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與司馬光

2011-04-29 1:12 am
如題,但係唔該講埋佢地ge事對後人有咩影響,thx~

回答 (2)

2011-05-02 2:15 am
✔ 最佳答案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慶曆二年(1042年)進士。早年為地方官。嘉祐三年(1058年),入朝任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誥,上萬言書於宋仁宗,建議全面改革宋朝法度,以扭轉積貧積弱的局面。宋神宗即位後,他又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再次提出改革政治、變法圖強的主張。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升任宰相,其變法主張得以推行。主持制定與實施農田水利、青苗、免役、均輸、市易、免行錢、礦稅抽分等一系列新法,對社會經濟進行廣泛而深刻的改革。同時,對軍事制度、科技與學校教育制度也進行改革。但變法受到很大阻力,他本人亦備受攻擊,遂於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次年再相,僅一年,又辭去相位。後封荊國公,世稱荊公,有文集兩種傳世。他的貢獻在於:(一)其改革思想為後人提供了許多有益的經驗教訓。(二)對中國哲學史和文學史的發展有所貢獻。所撰的《洪範傳》、《老子注》等哲學著作,發展了傳統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文章以論說見長,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詩詞精絕,為世人所推崇。
司馬光
司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學家。陝州夏縣(今屬山西)人,字君實。寶元元年(1038年)進士,曾出任龍圖閣直學士、翰林學士等職。熙寧三年(1070年),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陽十五年。哲宗即位,還朝任職。元豐八年(1085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他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他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為編年體通史,學術價值很高。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著述甚豐,有《溫國文正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著作傳世。
參考: 維基百科
2011-04-29 4:51 am
王安石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5/52/52z/52z04/52z0417.htm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慶曆二年(1042年)進士。早年為地方官。嘉祐三年(1058年),入朝任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誥,上萬言書於宋仁宗,建議全面改革宋朝法度,以扭轉積貧積弱的局面。宋神宗即位後,他又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再次提出改革政治、變法圖強的主張。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升任宰相,其變法主張得以推行。主持制定與實施農田水利、青苗、免役、均輸、市易、免行錢、礦稅抽分等一系列新法,對社會經濟進行廣泛而深刻的改革。同時,對軍事制度、科技與學校教育制度也進行改革。但變法受到很大阻力,他本人亦備受攻擊,遂於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次年再相,僅一年,又辭去相位。後封荊國公,世稱荊公,有文集兩種傳世。他的貢獻在於:(一)其改革思想為後人提供了許多有益的經驗教訓。(二)對中國哲學史和文學史的發展有所貢獻。所撰的《洪範傳》、《老子注》等哲學著作,發展了傳統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文章以論說見長,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詩詞精絕,為世人所推崇。

司馬光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5/52/52z/52z04/52z0415.htm
司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學家。陝州夏縣(今屬山西)人,字君實。寶元元年(1038年)進士,曾出任龍圖閣直學士、翰林學士等職。熙寧三年(1070年),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陽十五年。哲宗即位,還朝任職。元豐八年(1085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他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他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為編年體通史,學術價值很高。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著述甚豐,有《溫國文正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著作傳世。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58: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428000051KK010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