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自始即以坦特羅性力思想為主的(藏傳佛教) 金剛乘左道外道
【 對於金剛乘左道外教的來源及發展 民初學者呂澂有詳盡的描述】:
密教開始於第七世紀。到第八世紀以後,性質逐漸同印度教相接近,愈益離開了佛教的面貌,一般稱之為「左道」。以後的發展,更加不純,特別是主張性慾的瑜伽,一般也稱為「左道瑜伽」。由於他們也講般若、苦等教理,主張空性,並說這種空性,猶如金剛,是不變的,為了與大乘、小乘相區別,又稱之為「金剛乘」。...它逐漸泛濫於民間,而不一定集中於寺院了。教理也更為通俗化,更加沒有什麼規律,簡單易行,所以人們稱之為「易行乘」。所謂易行,就是區別於一般佛教難行的實踐而言。他們認為一般的佛教方法比較難,民眾不易接受,行不大通,因此要採取易行的辦法。其實,金剛乘密教的成佛辦法就比較容易了,主張即身成佛,而易行乘密教的方法更簡單,主張立地成佛。
他們的所謂成佛是指常人「快樂」的境地,這種「快樂」與一般佛教的所謂涅槃常樂我淨的樂是不同的,他們的「快樂」最後歸之於男女的性慾,所以他們的瑜伽,其中有許方法,必須是同女人配偶,稱此為「手印」多淫穢之處。也正因為他們的方法簡易,提倡低級的東西,很能得到社會一部分愚昧群眾的歡迎,流傳很廣、很快。在流傳過程中,形式也有變化,如金剛乘有自己的經典,名「呾特羅」,裏面有種種儀軌(用什麼方法供養本尊,用什麼咒語等),仍很繁複。到了「易行乘」,則不尊重經本,而是尊師,尊重他們的導師 上師;認為只要照導師的指導做就行了。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的說明】:
所謂性力派,即從女神杜爾嘉(Durgâ)的崇拜轉變,進而發展出肉欲主義修行法的宗成崇拜其性力(akti)派。......尤其八世紀以降,此派受到該地的波羅(Pâla)王朝之庇護,教團益發隆盛,幾乎遍及印度全島。......
在提婆波羅(Devapâla)之時,與印度教性力派結合的金剛乘,其隆盛情況抵達顛峰,眾多的怛特羅( tantra , 密 續 ) 被 製 作 出 來 。《 祕 密 集 會 》(Tathâgata-guhyaka)與《成就法鬘》(Sâdhanamâlâ)等金剛乘的代表性著作,也於此時問世。這些都在禪定及冥想以外,頻頻使用真言(mantra)與洋特羅(yantra)更容許強烈性的藥物及肉體性的放縱,藉助肉體的昂奮以獲致一種神祕體驗的境界,認為該境界即為勝義。而使金剛乘形成體系化的,是時出世間悉地(siddhi)輪派(Kâla-cakra-vâda)的教義。......此時輪教義除有印度教性力派的基調之外,也包含濃厚的毗濕奴派與瑜伽派色彩。......
----------------------------------------------------
所以藏傳佛教喇嘛自始就是離開了佛教的附佛外道,故稱為【左道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