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生涯袁崇焕为人慷慨,富于胆略,好與人谈论军事。遇到退伍士卒,每每請教边疆军事情况,并有志于边疆事务[2]。他还喜欢远游,上京应试時,常順便游历,足跡幾遍天下[3]。途中,他常與友人徹夜長談,內容亦多涉及軍事[4]。
[编辑] 領兵遼東[编辑] 宁远之战战守逶迤不自由,偏因胜地重深愁。
荣华我已知庄梦,忠愤人将谓杞忧。
边衅久开终是定,室戈方操几时休?
片云孤月应肠断,桩树凋零又一秋。——袁崇焕《偕诸将游海岛》,写于1624年天启三年九月,孙承宗决意坚守宁远(今辽宁兴城),当时僉事萬有孚、劉詔虽力劝而不听,并命令袁崇焕与满桂镇守宁远,袁崇焕开始领兵辽东。在宁远时,袁崇焕率领祖大寿、高見、賀謙等进行城墙修筑工程,次年工程结束,宁远城遂成山海关外重镇。当时城内士兵士气高昂,商旅昌盛[23]。此时,袁崇焕父丧,其守丧的请求却被朝廷拒绝,而命其在职守制[24]。天启四年(1624年),袁崇焕与马世龙、王世钦等率领一万二千名部队东巡广宁(今北镇市),其位于锦州以北,相距后金重镇沈阳不远。其大军经大凌河的出口十三山,从海道还宁远[25]。其胆识得到孙承宗赞赏[26],袁崇焕亦因功升为兵备副使[27],再升右参政[28]。次年夏,孙承宗根据袁崇焕的策划,派遣诸将分屯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大凌河、小凌河各要塞,又向北推进了二百里,几乎完全收复了辽河以西的旧地[29]。而此时后金大汗努尔哈赤亦将京城南移至辽宁沈阳,双方摆出进攻姿态,剑拔弩张,局势一触即发。
圖片參考:
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17/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清实录》中的宁远之战插图。当时明朝朝廷内部魏忠贤等阉党大肆屠杀东林党人,其中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等大臣被诛杀,而在辽东边防立功的熊廷弼亦遭牽連[30]。孙承宗亦被阉党人高第取代辽东经略职位。高第继任后,立即要求袁崇焕将辽东部队全部撤入山海关。袁崇焕与督屯通判金啟倧认为城池已收复,无理放弃撤退。于是极力反对,并抗命拒绝在宁远、前屯卫的部队撤退[31]。而锦州、右屯、大小凌河、松山、杏山等部队却被撤去,放弃了粮食十余万石,撤退途中死伤甚多,军民纷纷气愤难当[32]。袁崇焕请求回家守父丧,未被批准。同年十二月晋升按察使[33],依然守卫辽东[34]。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领后金部队渡过辽河,二十三日抵达宁远城下[35](一说正月初十抵达宁远,未予马上攻城[36])。后金军有十三万人,而宁远守兵只有一万。当时,明朝朝廷得到急报,兵部尚書王永光等廷臣讨论战时,各个束手无策。辽宁經略高第、山海关总兵楊麒则擁兵山海关,不去援救。当时朝野上下皆认定宁远肯定守不住[37]。而宁远城中,袁崇焕则与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何可纲等将士誓死守卫城池。他甚至写血书告示传阅,并向士卒下拜,全军上下士气高昂,决意死战[38]。袁崇焕还下令前屯守将赵率教、山海关守将杨麒,凡有宁远城的逃兵回去,一概斩杀[39]。二十四日,后金部队开始进攻宁远城,其先锋围城部队为两万铁甲骑军,其用铁裹车撞击城墙,并用铁锹挖掘墙脚,城墙被挖成凹龛;明军则采用阶石碾压城外后金部队。袁崇焕还使用紅衣大炮,重创城外后金兵[40]。次日,后金军再攻未能攻下城池,努尔哈赤重伤,后金军于是撤退[41]到离城五里的龙宫寺扎营,改为攻击觉华岛[42]。宁远之战为后金军的首败,努尔哈赤亦因此耿耿于怀[43][44]。宁远解围后,朝廷中纷纷大喜[45],明熹宗亦嘉奖广宁军功劳[46]。袁崇焕随即升任右僉都禦史[47],而满桂等大将也纷纷升职[48]。而高第、楊麒因不援宁远和觉华岛而免职,以王之臣、趙率教取代[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