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賠款的影響!!!急@中史高手請進

2011-05-12 11:55 pm
資料:巨額戰爭賠款(指甲午戰爭後中國向日本賠款)成為中國人民的沉重負擔...

問題:分析上述戰爭賠款對中國的影響。


我想問該戰爭賠款如何成為中國人民的沉重負擔?

回答 (3)

2011-05-13 9:46 pm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2/62m/62m01/62m0101.htm

甲午戰爭後,清廷為償還《馬關條約》的鉅額賠款,向列強大舉借債。日本獲准在中國設立工廠,自此列強紛紛效法,直接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製成產品後又在中國銷售,嚴重打擊中國正在萌芽的本土工業。中華民族危機更加深重了。另外,中國在甲午戰爭的慘敗,亦正式揭開了以後五十年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其對中國的侵略較其他西方國家更兇、更狠、更殘酷。





http://www.chiculture.net/0119/html/b11/0119b11.html
  「甲午戰爭」是中國在十九世紀失敗得最慘重的一場戰事,割讓台灣給日本的《馬關條約》,帶來了極大的恥辱和損害。西方列強自此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暴露無遺,中國人亡國滅種,迫在眉睫,這些危難加速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日本依靠戰爭暴發,軍事和經濟急劇膨脹,擠進「列強」行列,成為一個「軍國主義」國家。二十世紀上半葉,日本成為亞洲「太平洋戰爭」的策源地,發動多次侵略,世稱「第二次世界大戰」。
  甲午戰後,日本通過《馬關條約》發了大財,對外侵略的野心自此一發不可收拾。戰勝後的日本,把賠款的85%用於擴軍,制訂出一個擊敗俄國「遠東軍」的計劃。1904年,日本發動「日俄戰爭」。1910年,吞併朝鮮。1914年,日本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為名,佔領中國的青島和太平洋上的德國殖民地。1931年,日本侵佔中國東三省。1937年,全面發動侵華戰爭,中國人民苦戰八年,史稱「抗日戰爭」。因為侵略行為得心應手,使日本更為狂妄自大,激化了它與英、美二國的矛盾。1941年,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又攻佔英國殖民地香港。英、美曾在「甲午戰爭」中縱容日本,取漁人之利,終於自食其果。
  晚清甲午戰爭慘敗,給「中華民族」敲響了警鐘。志士為了救亡圖存,提倡西學;仿效歐美,改革政治;保護民間企業,破除文化專制。這些主張得到晚清政府部分支持,曾促使下詔變法。但1895年發生「戊戌政變」,中斷了醞釀中的改革。慈禧太后更是倒行逆施,把中國推向災難深淵。浩劫之後,半心半意的「新政」終未能挽清朝於覆亡。反清革命後,民國初年,以科學、民主和學術自由為旗幟的「新文化運動」,繼續標誌著這種民族覺醒,對今天和未來的中國具有深遠意義。
2011-05-13 5:00 am
1895年2月14日,西方情人節,劉公島正式陷落,大清王朝耗費巨帑,苦心經營21年的北洋艦隊至此煙消雲散。 4月17日上午11時40分,中日簽定《馬關條約》。 其中的巨額賠款在中國近代史上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
條約規定中國賠償日本庫平銀2億兩,加上後來的3000萬兩贖遼費,150萬兩威海衛駐軍費。 紙面上,中國總共將向日本支付2.315億兩白銀。 實際上,中方由於“成色實足”和銀價跌落導致的“鎊虧”又額外支付了2819萬兩白銀。
面對這大約2.6億兩白銀的賠款,財政困窘的清政府被迫先後向俄法英德四國分三次共借款3億兩,償還本息則需要支付7.4億兩,平均每年償還本息2000萬兩,佔歲入的4分之一。 北洋艦隊21年來的總花費也不過3500萬兩。 至此,大清兩百多年來的收支平衡被徹底打破,31年洋務運動的成果幾乎被抵消得乾乾淨淨,財政從此一蹶不振。 中央在經歷1860北京陷落及太平天國“起義”後,好不容易恢復的一點威信再次跌至谷低,地方割據的情況再也無法得到有效控制。
可以說,甲午賠款,壓垮了大清,外國勢力全面,徹底的滲透於中國的各個領域。 導致數年內政府,民間和洋人的矛盾愈演愈烈,繼而釀成了“庚子拳亂”,八國聯軍侵華。 風雨飄搖中的大清再也無法承受這些接踵而來的打擊,10年後終於在鬧劇般的“辛亥革命”中走到了盡頭,當年憧憬無限的“同光中興”終究成了南柯一夢。 中國還將在積弱中度過一個甲子!
反觀日本,取得的甲午一役的勝利,光獲得的賠款就相當於它歲入的4倍。 在這筆巨款的刺激下,國力得到極大發展,到1905年這10年間生鐵產量從20餘萬噸增加到近70萬噸,鋼產量從不到5萬噸增加到約50萬噸,國內生產總值增加了近3倍。 沒有這筆巨款的支持,日本將不可能在1905年戰勝俄國,也不可能成為近代亞洲第一強國,更不可能在1941年12月7日向美國發起挑戰。
隨著賭贏這場以小搏大的戰爭,日本的賭徒心態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哪怕是在太平洋戰爭中輸得精光也改不了這毛病。 在21世紀的今天,仍想和中國在釣魚島,東海油氣田上再賭一把。殊不知如今的日本,對中國再也構不成112年前或者69年前那種實質性威脅了!
要是中國打贏了這場戰爭呢? 畢竟這場戰爭是近代中國實力和對手差距最小的,甚至是最不該輸的。 以中國當時的國力,完全可以對日本取得壓倒性的優勢。 沒了甲午之敗,及引發的連鎖反應,也許大清不會亡,也許世界上此時稱頌的不是“明治維新”而是“同光中興”,也許這111年來的遠東史都會重寫。 可惜,我們畢竟是敗了,敗在了自己的內耗上。
當大清的統治者和當年制肘海軍發展的清流黨在咬緊牙關賠付這每年相當於近12艘亞洲第一艦“定遠”號鐵甲艦造價的銀子時,慈禧會後悔建造頤和園及三海工程嗎,會後悔慶典60大壽嗎? 翁同禾會後悔當年作出停購外洋槍砲的決策嗎? 李鴻章會後悔對軍紀,訓練的放任自流嗎? 而九泉之下的丁汝昌會後悔他平時的驕奢淫逸,貪得無厭嗎? 劉步蟾會後悔逼走瑯威理,搞閩系小圈子嗎? “自作孽,不可活”在這場戰爭中的中國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收錄日期: 2021-04-16 15:18: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512000051KK0040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