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華僑積極那麼支持清朝未年的革命?(超緊急)

2011-04-17 8:33 pm
為什麼華僑積極那麼支持清朝未年的革命?(超緊急)

回答 (2)

2011-04-18 2:45 am
✔ 最佳答案
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chinaconsulate.org.nz/chn/gdxw/t809182.htm
秣厲多勞,惟努力報國——華僑華人對中國革命之貢獻
  86年前的今天,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帶著對祖國統一、自由、平等、富強的無限憧憬及壯志未酬的遺憾,在北京辭世。九州悲慟,天下激蕩,吊唁者絡繹不絕。時至今日,每當提起中山先生,我華夏兒女無不肅然起敬。説到中山先生,自然會聯想到由他和諸多仁人志士領導的,在我國近代史中佔據重要地位的,改變我國運的一件大事——辛亥革命。

  今年恰逢辛亥革命勝利百周年,一個世紀以前,無數愛國先烈懷著夢想,為了民族的覺醒,于武昌首義,遂成星火燎原之勢,推翻帝制,開創共和,神州大地從此進入嶄新的時代。回顧這段歷史,我們除了要緬懷那些叱吒風雲的英雄,也不能忘記將英雄們推到歷史聚光燈下的人民大眾。在這一龐大群體中,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為祖國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山先生曾説,“華僑是革命之母,沒有華僑,就沒有中國革命”。中山先生本人即出身華僑家庭,大哥孫眉旅居檀香山。革命領袖若黃興、章太炎、宋教仁輩也都長期旅居海外,並在當地創立或加入革命團體,宣傳革命思想。彼時,革命黨人無法在國內立足,只得流亡海外,華僑便成了他們爭取和依靠的對象。而華僑盡管身在異鄉,但心係祖國,加之更易接觸到當時的先進思想,自然會成為辛亥革命的主力軍。他們為革命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甚至不惜舍棄家業,投身革命。
  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是從建立革命組織開始的,無論是我國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革命團體——興中會,還是辛亥革命的領導者——同盟會,其主力都是海外華僑。“凡華僑所到之地,幾莫不有同盟會員之足跡”。華僑為辛亥革命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欲行實質之革命,需有思想之革命。華文報刊書籍就成為了傳播進步思想的利器。第一份宣揚民主革命的報紙——《中國日報》,大部分經費由華僑提供。據資料統計,辛亥革命前由華僑出資創辦,宣傳革命的報紙就有30多種。他們宣傳革命思想,同時聲援國內此起彼伏的革命浪潮,使革命黨的聲勢日益壯大。華僑為辛亥革命奠定了有利的輿論基礎。
  華僑還有力地資助了革命的各項經費。中山先生曾説,“慷慨助餉,多為華僑”。無論是在國外苦心經營十數年,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商人,不惜將全部財産變賣,支援革命事業;還是普通的勞動工人,將辛苦積攢的畢生積蓄捐作革命經費。華僑為辛亥革命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
  至于華僑親自投身革命,血灑沙場的事例更是舉不勝舉。總之,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始于海外,發展于海外,並在華僑的支援幫助下壯大。他四次環球,七下南洋,在華僑地區建立組織,積蓄力量,宣傳主張,籌集經費,從而獲得了革命所必需的人才、物力和財力支援。因此,中山先生説:“我海外同志,……歷十余年如一日,故革命史上,無不有‘華僑’二字,以長留于國人之腦海。”
  其實不僅僅是辛亥革命,在百余年歷史中,國家的每一個進步,每一次轉折,其背後都能看到海外華僑華人的身影。辛亥革命勝利後,中華興起“實業救國”的熱潮,許許多多海外華僑回國投資興業,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他們以“振興實業,挽回權利”為口號,提倡國貨,抵制外國經濟掠奪,維護民族利益。在壯大了自身的同時,也增強了國力。
[略]
  “天下安危,匹夫有責。先知先覺,義豈容辭!”中山先生作為革命先行者,用其一生的實踐貫徹了他在1900年的這番激昂陳辭。而縱觀歷史,廣大海外華僑華人,哪一個不是以民族崛起為己任?哪一個不是盡其所能,為國家富強貢獻力量?建設一個統一、民主、富強的中國,是中國人民的百年企盼,也是辛亥革命先烈們為之奮鬥終身的事業。
  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為國家的未來規劃了美好藍圖:修鐵路以串聯四海;建公路以遍布中國;興河運以發展水電。然而最主要的,則是民族的統一與富強。中山先生曾説:“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這是一位偉人在親歷國家離亂之後的真切感言,到今天仍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國興則統,統則愈強。以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先驅們一直以最堅決的態度維護國家的主權和獨立,反對一切分裂祖國的行為。我們在緬懷中山先生豐功偉績的同時,也要清楚地認識到,中山先生當年的宏願尚未完全實現,“同志仍需努力”。“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振興中華,實現統一,符合歷史潮流,也符合全體中華兒女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百年來,華僑華人為祖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今日,華僑華人也應與祖國一道,為完成革命先烈的未竟事業,為國家的最終統一與民族的崛起而不懈奮鬥。(作者:嶺談)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31: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417000051KK0039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