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Yu 你好! 答:提供以下《呂氏春秋•不侵》語譯~僅作參考~你亦可按照原文編寫的~試下~原文 :
天下輕於身,而士以身為人。以身為人者,如此其重也,而人不知,以奚道相得?賢主必自知士,故士盡力竭智,直言交爭,而不辭其患。豫讓、公孫弘是矣。當是時也,智伯、孟嘗君知之矣。世之人主,得地百里則喜,四境皆賀;得士則不喜,不知相賀:不通乎輕重也。湯、武,千乘也,而士皆歸之。桀、紂,天子也,而士皆去之。孔、墨,布衣之士也;萬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與之爭士也。自此觀之,尊貴富大不足以來士矣,必自知之然後可。譯文 :
雖然天下比不上人的生命寶貴,然而士人願為別人而獻身。為他人而獻身的人,是這樣的可貴啊,但不被他人瞭解,用什麼方法使他們彼此融洽呢?賢君定要親自瞭解士人,所以士人才會竭力盡智,用直言相諫,而不避禍患。豫讓、公孫弘就是這樣的。在那時,智伯、孟嘗君能瞭解他們。世上的君主,得到方圓百里的土地就高興,四方的人都來慶賀;但他們得到了士人,卻不因此高興,不知道互相慶賀:這是不知道孰輕孰重啊。商湯、周武,是擁有千輛戰車的國君,然而士人都歸附於他。夏桀、商紂,是大國天子,然而士人都離他而去。孔子、墨子,都是平民百姓,萬輛戰車的國君、千輛戰車的君王,(卻)不能同他們爭士人。由此看來,尊貴、富有、力量強大不足以拿來使士人歸附,君王一定要自己知道這個道理然後才可以使士人歸附。
餘下是《呂氏春秋•不侵》全部譯文...有需要可作參考~ 豫讓的朋友對豫讓說:“你的行為是多麼讓人迷惑啊,你曾經侍奉範氏、中行氏,諸侯滅掉他們後,然而你並不為他們報仇;到了智氏,你卻一定要為他報仇,什麼原因?”豫讓說:“我將告訴你其中的緣故。範氏、中行氏,我寒冷的時候卻不給我衣服穿,我饑餓的時候卻不給我食物吃,而且當時把我與眾人一起供養,(他們)像對待一般人一樣畜養我。像對待一般人一樣畜養我的,我也就像一般人一樣侍奉他。到了智氏那裡卻不是這樣,要出去就把車給我乘,在家裡就豐厚地供養我,廣眾之下,一定要對我施加禮遇,這是用對待國士一樣的禮遇來畜養我。像對待國士一樣畜養我的,我也要像國士一樣侍奉他。”豫讓,是個國士啊,卻還有拿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作為自己行為準則的想法,又何況是中等的人呢?孟嘗君宣導合縱,公孫弘對孟嘗君說:“您不如派人去秦國觀察秦王。如果秦王是個能稱帝的君王,您恐怕要成為他的臣子都還不可能,哪裡顧得上用合縱策略和他對抗呢?如果秦王是個平庸的君主,您(再)用合縱策略跟他對抗也還不遲。”孟嘗君說:“好,我就請您去一趟吧。”公孫弘答應了,帶著十輛車子到了秦國。秦昭王聽說後,就準備用話來羞辱公孫弘,以觀察他的反應。公孫弘拜見了秦昭王,昭王說:“孟嘗君的薛地有多大呀?”公孫弘說:“百里。”昭王笑著說:“我的國家,土地縱橫幾千里,還不敢憑此與人作對。如今孟嘗君的土地方圓不過百里,就要憑這與我作對,能行嗎?”公孫弘回答說:“孟嘗君喜好士人,您不喜好士人。”昭王說:“孟嘗君怎樣喜好士人呢?”公孫弘回答說:“堅持做人的準則、不向天子稱臣,不與諸侯為友,得意時不愧做人君,不得意時不肯做人臣,像這樣的人有三個。善於治理天下,可以做管仲、商鞅的老師,其主張如果能被採納奉行,能使君主稱王稱霸,像這樣的人有五個。擁有萬輛戰車的雄君,侮辱了使者,使者退而自殺,也定能血濺王衣,就像我這樣的人有七個。”昭王笑著道歉說:“客人何必這樣呢?我同孟嘗君很友好,希望您一定小心地向孟嘗君表明我的心意。”公孫弘答應了。公孫弘可說是不可侮辱的人了。秦昭王,是大國的君王;孟嘗君,是只有千輛戰車的諸侯。公孫弘樹立千乘之國的威嚴而使其不受大國的侮辱,可稱得上是個士人呀。這是《呂氏春秋•不侵》原文 →
http://blog.china.alibaba.com/blog/bfenghshan/article/b0-i3919056.html
2011-04-20 14:39:21 補充:
致 Yu 網友:
《呂氏春秋》是秦國丞相呂不韋主編的一部古代類百科全書似的傳世巨著,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
《呂氏春秋》是戰國末年(西元前“239”年前後)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撰的雜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呂覽》。此書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萬字。呂不韋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
※故這「不侵-呂不韋 」就是《呂氏春秋•不侵》※
希望提供的知識~能對你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