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發起五四運動的初衷並無意引進共產主義與共產黨,但共產國際確實利用了五四運動,建立了中國共產黨。
圖片參考:
http://mag.epochtimes.com/122/p22-1.jpg
上海示威集會。(央圖提供)
圖片參考:
http://mag.epochtimes.com/122/p22-3.jpg
左圖:五四期間北京學生演講並散發傳單。(央圖提供) 右圖:獲釋的北京高師學生。(央圖提供)
五四運動的目標,主要是破除迷信、建立科學;破除文言,建立白話;破除禮教,建立自由;破除專制,建立民主。五四運動一方面曾把中西文化的交流,推到一個新的階段;另一方面卻也因加深了對中國文化本身的誤解,而使中西文化的融合錯亂了步驟。
歷史學家余英時先生在〈五四文化精神的反省與檢討〉一文中說:「五四運動的錯誤主要不在反傳統這一方面。五四的錯誤在那裡?簡單地說,是在於它未建立起接受西方文化的正確態度,未能瞭解文化的再造不在形式而在精神,不在軀殼而在生命;並且它所提出的「全盤西化」的偏激口號,也因過於損傷民族自尊心而無法為一般人所接受。五四運動為什麼有這樣的錯誤呢?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太忽略了對自己的瞭解。」
五四運動與文藝復興
許多人喜歡將五四運動比喻成中國的文藝復興,但發生在西方十四至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Renaissance),雖然與五四都同樣是文化運動,但在根本精神上則有很大的不同。文藝復興是一個人文主義的運動,上承古希臘時代的文學與藝術的自由精神而來,是在西方文化發展的內在要求上所產生的運動。
五四運動則不然,它不是在人文主義精神的支配下展開的,而是一種極端個人主義的運動,更是一種澈底反傳統文化運動。最重要的是,它並非出於中國文化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而是對於近代西方文化衝擊下的強烈回應。
這兩大運動由於客觀環境與主觀願望上的巨大差異,因而產生了完全不同的結果:文藝復興成就了近四五百年來輝煌的西方近代文明;而從客觀結果看,除了白話文承傳下來之外,五四的理想的確都幻滅了。「五四」的後續發展,最後又使得中國人民陷入共產極權主義的統治之中,澈底違背了五四的目標、理想與精神。
早熟的文化運動:先天不足、後天失調
《九評共產黨》一書指出,五四運動就是當時中國人在面對西潮衝擊下一種絕望的表現:有人主張無政府主義,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有人主張引進洋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持否定態度,反對中庸之道,急於走捷徑,主張砸毀一切。他們中的激進分子,一方面報國無門,一方面對自己的理想和意志深信不疑,認為現實世界無可救藥,只有自己找到了歷史發展機關,對革命和暴力抱以巨大熱情。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便一直處在「外有強敵、內有國賊」的交迫之下,而文化運動則需要「長時期客觀條件的培養」與「冷靜的理智指導」,這兩點都是五四運動所缺乏的時代背景。因此余英時先生最後為「五四」下了一個有充份理由的結論:「五四乃是一個早熟的文化運動,不但先天不足,而且後天失調。」
從五四運動到文化大革命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來形式上的君主帝制,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則進一步對中國傳統文化大加撻伐。一九六六年毛澤東領軍紅衛兵掀起文化大革命,短短十年之間,則更是大面積的將數千年來老祖宗各項珍貴的文化遺產,幾近摧毀殆盡。
從廿一世紀回顧廿世紀的百年中國史,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從五四運動開始,是第一波推倒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事件,五四運動的主要領導人陳獨秀等,後來也成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人之一。
台灣共產黨的發起人之一謝雪紅,正好也是在五四運動期間從台灣隨著夫婿至青島,在那時感染到俄國二月革命的血紅熱情。之後全身投入台灣共產主義運動,而在二二八事件後,逃至香港,然後在中共政權裏當官,最後被批鬥的體無完膚,痛苦而死。
共產國際利用五四建立中共
雖說發起五四運動的初衷並無意引進共產主義與共產黨,但共產國際確實利用了五四運動,建立了中國共產黨。
從一八四零年以來,中國歷經了三次西方的挑戰所作的三波回應,器物引進(即洋務運動),制度改良(即戊戌變法和大清立憲),以及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九評共產黨》在前言中說:「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戰勝國之一的中國的利益未被列強考慮,當時的許多中國人認定,前三波的回應全都失敗了,因此出現了五四運動,從而開始了第四波,也是最後一個層面的回應,文化層面的全盤西化,隨後更開始了極端革命,即為共產主義運動。」
五四所嚮往的「德先生」與「賽先生」,最後卻弔詭地被「馬先生」與「列先生」所取代,這是五四的奇恥大辱,也是中國現代史上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