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傷透腦筋的母親

2011-06-01 4:00 pm
當一對18、19歲的小情侶提出想同居時,做父母的該如何處理?
而男方家長想約女方家長見個面,女方家長卻以時機未到拒絕,這又是什麼道理呢?
ps:女方家長已同意
懇請各位大大賜教,感激不盡啊~

回答 (9)

2011-06-01 6:27 pm
✔ 最佳答案
目前男女同居已經成為一項流行了
既然雙方家長都已經清楚且無法反對 那麼就順其自然
只不過既然曝光且父母都知道此事
真的需彼此溝通溝通
雖然明知年輕人分分合合且或許他們一陣子之後就不想在一起也說不定
但是就怕年輕人能好聚好散而不理性的父母從中做梗
所以還是友善的彼此聚聚以防萬一
真是難為你了
這就是任何階段都有讓做父母的煩心之事啦
這就是人生呀
2011-06-02 6:29 am
18、19歲提出同居要求,雙方家長要見面,這樣發展都正確,雙方家長要談要互換意見,但絕對不能強拆散他她們。在雙方見面時,如能連同小情侶都邀請一起討論,聽取小倆的想法,再做結論。做家長的最好是協助他們解決問題,而不是增加雙方的麻煩。對學業方面聽他們的想法,要如何完成,同居可能出現的問題,他們要如何處理。也可要求他們先不同居,繼續交往到滿20歲再允許她們同居。
2011-06-01 11:09 pm
你期待她們有所改變嗎
希望她們可以多了解妳們的想法嗎
那就讓她們著樣做吧
維持現狀沒有改變那是不可能會改變她們在一起的決心的
所以那就讓她們相處在一起
但你必須要在適當的情況下給予協助
適當的定義
是指當他向你開口需要你幫助時
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請你與你的家人以平常心來看待他們
這點很重要
相信你會在這問表示你因該能做到
那就說服其他的家人吧
2011-06-01 8:14 pm
18,19歲同居,自己有本事當然沒問題,但要父母負擔相關支出才有問題。
小孩意氣,根本不看好這段關係,見家長可能是浪費時間。想想看,家長們剛開始熟絡,小孩們就分了,不就是浪費時間嗎。所以說時機未到。
等小孩們穩定下來,證明可以應付得來,再認親家也不遲。
現在的離婚率那麼高,18,19歲懂個屁,就當是給孩子一次成長的經驗,不要期望太大。
2011-06-01 7:01 pm
當父母最頭疼的是小孩不按理出牌
作為父母的整天忙於生計 不知不覺和子女漸行漸遠 彼此也有沒太多的溝通管道 一旦事情很難解決時 才會驚覺完全不瞭解小孩在想些甚麼 也很難好好溝通解決
我猜想女方家長對於這個女兒已放棄了
甚至想反正已有好人家要認養這個女兒 何樂不為呢
建議你不要用激怒 或高壓等手段對付你的兒子
你的兒子現在已昏了頭 滿腦子就是要和那位女的在一起 有了那位女的就有了天下般
首先建議你以各種很好的理由限縮兒子的經濟支援 欠缺經濟上的支援
會讓他面對現實 再加上不斷的好好和他溝通 讓他醒過來
也可以透過兒子的好朋友規勸 不過技術上要小心
2011-06-01 6:53 pm
當一對18、19歲的小情侶提出想同居時,做父母的該如何處理?

那要問問 他們同居的理由,並且跟他們詩論未來可能會發生的狀況。
1.萬一懷孕怎麼處理?
2.生活開銷如何分配? 家事如何分配?
3.有工作嗎? 有在讀書嗎?
4.彼此的生活空間問題,是否會因為二個人太過親蜜而忽略了跟其它朋友
相處的時間,而影響到人際關係?
5.萬一吵架會怎麼處理?

先跟他們討論好以後可能會發生的情況,可以將傷害降到最低。

女方家長卻以時機未到拒絕
18.19歲才高中剛畢業,如果同居沈溺在愛河裡,容易忽略到生活(工作、
學業、人際關係)的很多事情。
但如果二個人可以有健康的心裡,互相鼓勵互相照應,能給彼此適當的自由
又可以省房租。 或許答應他們同居後 住不到半年他們就會發現生活習慣、
想法差距大,又自然的分居了。


2011-06-01 6:48 pm
我認為你可以提出適當的理由

例如說: 我要看到你們要有生存的能力跟未來 等你的存款滿50萬或者100萬我就同意你說的 同居我想是兩個有工作還要滿20以上的決定 不管歲數如何 如果交往沒超過3~5年 提出同居是一個看清對方的時候 個人覺得至少阻止她們到 雙方都滿20吧 條件也要開出來 要讓你知道他們住的地方 偶爾去看看 這種事情要處理的很有條件.....
2011-06-01 5:55 pm
你是十分慎重看待此事,此時家長的介入也有正負兩面.
正面:約見面就是雙方家長同時確認"小兒女關係"的存在.也就是"背書同意".
負面:19歲年輕人的成熟穩定,熱戀能維持多久?是有很嚴苛的考驗.

我個人的看法是:雙方家長都知道,也無反對.年輕人有告知就行了.因還沒到婚嫁地步,家長太過介入並不好,反而是增加日後"分合"的壓力.
2011-06-01 5:00 pm
孩子們都住在外了吧?孩子能與家長提出已經不錯了,倘若他們不說,雖不住同居一樣能越軌,不如給予實在些的建議,比方說避孕之類。
雙方家長的見面,只是參與這段關係的進行與存在,不代表未來,我想這也是身為家長該預見的準備。

收錄日期: 2021-04-26 00:04:0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601000016KK0142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