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我們愛你啊中國資料!!!!急!!!!

2011-04-29 9:13 pm
求我們愛你啊中國資料!!!!PLS!!!!

回答 (2)

2011-05-01 12:39 am
✔ 最佳答案
中國中國一詞自古就有,最早指住喺「天下」(世界)中心嘅中原地帶,近代以來,「中國」一詞成為民族國家意義上嘅政治概念。一般嚟講,「中國」有幾種唔同但係相關嘅意思: 由史學角度,係自三皇五帝嘅傳說時代開始,經歷唐堯、虞舜、夏、商、周、秦、漢、新、三國時代、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金、元、明、清、中華民國同埋中華人民共和國等一系列朝代同政權咁連埋一齊嘅「歷史整體」。由地理嘅角度,位於歐亞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係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域最遼闊嘅國之一。由政治/行政嘅角度,而家存在兩個政體:喺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嘅中華人民共和國,喺臺灣地區嘅中華民國。呢篇文講嘅係史學上嘅中國。詞源「中國」一詞嘅用法五花八門,講唔同嘅話,政治觀點或意識形態嘅人可能,對中國嘅地理範圍同歷史上各政權嘅正統性同彼此之間嘅關係,有唔同嘅理解。「國」古代漢語中嘅「國」唔等同於現代嘅「國家」。目前所知「中國」呢個字最早出喺《尚書·梓材》中,入面話:「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嗰陣「中國」嘅含義只不過係周朝嘅人對自己居住嘅地方嘅稱謂,佢哋認為自己喺大地嘅中心,而四周嘅民族就分別俾佢哋叫做蠻、夷、戎、狄。「國」最初嘅意思係天子、諸侯所居住嘅築城嘅地方(以及周邊近郊),更遠統治嘅地方稱「野」,「國」對天子可指京畿,好似「國人暴動」。當然諸侯方面亦可以用「國」。好似(衛)懿公好養鶴,鶴有祿位,狄人入侵,「國人不出戰」,招致滅國。(參考來源)因此,就是要加「中」來修飾「國」至可以明確表示「京畿」嘅含義。隨住歷史嘅發展,各政權嘅直接統治範圍不斷擴大,至春秋「國野」已逐漸不分,原先稱「野」嘅地方亦可以叫「國」,「國」指代嘅範圍就係噉逐漸擴大。隨住兼併更加劇烈,進而秦統一各國,「國」嘅概念開始趨向於「地方」、「地帶」,好似「北國」、「南國」、「水鄉澤國」、「雪國」。「國」亦俾人用來抽象咁指某一地理區域嘅政權同人民,好似「治世不一道,便國(有利於國)不必法古。」(《商君書》),呢種用法接近今日所講嘅「國家」一詞。史前世界已發現嘅最早嘅高等靈長目動物中華曙猿喺4500萬之前中國江南一帶住。由考古發現知,224萬至25萬年前,中國就有直立人,例如巫山人、元謀人、藍田人、南京直立人、北京直立人。中國嘅信史有三千幾年(目前最早嘅考古證據顯示中國最遲喺公元前3700年前出現咗國家體制);但係賈湖文化遺址入面出土嘅一批契刻符距離而家有成八千到九千年,係關於文字起源已發現最早嘅實物資料。史 夏朝係傳說中,中國第一個朝代,周朝係最長朝代,經歷37代天子,八百幾年,到咗公元前256年先至被秦國吞併。中國漢唐兩朝係鼎盛時期,至今重有華人自稱唐人,而漢族亦因此著稱。中國係世界文明最早嘅發源地之一,亦係人類歷史上自己創建文字體系嘅文明之一(另外重有古埃及、古希臘、古印度、瑪雅文明同埋兩河文明)。中國文明嘅歷史至少可以講到四千幾年之前,有文字記載嘅歷史亦有三千幾年。喺大概前二十世紀,中國進入咗世襲王朝嘅階段,總共經歷咗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漢朝、晉朝、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同清朝等等,喺朝代交替嘅時候重經歷過好多動亂同埋分裂時期,有春秋戰國時期、三國時期、五胡十六國時期、五代十國等等。喺清朝末年,西方嘅民主主義同共產主義等思想傳入中國,令中國三千幾年嘅王朝時期結束,中華民國同中華人民共和國亦都相繼成立。人口2000年中國人口已達到12.95億人。2006年經過統計人口有13億,排世界頭位。2010年人口已達到14億,預計2011年有14.1億人。民族同埋民系 已確認民族有56個:漢、壯、藏、蒙、回、滿係最大嘅六個民族。其中漢族佔全國人口九成;壯族主要住喺廣西,有千六萬人;回族同埋滿族亦各有大概一千萬人。語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同中華民國政府都列官方話係普通話,係北方語系,由部分北京官腔同埋北方口音嘅混合組成,而各地都有自己嘅方言。另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定義官話普通話、粵語(廣東話)、吳語、閩南語、客家話、晉語、贛語等為語言。宗教多宗教,其中佛教、道教同儒教最多人信,原始宗教喺一啲地區流行,近年外國宗教好似天主教、基督教同回教都多咗人信。
參考: 維基百科
2011-04-29 9:49 pm
中國歷史自中國商朝算起約有3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4000年,自黃帝時代算起則約有4700年。有歷史學者認為,在人類文明史中,「歷史時代」的定義是指從有文字發明時起算,在那之前則稱為「史前時代」;歷史中傳説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近代考古發現了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 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了父系氏族社會。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商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政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推翻帝制成立中華民國,三四十年後國民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台灣。1949年,中國共產黨又在大陸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由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民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民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商壟斷。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路的開通,促進了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宋代時出現了紙幣;元代時因為全面開通了商旅的關卡而導致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自中華民國成立起試圖建立民主國家,實行自由經濟,直到1990年代台灣落實民主制度,1950年代以後30多年迅速實現了向工業化社會的轉型;而大陸則在1949年後實行中國共產黨完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統治,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中國特色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產業工人(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隨著大陸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由中華民國作為創始會員國的關稅暨貿易總協定演變而來的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大陸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


收錄日期: 2021-04-16 12:39: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429000051KK005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