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都非和平或外交解決,只是大清外交無能。B、D是李鴻章主張放棄,跟左宗棠的權力之爭;C是清國戰敗的結果;A、E是清國根本沒有能力去兼顧而眼巴巴看著丟失的。
http://www.people.com.cn/BIG5/historic/0503/1433.html
1875年5月3日,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19世紀60年代,中亞浩罕汗國軍官阿古柏侵入我新疆,建立起軍事殖民統治,英俄爭相利用阿古柏政權作為自己分裂肢解中國領土的工具,俄國甚至在70年代初悍然出兵占領伊犁﹔同時美日對台灣的侵略戰爭也相繼發生。到70年代中期,中國西北邊疆與東南海防頓形緊張,邊疆危機嚴重。清政府內部在“海防”和“塞防”問題上卻出現了不同意見。李鴻章借口海防、塞防力難兼顧,公然主張放棄新疆,“移西餉以助海防”。認為“新疆不復,于肢體之元氣無傷﹔海疆不防,則心腹之大患愈棘”。李鴻章反對出兵收復新疆,其原因一是左宗棠鎮壓了陝甘回民起義,在統治集團中聲望日高,淮系軍閥要借此壓抑他﹔二是李鴻章正籌備興辦北洋海軍,要用海軍來鞏固淮系軍閥也就是他自己的地位﹔同時,這也合于英國反對清軍西征,以免它的走狗阿古柏復滅的企圖。湖南巡撫王文韶等認為,沙俄威脅最大,主張“塞防”為主,以全力注重西北。左崇棠則認為海防、塞防兩者并重,不可偏廢。抨擊李的主張是“自撤藩籬”。他強調“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左宗棠鎮壓過太平天國運動和西北回民起義。但在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的形勢下,挺身而出,能以“邊荒艱巨為己任”,不僅說明他著眼全局,目光遠大,而且具有平叛亂和反侵略的雙重意義,因而得到國內愛國輿論的支持。清廷權衡利弊,采納了左宗棠的主張。3日任命他督辦新疆軍務,出兵西征,收復新疆。
http://content.edu.tw/senior/history/ks_rs/page/ch13.htm
在列強交侵的形勢之下,藩屬國也被列強併吞而喪失
1.日併琉球
A.同治13年以生番殺害琉球人為由侵臺,發生「牡丹社事件」,清廷在北京專約裏承認日本出兵為「保民義舉」,無異承認琉球為日本保護國
B.光緒5年,日本趁中國西北有事,正式併吞琉球,改為沖繩縣
2.法侵安南(越南、寮國、高棉)
A.法國以越南迫害天主教為由出兵占領越南南部,清廷應越南要求派兵援越,並支援黑旗軍抗法,爆發中法戰爭
B.法軍曾登陸基隆,進逼臺北,占領澎湖,但為劉銘傳所阻,法軍司令孤拔受傷病死;越南方面也傳捷報
C.光緒11年派李鴻章與法議和,訂立天津條約,承認越南為法國保護國
3.英併緬甸:光緒11年,英國發兵滅緬,中國抗議無效,只得承認英對緬的主權
4.暹羅獨立:法併安南、英併緬甸後,以暹羅為緩衝國,故兩國協定許其獨立
5.日併朝鮮:馬關條約中先迫使朝鮮脫離中國獨立,後再據為己有
6.其他:包括尼泊爾、不丹、哲孟雄等,先後成為英國的保護國;中亞的藩屬,亦為俄所併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