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culture.net/php/sframe.php?url=/0514/html/0514b02/0514b02.html
建築是一門由大量物質堆疊而成的藝術。建築造型及空間藝術之基礎,在於其內在結構。中國建築的主流部分是木結構。無論是宮殿、宗廟,或陵寢前的祭祀殿堂,還是散落在名山大川的佛寺、道觀,或民間的祠堂、宅舍等,甚至一些高層佛塔及體量巨大的佛堂,乃至一些橋梁建築等,都是用純木結構建造的。
中國傳統的木結構,是一種由柱子與梁架結合而成的梁柱結構體系,又分為抬梁式、穿斗式、干欄式與井幹式四種形式,而以抬梁式與穿斗式結構最為多見。木結構建築中還發展了獨具特色的斗栱體系。
早在秦漢時期的中國,就已經發展了磚石結構的建築。最初,磚石結構主要用於墓室、陵墓前的闕門,及城門、橋梁等建築。南北朝以後出現了大量磚石建造的佛塔建築。這種佛塔在宋代以後漸漸發展成「磚心木檐」的磚木混合結構的形式。隋代的趙州大石橋,在結構與藝術造型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磚石結構大量應用於城牆、建築台基等是五代以後的事情。明代時又出現了許多磚石結構的殿堂建築──無梁殿。
傳統中國建築中,還有一種獨具特色的結構──生土建築。生土建築分版築式與窯洞式兩種。分布在甘肅、陝西、山西、河南的大量窯洞式建築,至今還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生土建築以其節約能源與建築材料、不構成環境污染等優勢,被現代建築師歸入「生態建築」的範疇。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514/picture/0514pic22513.jpg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514/picture/0514pic225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