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滿洲國(後稱滿洲帝國,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7日),為東北亞曾經存在的一個國家,是滿洲事變後由大日本帝國扶植的傀儡政權。首都設於新京(今中國吉林長春),領土包括今天的中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除當時已被日本租借佔領的大連地區,已在石河以南建立關東州廳)全境,以及內蒙古東部、河北省承德市(原熱河省)。國家以清朝遜帝愛新覺羅·溥儀為元首(稱號為執政,年號「大同」;後稱皇帝,年號「康德」)。1945年8月,日本本土受到美國原子彈的攻擊,蘇聯紅軍出兵擊敗了駐守滿洲國的關東軍和滿洲國軍,日本戰敗。8月17日,滿洲國皇帝溥儀宣讀《退位詔書》,滿洲國滅亡。
滿洲國的建立
日本關東軍一直試圖在內滿建立親日本的政權。起先,日本寄希望於掌控內滿的軍閥張作霖,發現張難以馴服之後將其暗殺(見皇姑屯事件);後又試圖控制接替其父掌握內滿的張學良,又告失敗(見東北易幟)。滿洲事變後,日本終於完全佔領內滿洲。 1931年底,因滿洲事變引咎辭職的原日本陸軍大臣南次郎前往滿洲,與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和關東軍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商討事變進展。 1932年1月28日,返回日本的南次郎向日本天皇作了《滿洲近況》的報告,建議在滿洲建立「新國家」。在報告中,南次郎指出,如此可以方便日本今後進攻蘇聯「向北發展」,而日本通過控制這個「新國家」的經濟,可以獲得使日本永久自給自足的資源,還可以通過向滿洲移民解決日本人多地少的問題。
滿洲事變發生後,一直冀望復辟清朝的前滿洲貴族以為時機到來。滿洲宗室、時為吉林省軍參謀長的熙洽趁吉林長官奔母喪不在城中之機,打開吉林城門,向日本投降。熙洽密信清朝遜帝溥儀,請「皇上」(溥儀)回到「祖宗發祥地,復辟大清,救民於水火」,在「友邦」(日本)支持下,先據有滿洲,再圖關內。以已經升任吉林省代理長官的熙洽為首的前滿洲貴族向日本方面提出迎接溥儀至滿洲、建立君主制的國家。日本關東軍方面也早已認定溥儀是合適的傀儡人選。戰後,城野宏供認日方選擇溥儀的原因為:
首先,溥儀「同中國本部的國民黨沒有任何聯繫」;
其次,「滿洲和蒙古的一些舊的階層對於清朝還懷有傳統的嚮往」;
第三,「一般的農民……對由滿洲的愛新覺羅家實行的王道政治似乎更加歡迎」。
1931年11月8日,土肥原製造了「天津事件」,將溥儀從其在天津日租界的住所秘密帶出,後經大沽口、營口、旅順,接至撫順。 1932年2月16日,關東軍召集張景惠、熙洽、馬占山、臧式毅,及謝介石、於衝漢、趙欣伯、袁金鎧等人在瀋陽大和旅館召開「東北政務會議」,會議由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主持。會議決定迎接溥儀為滿洲國執政,並分配了各人在政權中的職務,其中板垣徵四郎任奉天特務機關長、滿洲國軍政部最高顧問。 18日,發布《獨立宣言》:「從即日起宣佈滿蒙地區同中國中央政府脫離關係,根據滿蒙居民的自由選擇與呼籲,滿蒙地區從此實行完全獨立,成立完全獨立自主之政府。」23日,坂垣在撫順與溥儀會面,告知溥儀出任滿洲國執政。原本以為能夠重登帝位的溥儀儘管對於「執政」的安排甚為失望,但只能接受。
3月1日,發布《建國宣言》,滿洲國宣布成立。首都設在長春(改名為新京),中華民國政府對日本策動滿洲獨立並建立滿洲國提出嚴重抗議。 6日,溥儀從旅順出發,9日在長春宣布就任滿洲國執政,年號為「大同」。同時任命該國各府、院、部的負責官員,滿洲國正式建立。
1932年9月15日,關東軍司令官兼駐滿洲國特命全權大使武藤信義與滿洲國國務總理鄭孝胥在勤民殿簽署《日滿議定書 》。 《日滿議定書》規定日本正式承認滿洲國,並在滿洲國駐軍擔負滿洲國的國防。在附件中規定由日本管理滿洲國的鐵路、港灣、航路、航空線等。此外,還約定日本軍隊所需各種物資、設備由滿洲國負責,日本有權開發礦山,日本人有權充任滿洲國官吏,日本有權向滿洲國移民等等。
1934年3月1日,愛新覺羅·溥儀在新京南郊杏花村舉行登基典禮,改「滿洲國」為「滿洲帝國 」,溥儀稱帝,改年號為「康德」。
-----------------------------------------------------------------------------------
滿州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B%BF%E5%B7%9E%E5%9C%8B
提供您參考~
2011-05-29 20:48:33 補充:
原因就在日本關東軍的那一段
2011-05-29 21:22:47 補充:
證明造假的觀點
多數主流歷史學者認為這個奏摺是偽造:
一直以來都只發現奏摺的漢文版本,而不見日語原文。
曾作為「日本圖謀征服世界的證據」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被提出,可是美國籍辯護律師反駁「文章的記述矛盾點多」,另外,盟軍在日本的檔案中從未發現該文件的存在。結果,有關「日本圖謀征服世界的證據」不足,沒有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就算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已未加以採認,至今卻仍被以假當真,繼續用來作為反日教育的題材)。
有日本歷史家推測,製造了田中奏摺的,就是收到奏摺文本的張學良秘書王家楨。
疑點:上奏天皇只能經由內大臣,並沒有宮內大臣這條管道。
2011-05-29 21:23:30 補充:
疑點:文中提到田中在歐美旅行之歸途受到中國人攻擊。→是在上海遭到朝鮮人攻擊。無弄錯自身經歷可能。
疑點:文中提到山縣有朋協調制定打開九國公約困境的策略。→但當時山縣有朋已死。無簽約可能。
疑點:文中提到中國政府建造了吉海鐵路。→上表文時間為昭和2年,中國吉海鐵路峻工是上表後兩年後的事。(吉海鐵路確實於1927年開工,1929年才峻工)
疑點:本年(昭和2年)予定於東京開辦國際工業電気大會。→當時沒有這個大會,倒是國際工業動力會議首辦於昭和4年10月。
疑點:此上奏文不符日本上奏文的格式。
疑點:此上奏文之用句,與日本當時的用詞大相逕庭。
疑點:田中因為東北事件處理不當,被天皇一怒之下革職
2011-05-29 21:23:57 補充:
疑點:田中因為東北事件處理不當,被天皇一怒之下革職,沒有機會上奏。
疑點:內容、日期表記錯誤極多,如宮內大臣「一木喜德郎」誤為「一木喜德」(見條目附圖)。
疑點:雖有諸國語言,卻獨獨沒有日文版,非但原文不存,連傳述版皆無。
疑點:台灣商人偷偷潛入日本天皇皇居,躲匿書房二日,抄寫翻譯而出。→如何潛入?
2011-05-29 21:24:41 補充:
請參見
wiki:田中奏摺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4%B0%E4%B8%AD%E5%A5%8F%E6%8A%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