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加入是否同盟國戰勝二次大國的原因?

2011-05-23 7:09 am
同盟國初時是被壓制的,但美國加入後便很快戰勝了,
那美國的加入是否同盟國戰勝二次大國的原因?
更新1:

我問既係二次大戰, Ha Ha 你答既內容係一戰來的..

回答 (3)

2011-05-23 8:08 am
✔ 最佳答案
軸心國各國整體戰略各有其致命錯誤,當然美國以龐大生產力支援其他同盟國,必定係加快軸心國戰敗。是否單一原因就好難講,始終歴史唔同其他自然科學,冇得反覆測試,排除其他因素以證明一個理論。
2011-06-05 1:15 am
一位答非所問,一位跟本冇答!
2011-05-23 6:56 pm
美國的參戰對協約國內非常重要,英法跟德國的戰情膠著,只是在消耗,美國參戰後,不論是在前線作戰又還是後勤支援方面,都是戰爭的轉捩點。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C%AC%E4%B8%80%E6%AC%A1%E4%B8%96%E7%95%8C%E5%A4%A7%E6%88%98#
美國參戰
1917年4月6日,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國會宣佈與德國斷交的情景1917年2月3日因德國使用無限制潛艇戰,使美國多隻船隻被擊沉,美國與德國斷交。2月24日,美國駐英大使佩奇收到破獲的齊默曼電報,電報稱如果墨西哥對美國宣戰,德國將協助把美國西南部還給墨西哥,於是美國以此為根據,於4月6日向德國宣戰。
1917年4月,法軍於西線開展春季攻勢,與德軍在蘭斯和蘇瓦松之間進行會戰,歷時共一個月,但法軍在傷亡10萬人後卻仍未有進展,引起了法國士兵的騷動,並導致該次戰役的策劃者、上任不足半年的法軍總司令羅貝爾·尼維爾將軍被革職。戰事再度膠著,而法軍因內部騷動,無力防禦,只得由英軍負責西線防禦。在該年下半年,美國提供的裝備到達歐洲,英軍於是再在西線猛攻,但在損失100多萬人後,仍無法改變戰事的膠著狀態。



最後進攻
1917年11月,東面戰線因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並退出戰爭而結束,德軍立即集中於西線,意圖在美軍到達歐洲之前,於1918年夏季打敗英法兩國,以扭轉局勢。1918年3月-7月,德軍接連於西線發動5次大規模的攻勢,頭兩次攻勢在損兵14萬後仍無所獲。而美軍則已到達歐洲,使協約國兵力大增。該年5月底,德軍發動第三次攻勢,這次成功突破法軍的防線進逼至距巴黎僅37公里之地,但並不能殲滅英法聯軍的主力,而己方則損失13萬人。在6月9日-6月13日這5天,德軍發動第四次攻勢,企圖將德軍在亞眠和馬恩河的兩個突出點接連起來,以集中兵力攻擊巴黎,但並未能成功。7月15日,德軍死心不息,發動第五次攻勢,但在損失15個師後,一無所獲,己方軍力反而消耗殆盡,只得撤退至興登堡防線,從此只能作消極防禦。


2011-05-24 09:35:09 補充:
Sorry,眼大睇過籠。


其實跟一戰差不多,只是多了太平洋戰場。


日本初期在太平洋戰場所向無敵,中國只是捱打,英國艦隊更加全軍覆沒。若非美國參戰的話,日本可以橫掃,最初美國連菲律賓也保不住的。美國兩顆原子彈把太平洋戰爭提早結束,蘇聯向日宣戰已經意義不大。


在歐洲戰區,實際上只有英國及蘇聯跟德國打,英國只是隔著海峽,根本不能到歐洲打,蘇聯也是捱打,被德軍深入,若非美國加入作戰的話,根本不能作出反攻。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40: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522000051KK0134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