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版主您好:
依據您提出問題,在下以為在軍事行動上可能毫無關係,但這場戰役開啟了台灣人參加革命運動的契機,另外事後條約對台灣也確實有重大影響,只是這個影響要在五十餘年後才發生。 首先在軍事行動上。日軍在聯軍組成初期,派出8000兵力,是參戰國家當中兵力最多的,但並未發現任何歷史文獻或報章記錄日本曾在殖民僅五年的台灣徵兵。根據日人回憶錄描述,當時「台灣歸化未久......不服訓令,藉端孶(滋)事者,迭有所見......」若說台灣人被日本攻擊,應屬不服統治做出抵抗後所遭到的鎮壓。
那麼台灣人會不會返回內地保衛首都北京呢?就地理位置上,台灣與北京距離太過遙遠,應該不至於。而且當時台灣人民正處於「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丘逢甲詩)的憤懣情緒中,就算懷抱滿腔抗日熱忱,也只是在台灣殺幾個日本人出氣,沒聽說殺到北京去的。
以上二點僅是依照手邊所能蒐集到的文獻資料所做出的推論,與上一篇回答頗有相符之處,版主姑且聽之。
其次談到在革命行動上的影響。1900(庚子)年8月16日,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慈禧老太太帶著皇帝西逃,中央陷入無政府狀態,孫中山先生認為機不可失,於是在9月來到台灣,於台北設立指揮總部,10月發動了第二次革命--惠州起義。孫先生在台灣待了40多天,藉著簡陋的電報設備,全程指揮掌握這次行動,這是他直接參與革命行動時間最長的一次,也是十次起義中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可惜彈藥不繼而以失敗告終,沒讓老太太嚐到亡國的滋味。後來的幾次革命行動都傳出有台灣志士參與,其實正是發端於此。
最後針對與台灣最有關係的事後條約說明。1901(辛丑)年9月,中國與各國議和,簽定了喪權辱國的辛丑和約,其中關於庚子賠款部份(4億5千萬兩),美國獲分配7.73%。(實際金額因時空背景及各國滙率不同,各家說法紛歧,請自行參考網路資料推算。)到了1908年,當時美國總統老羅斯福對中國頗為友善,認為賠款數目比實際損失多出大約一倍,經清廷駐美公使梁誠居中協調下,美國決定退還其中約45%款項,並以其孳息在次年成立中國學生赴美留學基金,俗稱「清華基金」。(當時被選上的留學生須在北京清華園進行預備教育,清華園則改為「清華學堂」,即清華大學前身。)
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後,清華大學一度揨止招生,直到1955年,中(台)美簽定了「原子能和平用途協定」合作計畫,美方決定以「清華基金」成立原子能學術研究單位,此舉不但促成了清華大學在1956年於新竹復校,也提供了台灣首次官、產(台電及中油)、學合作的成功經驗。 許多人直覺地認為,中(台)美斷交後,「清華基金」應該改撥到北京清華大學了吧,否則也該各取一半。其實不然。直到今天,台灣清華大學每年仍持續收到這筆為數不少的經費。(見2011/4/24中央社消息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424/5/2qde5.html)今天台灣的原子能研究能有長足的發展與進步,實在與清華大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台灣清大除了在原子能研究領域作出貢獻外,更充分利這筆經費,在師資和教學品質上維持極高的水準,培育出許多優秀的人才,對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學術各項發展,影響不可謂不小。以上淺見,敬請方家不吝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