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lsh.tp.edu.tw/teacher/garfield/handout/course/knsi/s_2/05_1.DOC
民族融合—胡化與漢化 一、胡漢的融合
(一)中國歷史上的兩次大融合:1.春秋戰國時期:(1)族群:蠻夷戎狄。(2)結果:締造秦漢大一統。2.魏晉南北朝:(1)族群:融合匈奴、鮮卑、羯、氐、羌,成為「新漢族」。(2)結果:隋唐大帝國盛世。(二)多元文化的抉擇:1.趨同:胡人沾染漢習,漢人感染胡風。2.堅持自身文化傳統,以確保政治優勢或身份認同:(1)經濟、社會、文化融合阻力一般較小,但牽涉政治權力時,阻力大。(2)經濟繁榮有助於解決族群問題。 二、胡人的漢化
(一)政治上:1.重用漢人世族:如符堅重用王猛、石勒優禮「衣冠華族」、北魏吸納漢人世族。2.採行漢人的典章制度:劉淵採漢制建元並「大定百官」、拓跋珪用漢人定典章制度。(二)經濟上:1.鼓勵農桑,制訂租賦制度。2.生活形態從游牧到農業定居。(三)文化上:1.胡人統治者儒學修養高,如劉淵與符堅。2.注重教育,尊崇儒學。3.透過考試選拔人才。(四)六鎮之亂:(漢化悲劇)1.背景:(1)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遷都洛陽、禁胡服、摒北語、改姓氏、獎勵通婚和改革官制等。(2)太子不願南遷,常著胡服,追樂北方,孝文帝下詔賜死。(3)文帝崩逝,六鎮之亂起。2.原因:(1)首都南遷,六鎮鎮民政治地位隨之下降。(2)仿漢實施門閥官僚制度,六鎮之軍士武人被排抑。(3)洛陽新貴之漢化集團,與六鎮累世北居胡化集團間社會、文化景況差異太大。3.結果:北魏分裂。(五)關攏集團:(奠定隋唐盛世基礎)1.釋義:緊密維繫關攏轄境內胡漢人心,以關攏地域為本位之團體。2.象徵:宇文泰成通調和「西魏-北周」胡化族群問題。3.政策:(1)均衡軍隊胡漢比例。(2)透過府兵制使將領與關中土地結合起來。(3)改易郡望與姓氏,一律胡姓,並定以關中郡望。4.結果:關攏地區傑出之士,不分胡漢,不論當地豪右或山東舊姓,緊密結合。5.影響:(1)北周賴與北齊、梁朝抗衡。(2)隋唐初年開國國君與將相大臣,都源於此集團。
三、漢人的胡化
(一)謹守漢文化本位主義:(以顏世家訓為代表)1.文化上:謹守儒家傳統。2.社會上:透過郡姓,如太原王氏、范陽盧氏等,區別胡漢差異。(二)漢人生活胡化:1.生產上:胡人畜牧業的生產品種與技術以及農業影響了漢人的生產方式。2.生活上:胡餅、胡服、胡床的使用,豐富漢人物質生活。3.文藝上:胡歌、胡樂、胡舞、胡戲等,富麗漢人精神生活。4.其他:尚武精神、重視女權。(三)高歡,胡化漢人,極力調和胡漢間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