予高度肯定與推崇,其任內依祖制奏職的天師府弟子相關資格,中國嗣漢張天師府均予認可,並不會拒絕其申請辦理陞職更換萬法宗壇。

2. 那麼 ? 大陸版又是誰 ?

台灣第六十四代張天師名叫張源先,大陸第六十五代張天師叫做張金濤,嚴格來說,論輩分,大陸的張金濤還要稱台灣的張天師(張源先)為「舅舅」。

張金濤的母親叫做張稻香,乃是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的二女兒,而且,張稻香是嫁給姓魯的,張金濤本來應該是叫做「魯金濤」,「張金濤只能算是六十三代天師的外孫,不是嫡系子孫。」

張源先又說,女兒嫁出去就是別人家的人了,生的小孩也是別人家的血統,血緣是無法分解的,「張金濤不是屬於我張氏血脈,按照第一代天師張道陵教祖遺訓,他根本不能繼承為六十五代天師!」

對於同時存在兩代張天師的情況,張源先顯得不悅,他說:「我都還活著,怎麼會有第六十五代張天師?太離譜了!」

3. 請熱心的網友解題 !

現在台灣同時出第六十四代天師張道禎,第六十五代天師張益將,再一次爭天師繼承鬧出雙包,

既然中國嗣漢張天師府並重申,對於第六十四代天師張源先在世時,長達三十九年間維繫道教不墜的貢獻!

現今有人以元始天尊正本尊下凡,誰能辦此事,能力展現,達及完美,正是真天師繼承人。


2011-06-02 12:51:16 補充:
既然依祖制奏職的天師府弟子相關資格,中國嗣漢張天師府均予認可,申請辦理奏職陞職,今有所謂美國?金闕宮說:台灣各廟宮須去金闕宮更換新旨,誰(張益將或張道禎)能辦此兩事,能力展現,維護道統秩序,達及完美,正是真天師繼承人。

2011-06-03 09:02:46 補充:
感謝好友 老悟十一生 支持 感恩
2011-06-02 11:36 pm
004萬佛王
已回答甚詳...................
2011-06-02 6:15 pm
自己封的比較大,真的嗣漢天師府的天師,會像賣商品一樣在電視上請影視歌星代言強力放送嗎?
2011-06-02 5:53 pm
  張天師歷代傳人
順序 姓名 簡歷
1代張天師 張道陵 祖籍江蘇沛豐,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明帝時中舉,任四川江州令,和帝時來龍虎山煉丹,順帝赴四川創建道教,桓帝時在青城山飛升,年123歲,道教稱爲祖天師。
2代張天師 張衡 陵長子,156年襲教在陽平山飛升,世稱嗣天師
3代張天師 張魯 衡長子,以政教合一,雄據巴蜀三十餘年葬鄴城,世稱系師
4代張天師 張盛 魯三子,漢末遷居龍虎山創龍虎正一道
5代張天師 張昭成 盛長子,居龍虎山,年119歲
6代張天師 張椒 昭長子,居龍虎山,年百餘歲
7代張天師 張回 椒長子,居龍虎山,年百餘歲
8代張天師 張迥 回之子,居龍虎山,年90歲
9代張天師 張符 迥之子,居龍虎山,年93歲
10代張天師 張子祥 符之子,居龍虎山,年120歲
11代張天師 張通玄 子實之子,居龍虎山,年97歲
12代張天師 張恒 通玄之子,居龍虎山,年98歲
13代張天師 張光 恒之子,居龍虎山,年104歲
14代張天師 張慈正 光長子,修道于聖井山,年百餘歲
15代張天師 張高 茲正長子,居龍虎山,年90歲
16代張天師 張應韶 高長子,居龍虎山,年99歲
17代張天師 張頤 應昭長子,居龍虎山,年87歲
18代張天師 張士元 頤之子,居龍虎山,年92歲
19代張天師 張修 士元長子,居龍虎山,年95歲
20代張天師 張諶 修長子,居龍虎山,唐武宗賜建真仙觀
21代張天師 張秉一 諶長子,居龍虎山,建天師 廟,年92歲
22代張天師 張善 秉一長子,居龍虎山,年87歲
23代張天師 張季文 善長子,居龍虎山,年87歲
24代張天師 張正隨 季文之子,居龍虎山,宋真宗敕建上清觀,年87歲
25代張天師 張幹曜 正隨長子,居龍虎山,年85歲,葬耳口鄉曹家源
26代張天師 張嗣宗 幹曜長子,續建上清觀,善吐納
27代張天師 張象中 嗣宗長子,居聖井山,年81歲,其孫張憲爲武狀元
28代張天師 張敦複 象中長子,年53歲,無嗣,弟敦厚之子景端過繼
29代張天師 張景瑞 敦複侄子,年52歲,無嗣,叔敦信嫡孫繼先過繼
30代張天師 張繼先 景端長侄,9歲嗣教,13歲應詔赴闕敕建上清正一宮、天師府、演法觀,年36歲,葬安徽天慶觀,終生不娶,無子,著《虛靖語錄》七卷
31代張天師 張時修 敦複長子,張繼先叔父
32代張天師 張守真 時修長子
33代張天師 張景淵 守真長子,葬上清呂家源
34代張天師 張慶先 景淵長子,好酒,宴坐而化
35代張天師 張可大 守真次子,主領龍虎宮,葬瑞訂觀,丞相江萬里撰碑文
36代張天師 張宗演 可大次子,官居二品,書頌而化
37代張天師 張與棣 宗演長子
38代張天師 張與材 宗演次子,官居一品,善書畫,遺頌而化,葬金溪鳴陽山
39代張天師 張嗣成 與材長子,化爲舟中,工書畫,尤善畫龍,畫作有《廬山圖》傳世
40代張天師 張嗣德 與材次子,能書畫,微疾而化,生前在杭州鑄“上清宮銅鍾”傳世
41代張天師 張正言 嗣德長子,微疾而化
太多寫不完參考下面網址吧
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yahoo-deaek/article?mid=557
2011-06-02 5:52 pm
張天師歷代傳人
1代張天師 張道陵 祖籍江蘇沛豐,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明帝時中舉,任四川江州令,和帝時來龍虎山煉丹,順帝赴四川創建道教,桓帝時在青城山飛升,年123歲,道教稱爲祖天師。 2代張天師 張衡 陵長子,156年襲教在陽平山飛升,世稱嗣天師
3代張天師 張魯 衡長子,以政教合一,雄據巴蜀三十餘年葬鄴城,世稱系師
4代張天師 張盛 魯三子,漢末遷居龍虎山創龍虎正一道
5代張天師 張昭成 盛長子,居龍虎山,年119歲
6代張天師 張椒 昭長子,居龍虎山,年百餘歲
7代張天師 張回 椒長子,居龍虎山,年百餘歲
8代張天師 張迥 回之子,居龍虎山,年90歲
9代張天師 張符 迥之子,居龍虎山,年93歲
10代張天師 張子祥 符之子,居龍虎山,年120歲
11代張天師 張通玄 子實之子,居龍虎山,年97歲
12代張天師 張恒 通玄之子,居龍虎山,年98歲
13代張天師 張光 恒之子,居龍虎山,年104歲
14代張天師 張慈正 光長子,修道于聖井山
15代張天師 張高 茲正長子,居龍虎山,年90歲
16代張天師 張應韶 高長子,居龍虎山,年99歲
17代張天師 張頤 應昭長子,居龍虎山,年87歲
18代張天師 張士元 頤之子,居龍虎山,年92歲
19代張天師 張修 士元長子,居龍虎山,年95歲
20代張天師 張諶 修長子,居龍虎山,唐武宗賜建真仙觀
21代張天師 張秉一 諶長子,居龍虎山,建天師廟,年92歲
22代張天師 張善 秉一長子,居龍虎山,年87歲
23代張天師 張季文 善長子,居龍虎山,年87歲
24代張天師 張正隨 季文之子,居龍虎山,宋真宗敕建上清觀,年87歲
25代張天師 張幹曜 正隨長子,居龍虎山,年85歲,葬耳口鄉曹家源
26代張天師 張嗣宗 幹曜長子,續建上清觀
27代張天師 張象中 嗣宗長子,居聖井山,年81歲,其孫張憲爲武狀元
28代張天師 張敦複 象中長子,年53歲,無嗣,弟敦厚之子景端過繼
29代張天師 張景瑞 敦複侄子,年52歲,無嗣,叔敦信嫡孫繼先過繼
30代張天師 張繼先 景端長侄,9歲嗣教,13歲應詔赴闕敕建上清正一宮、天師府、演法觀,年36歲,葬安徽天慶觀,終生不娶,無子,著《虛靖語錄》七卷
31代張天師 張時修 敦複長子,張繼先叔父
32代張天師 張守真 時修長子
33代張天師 張景淵 守真長子,葬上清呂家源
34代張天師 張慶先 景淵長子
35代張天師 張可大 守真次子,主領龍虎宮,葬瑞訂觀,丞相江萬里撰碑文
36代張天師 張宗演 可大次子
37代張天師 張與棣 宗演長子
38代張天師 張與材 宗演次子,官居一品,善書畫,遺頌而化,葬金溪鳴陽山
39代張天師 張嗣成 與材長子,化爲舟中,工書畫,尤善畫龍,畫作有《廬山圖》傳世
40代張天師 張嗣德 與材次子,能書畫,微疾而化,生前在杭州鑄“上清宮銅鍾”傳世
41代張天師 張正言 嗣德長子,微疾而化
42代張天師 張正常 嗣成長子,敕建大真人府,撰《天師世家》一卷,微疾而化
43代張天師 張宇初 正常長子,人稱列仙之儒,撰《龍虎山志》10卷,《峴泉集》12卷,歷代天師的佼佼者
44代張天師 張宇清 正常次子,著有《西壁文集》
45代張天師 張懋丞 正常三子
46代張天師 張元吉 居一品,但品行不端,死後葬本裏播基灣
47代張天師 張原慶 元吉之子,娶國公朱儀之女爲妻,葬金溪長生觀
48代張天師 張彥羽頁 原慶長子,娶王侯柳文之女爲妻,建上清宮、真人府和正一觀,善詩文,葬弋陽叠山書院
49代張天師 張永緒 彥羽頁長子
50代張天師 張國祥 娶駙馬謝公之女爲妻,補寫《天師世家》,輯《龍虎山志》三卷,編《續道藏》等書,葬金溪明陽橋
51代張天師 張顯庸 國祥長子,著《三教同塗論》、《金丹辯惑論《浴梧詩集》等書
52代張天師 張應京 顯庸長子,妻郡主朱氏封爲一品夫人
53代張天師 張洪任 應京長子,葬金溪朱坊
54代張天師 攻繼宗 洪任長子,筱嶺背南山
55代張天師 張錫麟 繼宗長子,年29歲
56代張天師 張遇隆 錫麟之子,1740年,婁近恒撰《龍虎山志》16卷
57代張天師 張存義 遇隆之子,年28歲,無嗣
58代張天師 張起隆 錫麟繼子,葬正一觀
59代張天師 張鈺 起隆之子,葬南極觀
60代張天師 張培源 鈺長子,曾在鄉里督辦團練,葬於南極觀
61代張天師 張仁政 培源之子,光緒年間赴川省祖,葬於青城山
62代張天師 張元旭 仁政長子,中國民國道教總會發起人。病故于上海,葬楊家山
63代張天師 張恩溥 元旭長子,善畫符,1949年2月去臺灣,1969年12月底病故於臺北
64代張天師 張源先 恩溥堂侄,2008年10月17日因病過世,享年78歲
65代張天師 于2008年12月26日修正張天師歷代傳人,但65代張天師傳人尚未公佈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43:0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602000010KK0183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