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Mayhem 您好以下資料供您參考為什麼秦國會丟掉河西領地?三家分晉後,魏文侯任用李克李悝吳起等賢才,一時間強盛無比。當時的魏國都城並不是大樑(開封),而是安邑 ,緊靠黃河東岸,如今的山西夏縣西北、黃河以西(指包括河套地區的黃河以西)自從春秋以來就是秦晉爭奪的焦點,雙方在此幾番交手。後來的魏在分裂晉後,也繼承了秦晉的矛盾糾葛。西元前419年,晉(魏)在河西修築少梁城,打算以此為據點向河西推進,秦軍立刻前來爭奪。魏軍擊敗秦軍後繼續修築城池,秦國也相應地修築防禦工事。西元前413年,魏軍大舉西向大敗秦軍。此後又經過一系列的作戰,在西元前408年攻克洛陰(如今陝西大荔西南)郃陽(今陝西合陽東南)等要地,河西的土地完全歸魏國所有.這時候的秦國內亂不止國力衰弱(秦國自秦厲共公以後,政局不穩,數位 國 君或殺或廢,國力日趨削弱,加上西方及北方又有戎族入侵。)節節敗退無力還手,雖有東進的意圖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魏國威風
http://www.hudong.com/wiki/%E6%B2%B3%E8%A5%BF%E5%A4%A7%E6%88%98為何函谷關會失守?在春秋戰國,唯一在軍爭中奪取函谷關的,只有魏國上將吳起,可那也是先奪河西之地, 而後壓迫秦軍退出函谷關。而並非通過戰爭的手段攻陷的。
http://www.book1516.com/files/article/html/1/1715/1210566.html崤山和函谷關是同樣一個地方嗎?不太一樣。殽,又稱崤山,古代地名,在長安(今陝西省西安)、洛陽之間的黃河流域,常與附近的函谷關並稱崤函,是中國古代軍事戰略重地,以地勢險峻、關隘堅固、易守難攻著稱。函谷關最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由秦國所建。「因在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東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號稱天險。」[1]關隘地處深險谷地,地勢險要,窄處只能容一輛馬車通行,所謂「車不方軌,馬不並轡」。而且由於這段黃河流域丘巒起伏,有中條山、崤山等阻斷,函關谷底成為附近地區唯一東西向平坦的通道,自然成為軍事要衝。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7%BD%E8%B0%B7%E5%85%B3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4%A4另外~當初三家分晉為何魏國獨強(在攻打秦國時)?趙國和韓國為什麼沒魏國強?主要跟魏文侯和魏武侯知賢任用有關。魏國的國力在頭兩位君主魏文侯及魏武侯之時達至頂峰。魏文侯尊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儒家學者為師,命樂羊為將攻取中山國,吳起為西河郡守,西門豹為鄴縣令。又任用李悝進行變法,「盡地力之教」,鞏固了經濟。李悝還撰寫了中國古代第一部成文法典《法經》。前413年至公元前409年,魏國連年進攻秦國,奪取了河西之地,秦國被迫退守洛水以西,魏國在此設立河西郡,以吳起為郡守(見河西之戰)。公元前408年魏國向趙國借道攻取中山國,於前406年消滅。公元前405年至公元前404年,魏國聯合趙國、韓國救援田會,進攻齊國,掠入齊長城,俘虜了齊康公。公元前400年和公元前391年,三晉聯軍又多次擊敗楚國,奪取了不少土地。魏國盛極一時。都城在安邑。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D%8F%E5%9B%BD_(%E6%88%98%E5%9B%BD)#.E5.BB.BA.E5.9B.BD
2011-05-12 07:04:22 補充:
您好
下為史記商君列傳中秦魏交戰的敘述:
第二年,齊國軍隊在馬陵打敗魏軍,俘虜了魏國的太子申,射殺將軍龐涓。下一年,衛鞅勸孝公說:“秦和魏的關係,就像人得了心腹疾病,不是魏兼併了秦國,就是秦國吞併了魏國。為什麼要這樣說呢?魏國地處山嶺險要的西部,建都安邑,與秦國以黃河為界而獨立據有崤山以東的地利。形勢有利就向西進犯秦國,沒利時就向東擴展領地。如今憑藉大王聖明賢能,秦國才繁榮昌盛。而魏國往年被齊國打得大敗,諸侯們都背叛了他,可以趁此良機攻打魏國。魏國抵擋不住秦國,必然要向東撤退。一向東撤退,秦國就佔據了黃河和崤山險固的地勢,向東就可以控制各國諸侯,這可是統一天下的帝王偉業啊!”孝公認為說得對。
2011-05-12 07:04:47 補充:
就派衛鞅率領軍隊攻打魏國。魏國派公子卬領兵迎擊。兩軍相拒對峙,衛鞅派人給魏將公子卬送來一封信,寫道:“我當初與公子相處的很快樂,如今你我成了敵對兩國的將領,不忍心相互攻擊,可以與公子當面相見,訂立盟約,痛痛快快地喝幾杯然後各自撤兵,讓秦魏兩國相安無事。”魏公子卬認為衛鞅說的對。會盟結束,喝酒,而衛鞅埋伏下的士兵突然襲擊並俘虜了魏公子卬,趁機攻打他的軍隊,徹底打垮了魏軍後,押著公子卬班師回國。魏惠王的軍隊多次被齊、秦擊潰,國內空虛,一天比一天消弱,害怕了,就派使者割讓河西地區奉獻給秦國做為媾和的條件。魏國就離開安邑,遷都大樑。
2011-05-12 07:08:43 補充:
梁惠王後悔地說:“我真後悔當初沒採納公叔座的意見啊。”衛鞅打敗魏軍回來以後,秦孝公把於、商十五個邑封給了他,封號叫做商君。
不才沒看過電視劇
是以也不清楚版主您所敘述秦魏交戰是指哪段(歷史上秦魏交戰多次)
但 若根據商君列傳中的這段秦魏交戰敘述
魏國在馬陵之戰被齊國打的元氣大傷 實力已大不如前
秦國要打敗魏國 似就不是那麼困難之事了
2011-05-12 21:14:07 補充:
您好
這可能真的要看電視劇 才能知悉版主您的疑惑所在
但有幾點方向 是可以提供給您參考的
1.魏國強也只有在魏文侯 魏武侯之時 而後就每下愈況
2.在贏渠梁的上一任(秦獻公時)秦國就已經開始變強了
3.當時魏國內訌 令秦人害怕的吳起已到楚國去
綜上所述 魏國就無什麼絕對佔上風得優勢
唯一贏的過秦國的可能就只剩糧草和兵員
所以衛鞅說打持久戰 是有他的道理的
相反地 秦國一定想速戰速決 求能畢其功於一役
歷史上兵強馬壯並不代表著絕對的勝利
赤壁之戰 肥水之戰 不都是以寡擊眾 以弱擊強的嗎?
2011-05-12 21:15:34 補充:
另補充第二次河西之戰供您參閱
秦獻公繼位後開始政治改革,使秦國國力由弱轉強,具備了奪回河西地區的實力。
前366年,魏國在武城(今陝西華縣東)築城,為秦所敗。接著秦在洛陰打敗了魏、韓聯軍。前364年,秦獻公親率主力在石門(今山西省運城市西南)大敗魏軍,斬首6萬。諸侯震動,周顯王亦祝賀「獻公稱伯」。前362年,秦庶長國趁魏與韓、趙戰於澮水之機,攻魏少梁,擊敗魏軍,俘其主將公孫痤,並佔領龐城(今陝西省韓城市東南)。
在秦、趙、韓三國的夾擊下,前363年,魏惠王被迫遷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同時修築河西長城(南起今陝西省華陰縣,經大荔西、澄城東、合陽北,在韓城南與黃河西岸相接),對秦採取守勢
2011-05-13 09:00:55 補充:
您好
經此一說 不才終明白您所講的是指哪場戰事了
您所說的是秦魏少梁之戰 這也是屬於第二次河西之戰中的一部份
(請參閱意見欄7內的介紹)
基本上整個河西之戰(石門+少梁之戰) 是秦國大勝 魏國大敗
其結果是---周顯王封秦獻公為伯 魏惠王遷都大梁
石門之戰時韓魏聯手被秦所敗
少梁之戰無他國參戰
小說內還函谷關這段當屬虛構 觀史書內並無看到類似記載
另補充一點 關於函谷關是否丟失也是一大疑問
雖然吳起大敗秦軍是事實(第一次河西之戰)
可史書中 同樣沒看到有關函谷關丟失的紀錄
既是如此 也無所謂收復函谷關和後面所謂的談判割讓問題了
2011-05-13 09:05:27 補充:
以下提供一網址供版主您參閱
內有提及大秦帝國中和史實相出入的一些資料 或能幫助您有更深的了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d61f850100gnix.html
只能說電視劇內有許多部分過於誇大虛構了
秦國並沒有弱到那種地步阿
2011-05-13 09:15:58 補充:
在補充一下
少梁之戰 趙國有發兵救魏國 但還是被秦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