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很久的歷史題目

2011-05-21 7:06 pm
李鴻章認為「海防為中國心腹,密邇京師,一旦有事,京師動搖」因此李鴻章認為在哪些事上採和平或外交來解決?
A.牡丹社事件
B.伊犁問題
C.中法戰爭
D.回疆的收復
E.英併緬甸
此題答案參考書為BCD
請給我每一選項的解析
謝謝各位大大

回答 (3)

2011-05-22 3:32 am
✔ 最佳答案
題目中,李鴻章認為「海防為中國心腹,密邇京師,一旦有事,京師動搖」,此事係指李鴻章的海防派與左宗棠的塞防派論爭,因李鴻章認為海防重於塞防,故對於西北回變(陜甘回變、新疆回變)與俄羅斯趁新疆回變之機強佔的伊犁問題,力主以和平與外交解決,所以答案會有B、D兩項。而在當時李鴻章的觀點來看,清帝國當時應將主要力量投注於海軍的建設,而不應耗費力量,投注與西征陜甘新,平定回變上。
至於答案中有C中法戰爭一項,則頗有爭議,因為題目中李鴻章的說法,明顯是針對海防、塞防論爭而來,而中法戰爭均為海防問題。雖然中法戰爭最後是以清帝國主動退讓與法國和談收場,但顯然不是基於與前者相同原因。將之列入正解,殊為詭異。而且,英併緬甸發生在1885年,與中法戰爭同時,且均以和平解決,反不見列入答案。因此以個人觀點,中法戰爭與英併緬甸都不應選為答案。
而牡丹社事件後,主持臺灣防務的沈葆楨力主強硬,更請調銘軍(淮軍劉銘傳部)來臺增援,積極備戰。此時的李鴻章因其向來的海防主張,亦將銘軍調撥沈葆楨使用,由此來看,雖然日後清日雙方在牡丹社事件的解決是以和談締約,但就李鴻章,乃至整個清廷的態度,確並非完全以和平解決為其主張。

2011-05-25 08:34:50 補充:
中法戰爭與張之洞的自強軍並無關,因自強軍於1894年才編練,但中法戰爭在1885年就已戰爭結束。整個中法戰爭,淮軍也參與戰事,並無袖手旁觀,淮軍參與較少,主因在於當時淮軍主要布署在北方,不在南方。此外,南洋艦隊與其說與張之洞有關,不如說與左宗棠、沈葆楨關係更為密切。

銘軍即是淮軍銘字營,為劉銘傳的部隊。淮軍各營向來以統兵主將的名字為營號。
2011-05-25 9:44 am
高中歷史嗎?
如果填鴨式教育 這種題目算是滿難的 除非對歷史特有興趣
必須深入了解每場戰爭的背後動機+大清內部鬥爭
左宗棠(BD塞防論)vs李鴻章(A海防論)
中法戰爭則是 張之洞vs李鴻章 自強軍對上淮軍 這場海戰,淮軍卻按兵不動在旁觀戰

2011-05-25 01:49:27 補充:
牡丹社事件的話,也是採外交手段來解決,但是不算和平,西鄉從道(西鄉隆盛之弟)一打進來,沈葆楨馬上帶著西式軍隊的淮軍,浩浩蕩蕩渡海而來,後來也是外交手段解決,不和平就是了


PS:西鄉隆盛 電影末代武士渡邊謙飾演的那武士原形

柯達大師,請問一下,所謂的銘軍,是指劉銘傳一部的淮軍嗎?

2011-05-30 15:13:03 補充:
袖手旁觀一說是上歷史通識老師所說的,正如我另外一題提到的美國艦隊在英法聯軍為何有參戰,該名老師也不懂,謝謝柯達的指教
2011-05-22 5:19 am
全部都非和平或外交解決,只是大清外交無能。B、D是李鴻章主張放棄,跟左宗棠的權力之爭;C是清國戰敗的結果;A、E是清國根本沒有能力去兼顧而眼巴巴看著丟失的。
http://www.people.com.cn/BIG5/historic/0503/1433.html
  1875年5月3日,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19世紀60年代,中亞浩罕汗國軍官阿古柏侵入我新疆,建立起軍事殖民統治,英俄爭相利用阿古柏政權作為自己分裂肢解中國領土的工具,俄國甚至在70年代初悍然出兵占領伊犁﹔同時美日對台灣的侵略戰爭也相繼發生。到70年代中期,中國西北邊疆與東南海防頓形緊張,邊疆危機嚴重。清政府內部在“海防”和“塞防”問題上卻出現了不同意見。李鴻章借口海防、塞防力難兼顧,公然主張放棄新疆,“移西餉以助海防”。認為“新疆不復,于肢體之元氣無傷﹔海疆不防,則心腹之大患愈棘”。李鴻章反對出兵收復新疆,其原因一是左宗棠鎮壓了陝甘回民起義,在統治集團中聲望日高,淮系軍閥要借此壓抑他﹔二是李鴻章正籌備興辦北洋海軍,要用海軍來鞏固淮系軍閥也就是他自己的地位﹔同時,這也合于英國反對清軍西征,以免它的走狗阿古柏復滅的企圖。湖南巡撫王文韶等認為,沙俄威脅最大,主張“塞防”為主,以全力注重西北。左崇棠則認為海防、塞防兩者并重,不可偏廢。抨擊李的主張是“自撤藩籬”。他強調“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左宗棠鎮壓過太平天國運動和西北回民起義。但在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的形勢下,挺身而出,能以“邊荒艱巨為己任”,不僅說明他著眼全局,目光遠大,而且具有平叛亂和反侵略的雙重意義,因而得到國內愛國輿論的支持。清廷權衡利弊,采納了左宗棠的主張。3日任命他督辦新疆軍務,出兵西征,收復新疆。

http://content.edu.tw/senior/history/ks_rs/page/ch13.htm
在列強交侵的形勢之下,藩屬國也被列強併吞而喪失
1.日併琉球
A.同治13年以生番殺害琉球人為由侵臺,發生「牡丹社事件」,清廷在北京專約裏承認日本出兵為「保民義舉」,無異承認琉球為日本保護國
B.光緒5年,日本趁中國西北有事,正式併吞琉球,改為沖繩縣
2.法侵安南(越南、寮國、高棉)
A.法國以越南迫害天主教為由出兵占領越南南部,清廷應越南要求派兵援越,並支援黑旗軍抗法,爆發中法戰爭
B.法軍曾登陸基隆,進逼臺北,占領澎湖,但為劉銘傳所阻,法軍司令孤拔受傷病死;越南方面也傳捷報
C.光緒11年派李鴻章與法議和,訂立天津條約,承認越南為法國保護國
3.英併緬甸:光緒11年,英國發兵滅緬,中國抗議無效,只得承認英對緬的主權
4.暹羅獨立:法併安南、英併緬甸後,以暹羅為緩衝國,故兩國協定許其獨立
5.日併朝鮮:馬關條約中先迫使朝鮮脫離中國獨立,後再據為己有
6.其他:包括尼泊爾、不丹、哲孟雄等,先後成為英國的保護國;中亞的藩屬,亦為俄所併吞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44: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521000015KK0265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