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聯軍為何美國艦艇有參戰?

2011-05-16 11:21 am
托依旺號在第2次大沽口戰役竟然也投入戰鬥?
這是什麼原因?
戰後美國有得到利益嗎?

回答 (4)

2011-05-17 3:27 am
✔ 最佳答案
當時美國海軍的托依旺號巡洋艦艦長達底努准將獲悉英國海軍艦隊司令何伯在戰鬥中受傷,且英軍受到慘重的損失,因此他便下令道義號輪船,協助收容乘座小艇撤出戰鬥的英國海軍陸戰隊傷員,他本人並搭乘小艇前往何伯所在旗艦探望負傷的何伯。
根據達底努准將事後的回憶,他此行"並不是去幫他(何伯)作戰,而是去向一位眼見遭到最痛心漢最出人意外的失敗的受傷兄弟官員表示同情"(馬士、宓亨利《遠東國際關係史》,頁209),於是他便搭乘小艇,在彈雨中冒險前往何伯的座艦,但在途中,小艇的舵手遭清軍擊斃。於是達底努准將表示:"如果他坐視白人在他眼前遭到屠戮,那他真是渾蛋",因此他一面命令道義號收容英國海軍陸戰隊傷員,同時以"血濃於水"為辭,下令托依旺號發砲掩護。

美國公使華若翰在此次戰爭期間,曾介入調解,在此戰鬥後,清帝國仍將美國公使華若翰視為調解人,但無成果。在8月16日,華若翰與清帝國交換了《中美和好條約(中美天津條約)》的批准書,取得長江口岸貿易權、於九江、漢陽、漢口設立領事館等權,並宣告支持清帝國反對太平天國的戰爭。
參考: 項立嶺《中美關係簡編》(華東師範)、馬士、宓亨利《遠東國際關係史》(上海書店)
2014-11-12 2:21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az331.pixnet.net/blog
2011-05-25 9:34 am
糟糕忘了選出最佳解答 原本要丟給大師的
抱歉
2011-05-16 8:01 pm

http://huiyuan.minghui.org/big5/html/articles/2005/4/4488.html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
1857年11月,英法大軍近6000人在珠江口集結完畢。美國新任公使列維廉(威廉﹒裏德)和在天津遭拒的俄使普提雅廷也到達香港,與英法磋商。美俄的伎倆是,在“中立”和“調停”的幌子下配合英法的行動,並乘機向中國政府欺詐勒索。葉名琛認為英法是黔驢技窮和虛張聲勢,接其奏報的咸豐帝也以為勝算在握。12月中旬,額爾金和葛羅分別向葉名琛發出照會,提出進入廣州城、商議修約、賠償損失等要求,對純屬英方無理取鬧的“亞羅”號事件則未再提。同時,英法聯軍侵入珠江,逼近廣州。葉名琛對英法的要求一一據理駁斥,但仍不事抵抗,還聽信據稱兩國無心大動干戈的傳言。24日,聯軍發出最後通牒,限廣州守軍在48小時內撤至城外。葉名琛照舊穩坐泰山。28日,聯軍向廣州發起進攻。30日,廣州失陷。葉名琛遭俘,被押往加爾各答。他自比海上蘇武,於次年4月逝於異國。
〔略〕
2月中,英、法、美、俄使節通過上海方面向清政府發出照會,提出大量利益要求,包括公使駐京、增開口岸、外人至內地遊歷和修訂稅則等。英法還威脅說,若中方在3月底之前不派遣欽差大臣赴上海談判,即舉兵北上。隨後,他們乘艦前往上海。他們在此得到的答覆是,英法美使臣應回廣東商談,俄使則應前往黑龍江。四國使節不予接受,於4月中率艦抵達大沽口,要求與清政府的全權代表在北京或天津談判。清廷派倉場侍郎崇綸前去交涉,英法代表因其級別低和沒有全權而拒絕會見。清廷又以直隸總督譚廷襄為欽差,額爾金和葛羅認為他須獲全權,譚稱中國並無此種辦理,雙方的談判遂遲遲未啟。譚廷襄與列維廉和普提雅廷有所接觸,他知道美俄皆有漁利之心,但仍存望其調停之意。對咸豐帝來說,所能作出的最大讓步不過是減稅和增開閩粵小口岸各一,他還要求英法先交還廣州。一事無成的額爾金和葛羅決定採取強硬行動。5月20日上午,英法聯軍向大沽炮台發動攻擊,兩小時後即佔領之。數日後,侵略軍進抵天津城郊。驚恐的咸豐帝急忙派大學士桂良和吏部尚書花沙納赴津交涉,還任命僧格林沁為欽差大臣,負責加強京畿防務。
〔略〕
中美、中俄談判與中英、中法談判同時進行著。列維廉和普提雅廷以代向英法“說合”為幌子,誘使清廷接受本國的要求。清政府對俄美的調停不無幻想,認為先將這兩國打發也可削弱英法的氣燄,還覺得它們的索求遠非那般“苛刻”,遂於6月13日輕易締結了中美和中俄天津條約。中美條約對最惠國待遇作了更詳細的規定,另有如下重要內容:美使可至北京辦理要務,但每年不得超過一次,到京後須儘快辦理;若中方同意他國公使駐京,美國也享有該權利;增開潮州(後改汕頭)、台灣為通商口岸。中俄條約的重要內容是:中國開放上海、寧波、廣州、福州、廈門、台灣(後改台南)、瓊州為通商口岸,俄國可在各口岸派駐領事、停泊軍艦、買地造屋,還享有最惠國待遇、領事裁判權和自由傳教權。它還規定兩國派員查勘未定之邊界,顯現了俄國奪取中國領土的企圖。此前,沙俄已利用清廷的內外交困在黑龍江地區採取了行動。5月底,曾在廣州苟且乞降的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與俄國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穆拉維約夫在璦琿會晤。穆拉維約夫要求訂立新的界約,奕山不從,但俄方稍行軍事恫嚇即令其屈服。5月28日,雙方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片中國領土被劃歸俄國,烏蘇裏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也被定為中俄共管。中俄天津條約簽訂時,桂良等人尚不知道這個璦琿條約。清廷獲知該約後,將奕山處分,對條約也未批准。
〔略〕
到了1859年,清廷須與列強交換經各國政府批准的條約了,中英、中法、中俄條約皆有屆時至北京換約的規定。4月,中俄在北京完成換約。自清初以來,俄使至京已有多次。對於其它國家,咸豐帝則希望在上海換約,但也做了在北京換約的準備。6月初,英美新任駐華公使弗雷德裏克﹒普魯斯(額爾金之弟)、華若翰(約翰﹒沃德)和再任法國駐華公使的布爾布隆在上海會合,桂良勸其不要北上,英法使節以武力相威脅,堅持進京換約。6月20日,三國公使乘艦到達大沽口,欲經白河入京。僧格林沁已加強當地的防禦,英方則要求中方撤除航道上的障礙物。中方回復說,大沽口設防頗多,不便進入,請各使在稍北的北塘登陸入京(這是傳統的貢道)。中方的安排無可非議,傲慢專橫的普魯斯則決意要走大沽口。6月25日上午,英法軍隊(主要是英軍)向大沽炮台發動進攻,中國守軍奮力抵抗,僧格林沁親自督戰。戰至夜晚,侵略軍遭到重創,有10艘左右的軍艦被擊沉擊傷,數百人死傷,守軍只有直隸提督史榮椿以下32人陣亡。在戰鬥中,美艦不顧本國一直標榜的“中立”姿態,給予了英軍一定協助。事後,普魯斯和布爾布隆退回上海。華若翰則同意按清廷指定路線進京,最後在北塘完成了換約。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40: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516000010KK0101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