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 勞改制度是中共專制統治機制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份。 徹底了解了勞改制度,就很大程度上了解了中共政權的本質。勞改的真實情況仍在重重黑幕之中。 自1949年以來,前後有多少個勞改營(監獄、勞改支隊、勞教所、看守所、收容所……)? 有多少人被送進去? 有多少人消失在裡面? ... 除卻中宣部、公安部、司法部的樣板報告或模棱兩可的數字,沒有人能回答這些問題。
中共奪取全國政權之前在若干大革命根據地內已建立了勞改制度。 1949年後,蘇聯斯大林派遣專家直接幫助中共建立起第一批勞改營。 所以,雖然兩者有不同之處:如蘇聯勞動營的“思想改造”功能,遠遠比不上中共的勞改營;又如中共勞改生產規模之大,所製造的財富之巨,是蘇聯勞動營不能望其項背的。 但作為共產主義政權,兩者在宗旨上毫無二致。
但是,勞動營已隨蘇共的崩潰而死亡。 而勞改(LAOGAI)並沒有因中國的經濟發展而消失。 今天的勞改與昨天的勞改不會完全一樣。 因為環境及條件不同了。 但是作為鎮壓機器,勞改制度是不會變的。
北京政府作了一個極為有意思的決定。 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1994年通過一項決議,取消使用“勞改”兩字,勞改隊一律改名為監獄。 如青海省第十三勞改支隊改名為塘河監獄。 各省市的“勞改工作管理局”(簡名“勞改局”),改名為“監獄工作管理局”(簡稱“監管局”)。 其目的是便於北京政府在“國際人權鬥爭”中取得“有利地位”。 但該決議中聲稱對罪犯的“強迫勞動,改造思想”的基本政策不予改變。 這應是近二十年來始自鄧小平施政以來的重要變化之一。
毫無疑義,《勞改手冊》中的資料,第一缺失甚多,第二錯誤不少,尤其,早期出版的更甚。 因為,北京政府一貫嚴密封鎖,三令五申防範外洩。 各類文件上自中央下達地方,為數極多,但一般人很難取得。 即使,有幸某一個勞改倖存者願意陳述個人的經歷,往往也畫不出某一勞改營的全貌。 《勞改手冊》鍥而不捨地尋求正確,盡可能收集廣泛的資料,不斷改正及補缺。 希望有第一手或第二手資料的人士多多提供合作。
《勞改手冊》發送給世界各地的人權組織、學術機構及政府部門。 是了解中國理論、研究中共政治的必需資料。 例如國際紅十字會有責任在世界各地視察監獄及犯人的狀況。 北京政府僅提供樣板“監獄”,國際紅十字會不接受這種安排。 當他們按照《勞改手冊》的資料,要求自由去訪某些勞改營時,北京政府就搬出各種托詞拒絕了。
每個社會都有陰暗的角落,監獄無疑是重要的一角。 不同社會中的監獄反映了這個社會的政治、道德及人權面貌。 如果輿論、公正及人道的強光照不到這個角落,那就表明這個社會不是民主自由及公正的。
2) 飄色巡遊運用力學的原理,用鋼筋作為骨架,巧妙地支撐小孩子坐在骨架頂上,小孩身穿鮮豔的古代服裝,遮掩了他是坐在上面的實質,外人一點也看不出來,看起來,他們就像是站在上面的或是飄在天空上。
飄色,一直被人們稱為「凝固的戲劇,活動的雕塑」,「立體的舞臺」。它是將戲劇、舞蹈、音樂、雜技、美術、觀賞、娛樂融於一體的民間娛樂藝術活動。以沿街巡遊為表現形式的民間藝術活動,飄色的內容大多取材於自民間傳說、歷史故事或文學典故,如「嫦蛾奔月」,「觀音賜福」、「祝福平安」、「智取寶扇」等,還有表達人民美好願望的「普天同慶」、「蟠桃仙境」、「鳳凰展翅」等。當中包容了藝術性、思想性和教育性,讓人看了受其益,鼓其志。以各種不同的人物造型為主,以故事傳統輔為元素,以人物表現為形態。扮色的演員一般是四到十歲的小朋友,他們身穿美侖美煥戲服,神態各異,端坐在那高高的竹架、木架或鐵架上,做出各種不同造型的姿態來。下面由成年人扛抬,輔以喜樂在街上緩緩巡遊,由於那些支梗架機關都被戲服遮藏在裏面,即使走的再近的觀眾也不能看出什麼的破綻來,站在遠遠的地方看時,仿如看到淩空飛翔駕雲而來的「仙人」從天飄然而降 「凝固」在半空中,為人們的節日添上幾分熱鬧歡樂,幾分喜悅祥和.不禁令人拍案叫絕,歎為觀止。
「飄色」在以前叫做「板色」、「地色」,各路「神仙」就是簡單地站在板車上的高一點就行了,有二三個人推著走。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及利用了光的原理,造型越來越大,難度也越來越大。飄色又叫做 「版色」,每一版由色櫃、色心、色腳、色梗、色杠等部分組成流動小舞臺,承載著全色的所有重量,少則要3至5個人抬,多則要有8至10人扛抬。臺上坐或站的人物造型叫做「屏」,又叫色腳;上面淩空而起的人物造型叫做「飄」,又叫色心擺出各種不同造形的姿態, 「屏」與「飄」由一條經過偽裝的「色梗」連為一體。「色梗」即連接色腳支撐色心的工藝品,這些色梗隱藏在人物的手足之中或動物、刀槍劍戟的某個部位中,絕不露半點痕跡。每版飄色的「飄」立於劍鞘、竹尖、花卉、扇面與「屏」相配襯,組成一個個造型精巧奇特,形態優美,景色豔麗而又天衣無縫的畫面,令觀者撲朔迷離,一時難解其中之奧秘。
參考: Mathematics Teacher Mr. 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