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墓是一九五五年政府在李鄭屋村夷平山地,興建徙置大廈時發現的。從墓的形制、墓磚銘文及出土文物等推斷,該墓應建於東漢時期,即公元二十五年至二二零年。李鄭屋漢墓在一九八八年被列為法定古蹟,得以永久保存。為了穩定漢墓內部的濕度和溫度,減緩墓室的損耗,墓室不對外開放,但觀眾可以透過裝嵌在隧道的玻璃,窺探古墓的內貌。而於漢墓出土了67件文物,當中包括最少33件完整文物,例如屋舍模型和各種陶器及青銅器等。然而,漢墓中並未發現任何骸骨。
漢墓的佈局為「十」字形,一共有4個墓室。墓室屬磚室墓,由長40厘米、闊20厘米和厚5厘米的磚塊砌成,而磚塊刻有10多種花紋及文字「大吉番禺」,室入口道在正式出土前已遭破壞。
展覽館建於漢墓旁,除了展出從漢墓出土的陶器外,還利用文字、照片、地圖、航空照片和模型等輔助展品,介紹漢墓的地理環境、發現經過和墓室結構。展覽亦敘述如何從漢墓的形制、墓銘文及出土器物去推斷它的年代;參觀者還可以從出土文物去了解漢代的社會文化特色。同場亦有一個名為(漢代飲食文化)小型圖片展覽 ,介紹漢代飲食器具的主要類別特色、食物和飲料等,觀看漢墓的地理環境、墓室結構和發現經過,以及漢朝時期的嶺南文化。
圖片參考:
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