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資料﹏快功課

2011-05-10 6:00 pm
我想知道上海資料:

交通
天氣的特點
旅遊提示
景點(要有介紹和活動)
食物
紀念品

回答 (2)

2011-05-10 6:29 pm
上海市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重定向自上海) 上海市 上海市風光
由上順時針順序為:浦東天際線、豫園、世博軸與中國館、南京路和外灘夜景 漢語拼音 Shànghǎi Shì 簡稱 滬 別稱 申 地名出處 吳淞江支流上海浦
上海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理位置





































































上海市市標
「以市花白玉蘭、沙船、螺旋槳三者組成的三角形圖案」[3]上海市市花白玉蘭上海主題首頁上海市( 發音(說明·資訊);吳語:Zaonhe),簡稱滬,別稱申,國際大都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中國境內人口數量及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上海位於中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長江三角洲最東部。全市最北部為處於長江入海口中的崇明島,東向東海,並隔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西部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4] 天氣的特點
上海的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春(4月-5月)、秋(10月-11月)較短,冬(12月-次年3月)、夏(6月-9月)較長。有春雨、梅雨、秋雨三個雨期,因而5月至9月間為上海的汛期,降水量達全年的60%左右[46]。每年的7月至8月進入伏旱天氣,較之日常月份顯得潮濕酷熱,每年平均有8.7天最高氣溫超過攝氏35度。由於地處東南沿海,每年夏天和初秋時節常會有來自太平洋上的熱帶氣旋(颱風)過境或影響。每年1月中旬至2月初為全年最寒冷的季節,受北方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影響,會出現霜凍現象。如遇強冷空氣來襲並恰逢暖濕氣流,上海也會出現雨夾雪或降雪天氣[47]。

2011-05-10 10:30:08 補充:
天氣的特點
上海的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春(4月-5月)、秋(10月-11月)較短,冬(12月-次年3月)、夏(6月-9月)較長。有春雨、梅雨、秋雨三個雨期,因而5月至9月間為上海的汛期,降水量達全年的60%左右[46]。每年的7月至8月進入伏旱天氣,較之日常月份顯得潮濕酷熱,每年平均有8.7天最高氣溫超過攝氏35度。由於地處東南沿海,每年夏天和初秋時節常會有來自太平洋上的熱帶氣旋(颱風)過境或影響。每年1月中旬至2月初為全年最寒冷的季節,受北方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影響,會出現霜凍現象。如遇強冷空氣來襲並恰逢暖濕氣流,上海也會出現雨夾雪或降雪

2011-05-10 10:30:45 補充:
食物
上海菜,當地謂之本幫菜。最初為上海本地居民的家庭料理,後各地移民紛至沓來,上海菜開始吸收各地風格,調和成今天以濃油赤醬、淡雅爽口、醇厚鮮美、鹹淡適中的本幫菜。除一般烹調手法外,本幫菜擅長糟味,極富江南地區特色。目前本幫菜以綠波廊、上海老飯店等兩家百年老店最為著名。綠波廊曾接待來滬的各國元首,成為上海菜高端化的代表,1998年美國總統柯林頓訪華即在此處就餐[160]。八寶鴨、糟缽頭、蝦子大烏參、腌篤鮮等均為知名的菜肴,而油爆蝦、紅燒甩水則是較為知名的家常菜。此外,生煎饅頭和小籠饅頭則是本幫小吃的知名代表。其中小楊生煎和南翔饅頭店則是兩種美食的代表製作店家。

2011-05-10 10:31:06 補充:
此外,由於上海開埠後大批移民湧入,申城可以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菜系餐館。其中粵菜以杏花樓和新雅粵菜館[161]最為著名,而蘇菜則以德興館為其代表,此外寧波風格料理可以在寧波湯糰店品嘗到。
而西方飲食文化隨同上海開埠進入申城,1853年開業的老德記西餐館為滬上首家西餐廳。最初西餐一般以應對外國顧客為主,1910年德大西餐館開業,成為面向各界民眾的西餐館。十月革命後,由於大批蘇俄僑民湧入,俄式西餐一度成為大眾西餐的典範,其中羅宋湯頗受平民喜愛[162]。目前,上海經營各國菜肴的餐館為數眾多,風格來自世界各地。而西方糕點隨同西餐傳入後由於其價格較之正式西餐相對低廉,受到普通民眾的喜愛。

2011-05-10 10:31:21 補充:
上海民眾日常飲食的主食以米飯為主,偶爾為調節胃口以餛飩、麵條作為午餐的主食。傳統家庭早飯以隔夜的剩餘米飯加水製成泡飯,並輔以醬菜、鹹蛋和腐乳等。如在街上購餐,則以豆漿、油條、大餅、粢飯、生煎等作為早餐的現象極為普遍,因而滬上民眾也將豆漿、油條、大餅、粢飯稱之為「四大金剛」[163]。青年學生則通常以牛奶、三明治作為早餐。
參考: , 維基, 維基, 維基, 維基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59: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510000051KK0029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