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簽任何文件及不知情下..成為擔保人,還被追務公司追債

2011-05-16 9:41 am
請問各智者,以下被追債情況應如何處理?

最近,爸爸不斷收到不知明電話騷擾(2-3日一次),說我姐姐在他們公司借貸,要求我們代還款...又問爸爸是否認識姐姐等等..
*但最肯定的是爸爸從來無簽署任何文件及口頭承諾作擔保人,換句話說是不知情下作擔保人..(但對方可能已有爸爸的身分證號及電話等個人資料)

這情況下,我們應否報警備案..?
法律方面應如何處理?

感激回應及幫助^^
更新1:

由於該負責人不肯明確表示爸爸是擔保人, 但以該公司經常電話騷擾,已十分明顯與爸爸是擔保人,而不是聯絡人咁簡單...而且聲稱有爸爸,甚至媽媽的個人資料... 好擔心呀.!

回答 (3)

2011-05-31 3:21 am
✔ 最佳答案
JEAN 網友你好,對於閣下 的提問,在下 cecimak 有如下的意見想發表,但請注意這些個人意見祇供你作參考之用,並不保證絕對正確!

在無簽任何文件及不知情下..成為擔保人,還被追務公司追債。這情況下,我們應否報警備案..?

答:JEAN 網友你可以放心,令尊絕非「擔保人」!而且連樓上網友提及的冒簽行為相信都並未發生!

令尊祇是令姐申請借貸時提供的「諮詢人」,兩者的法律地位和應負的責任絕不相同!

申請貸款或信用卡時,不時會有要求填寫「諮詢人」的欄目,這些祇作為尋找申請人的途徑和方法!諮詢人絕無任何需要代申請人償債的義務和法律責任!

相反如確屬「擔保人」,則需要負起在借貸人未能依期償債時,要承擔償還債務的法律責任!令尊需要親身前往貸款方作出簽署,絕無在缺席的情況下由他人代簽之理!故從未親身作出簽署的,絕不會無故成為他人債務的擔保人!

最直接的問題是假設令尊確已是擔保人的身份,對方會表明車馬,要求他負起擔保人的義務,即代貸款人償還債務!而非如現在般「猶抱琵琶半遮面」地,籠統含糊地要求令尊代令姐償債!

因為債權人明知令尊祇是「諮詢人」而非「擔保人」,故他們根本無合理理據去要求令尊還債!如擔保人的身份確立,對方自會名正言順地作出追討!故可以肯定令尊並無擔保人的身份和責任!

在未能收回債務的情況下,債權人自然希望以唬嚇不熟悉法律的債務人家人,希望透過滋擾和欺騙債務人的家人代償債務!而由於他們知道在香港法例的保障下,債務人的家人根本無需代為償債,故不會明言令尊是否擔保人的身份以含混過關!希望你們驚恐或不勝其煩而代令姐償債!

請 JEAN 網友勿自亂陣腳!對方不敢明言令尊是擔保人的身份,即是令尊不是,豈能理解為因有追數行動就屬擔保人呢?如有確切證據令尊是擔保人,對方豈會隱瞞?

由於令尊和家人無作為擔保人的情況屬實,故在法律上根本就無代令姐償債的義務和責任!當然如令尊認為有能力和願意幫忙,自然可以代償債務!但假若無能力或並不願意,則根本無需理會對方的滋擾!

你們根本無欠債,何需受到對方的滋擾!對方再來電甚或登門,祇要告訴他們債務人不在式已遷走,要求他們別再騷擾!

當然對方不會聽從,因為其實債權人聯絡不上債務人(即令姐),亦祇有向她申請貸款時留下的資料去追尋!老實說,換你是債權人,不向這些地方找尋又可以去那裡呢?故你要明白,這其實亦是債權人的無奈和職責!始終他真金白銀借貸予他人而造成損失!

當你明白大家祇是立場不同,你們無欠債而對方希望尋人追債,便會明白根本不用害怕!那當然你們不應受到無理滋擾,故如對方行為過分便報警處理吧!老實說警方會以私人債務問題作出推搪,但你們表明家人無欠債,欠債者已搬走等回應!警方仍然不會處理,但也會紀錄在案!

祇要你們確無簽署成為擔保人,則絕無任何問題!當然精神上或會受壓,但祇要你們不怕,其實對方亦無事可做的!過一段日子追數行動便會減少最終消失!這是在下破產前和另有家人欠下債務時,應對債權人和收數公司的經驗!

當然如對方是非法的大耳窿則另計,因他們是不講法律的!
參考: cecimak 的個人經驗和理解!希望可以幫到你!
2011-05-30 7:11 pm
有冇問你姐姐係咪真係借過錢而用你爸爸做擔保人?
如果係既話即係佢有機會偷你爸爸既身份證然後冒簽

如果你姐姐根本冇借過錢的話, 好簡單, 佢再打黎就報警, 起碼備左案先
2011-05-17 8:56 am
1. Yes.

2. There is nothing you can really do, after telling them to stop calling.

You can ask a lawyer to send a cease-and-desist letter to them (in your expense) and see.

收錄日期: 2021-04-23 23:43:4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516000051KK0009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