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成因是什麼?如何治理?

2011-04-18 11:15 pm
中耳炎的成因是什麼?如何治理?

回答 (1)

2011-04-19 12:20 a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tw.yimg.com/i/tw/blog/smiley/25.gif
中耳炎的成因及治理..
中耳炎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前者由病毒或細菌引起,後者多是由於咽鼓管受到阻塞所致。中耳炎可在單耳或雙耳一齊發生,亦是兒童聽覺受損的常見原因。成因急性中耳炎通常由於感冒、敏感反應或上呼吸道感染,並有細菌或痛毒在中耳滋生,引致膿和黏液在鼓膜後積聚,由於膿液在中耳內積聚,耳鼓因此不能隨意振動,引起耳痛、耳鼓紅腫及阻礙聽覺。有時,耳鼓破裂,膿會排出耳外,但較常見的是,膿和黏液因咽鼓管腫脹和發炎而留在中耳內,稱為帶有滲液的中耳炎或漿液性中耳炎。在急性感染消退後,滲液常會留下,成為慢性病患,持續數個星期、數月至數年不退。這樣會導致孩子急性感染經常復發,甚至聽聲音亦會有困難。 中耳炎屬於嚴重疾病,可對聽覺造成損害及影響學習能力,甚至阻延言語發展。此外,中耳炎亦可擴散至頭部內的鄰近組織,因此,我們必須懂得辨認中耳炎的症狀,並立即延醫診治。 治理醫生可能按病情處方一種或多種藥物,包括利用抗生素消炎、以抗組胺藥治療敏感反應和以減充血劑紆緩充血。醫生亦會用藥物減輕發熱和疼痛。病人應按照指示服用所有藥物和如期覆診。抗生素通常可在短時間內消炎和減輕耳痛,但消除感染則需要較長時間。如對藥物有任何疑問,應向醫生提出。 其他療法中耳炎大多數可用適當藥物治療。不過,有需要時,醫生會建議施行鼓膜切開手術作進一步治療。這種手術是在耳鼓穿開一個小洞,以便排液和紓緩耳痛,小洞在數天內會自然癒合,而且幾乎不會在耳鼓留下疤痕,或對耳鼓造成損傷。 醫生在鼓膜切開的地方亦可插入通氣管,以防止液體積聚,從而改善聽覺及減少耳部感染機會。一般通氣管可能停留數月以至半年。期間,病人要避免有水流入耳朵,以防引起感染。 由於中耳炎可能是因腺樣增殖體和扁桃體受到慢性感染而引起,故此如情況惡化,醫生可能建議病人將它們割除,而該手術亦可與插入通氣管同時進行。
資料來源: http://www.ha.org.hk/haho/ho/hacp/121142c.htm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33: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418000051KK0050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