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要先求證!!!! 要呆呆傻傻的就相信XD
這是「地質學」「礦物學」領域
因為版權因素無法PO上整個資料,還請參閱各連結!!!!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
http://digimuse.nmns.edu.tw/DigiMuse/NewModule.aspx?ObjectId=0b0000018003380a&ParentID=0b0000018003380a
http://digimuse.nmns.edu.tw/Default.aspx?tabid=195&Domin=g&Field=m0&ContentType=Knowledge&FieldName=&ObjectId=
http://nadm.gl.ntu.edu.tw/nadm/contents/crystal/html/crystal_story.htm
http://nadm.gl.ntu.edu.tw/nadm/contents/crystal/html/crystal_classify.htm
在礦物資料中還是要以IMA的資料為基準!!!!
========== (分隔線)
中華民國珠寶玉石鑑定所
http://www.155.com.tw/gii/
========== (分隔線)
我並不是商家,我只是單純對這門科系有極大興趣 !!!!
「不」要呆呆傻傻的就相信XD【少打一個"不"字真的很糟糕】 礦物學是「地質學」的分支, 地質學是「地球科學」的分支!!!!
熔鍊水晶:大陸製品,如同玻璃一般,但多已製成七、八公分至十來公分大小的圓球,非常美觀好看,但是單折射率,硬度低(5),可以用偏光鏡、或測量頭髮是否變兩根來分辨。 壓克力、塑膠製品:可以從手握的觸感、溫度、硬度上來分辨;此外,壓克力、塑膠容易造成光線扭曲折射,一般並不難分辨,所以此種仿冒品也漸漸稀少。 玻璃製品:這種一見到就是清澈如水,沒有質感,且硬度低(5),單折射率,夾雜有氣泡,也很好分辨。 水晶玻璃:其實就是「鉛玻璃」,熔有鉛金屬的玻璃製品,市面上最多,因為折射率、色散率都好,顯得光彩奪目、耀眼動人,最適合擺設、裝飾,但不適合用於靈性用途。一般多可用目視判別。
人造水晶:也稱「養晶」,通常,在人為控制的理想環境當中,即是物理、化學條件都符合上述條件的狀況下,水晶的生長速度約是每天0.8公厘(MM) 人造水晶,也稱「養晶」,原石沒有六方晶系結晶,這是最容易判斷的地方;但若是磨成成品以後,就不好以上述的方法判別,一定要借助「紫外線光譜儀」才能分辨真假。市面上最多的是無色透明的白水晶、紫水晶、黃水晶、以及水藍色的水晶仿冒品。建議各位朋友,遇到有爭議的水晶礦石時,最好送請公正的第三人,如鑑定所,來鑑定分辨,所費不多,卻有專業保障。如有必要,甚至送請兩家以上的鑑定所來鑑定。最好,能夠選購「原石」,看它的結晶形、生長紋、共生礦物,就絕對不會錯了。
另外,就是購買含有「內包物」(Inclusion)的水晶礦石,一般人錯誤地稱呼為雜質、瑕疵,這是「生長於自然界」的最佳證明。 天然水晶幾乎都是千元以上不等 許多不肖的商家,就是吃定了消費者,看準人們不會為了幾百塊、幾千塊錢來提出告訴,就是大量販售人造水晶,「以假當真」、「以劣充優」,甚至還敢「開保單」,先賺先贏。哪天要是東窗事發,他也要裝假,說他也是被騙,也是受害者,以脫卸責任。不管如何,就是註定有許多無知、無辜的消費者會受騙上當。 最糟糕的是,當有許多人四處買來買去,都是買到人造水晶,發覺沒有傳說中的功能和感應時,興趣和信心都會冷掉,就連搜尋天然水晶的意願也會沒了。
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