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的資料(所有)仲有它的傳說或故事

2011-04-17 7:58 pm
我想要萬里長城的位置,歷史和同佢有關的傳說,故事 .......

唔該!!~_~!!^_^!!$_$!!@_@!!>_<!!

回答 (3)

2011-04-18 12:42 am
✔ 最佳答案
萬里長城
(1)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工程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西元前770~476),今存者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遼寧丹東鴨綠江畔的虎山口,橫亙甘肅、寧夏、陝西、山西、蒙古、河北、遼寧等地。沿線險要或交通要衝都設有關口,如山海關、居庸關、娘子關等。簡稱為「長城」。(2)比喻國家的棟梁

2011-04-17 16:42:53 補充:
長城全長一萬二千七百多華里(六千七百多公里),由西面甘肅的嘉峪關,經過寧夏、陝西、山西、內蒙古、北京、天津、河北,一直綿延東到鴨綠江邊。

二千五百多年前戰國時代,各諸侯國建築長城,以保護國土。秦統一天下後,把各國長城連起來。其後,各朝代不斷在邊疆地區修築、加固長城,以抵禦北方外族的入侵。現在看到的長城主要是由明代修造的。

長城的建造工程非常艱巨。用人力搬運巨石上山,施工艱難,死傷無數。猜想古人是怎樣搬運巨石建築長城的?

2011-04-17 16:43:36 補充: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御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

2011-04-17 16:43:43 補充:
根据歷史記載,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

2011-04-17 16:43:51 補充:
燕長城北起黃樓院北山梁。向北連接明八達岭長城、向南經泥洼、殺子澗的鍋頂山、老峪溝村南螯魚岭折向馬刨泉的北祁岭.在南通門頭溝區的大村東山出昌平縣境。南北長約30千米。自然坍塌嚴重,大部殘高1.5米.寬2米左右。城台、敵樓、峰火台也坍為一堆瓦礫。

2011-04-17 16:44:00 補充:
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隨稱 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2011-04-17 16:44:08 補充:
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

2011-04-17 16:44:17 補充:
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後世,實上大禹治水等”。

2011-04-17 16:44:29 補充: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千米,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2011-04-17 16:44:38 補充:
隋時長城也有進一步的修建,北京境內隋長城主要位於古北口以東、包括燕樂、密雲二縣。据《隋書﹒地理志》載﹕除燕樂、密雲有隋長城外.涿郡昌平縣也有。密雲古北口已是隋長城中重要隘口。

2011-04-17 16:44:46 補充:
到了明代,為了防御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從洪武至萬歷,其間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起了一條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東虎山,全長6350千米的邊牆。

2011-04-17 16:44:54 補充:
萬里長城有著千百座名關險隘,而天下九塞之一的居庸關外鎮八達岭,其地位之險要、名聲之遠大、景色之壯觀,無愧於名關險隘之首。它是萬里長城之精華,明長城中最杰出的代表。

2011-04-17 16:45:00 補充:
八達岭居高臨下,地勢險峻,歷代都派重兵把守。古人說﹕“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岭。”至今八達岭山崖下,還留有“天險”二字的題記。

2011-04-17 16:45:36 補充:
萬里長城連接著"北門鎖匙"城台的兩側,隔不遠就有一座牆台、敵台。城牆上有宇牆、垛口和望洞,射眼等防御工事。

2011-04-17 16:45:45 補充:
城牆是用整齊的條石和大城磚砌築的,很堅固。登高遠望,但見萬里長城似一條長龍,翻山越岭,奔向遠方,一個堡壘連著一個堡壘,一段城牆連著一段城牆。一望無際,氣勢非常雄偉。

2011-04-17 16:45:53 補充:
八達岭關城有東、西兩座關門,東叫“居庸外鎮”,西稱“北門鎖鑰”。建於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八達岭長城是明長城遺物,從“北門鎖鑰”關門城台的南北兩側起,依山上築,南7一北12,總長3720米。城牆高低寬窄不一,平均高約7.5米,牆基寬6.5米,頂寬約5.8米,可容五匹戰馬或士兵10行同時並行。

2011-04-17 16:46:01 補充:
城牆的下部是條石台基,上砌磚牆。牆頂地面舖設方磚,內側是宇牆,外側是垛牆。垛牆上方有垛口,下部有射洞。

2011-04-17 16:46:09 補充:
1953年修複關城和部分城牆後,辟為遊覽區。

2011-04-17 16:46:18 補充:
慕田峪長城群山環抱西接居庸關,東連古北口,同八達岭一樣是明代長城的精華所在。長城起伏綿延,構築堅固、敵樓密集、關隘險要。由於慕田峪地處軍事要塞,朱元璋手下大將於公元1368年在原北齊長城遺址上親自督造而成.

2011-04-17 16:46:25 補充:
慕田峪長城構造獨特之處在於慕田峪長城兩側均設垛口,正關台以東的大角樓,有長約1000米的支城,人稱“禿尾巴邊”。慕田峪長城以西的一段,是著名的“北京結”長城,有“箭扣”、“鷹飛倒”等長城天險。

2011-04-17 16:46:51 補充:
慕田峪東段長城,山勢較緩,西段長城,陡峭險峻。另外,慕田峪長城的正關台、雙邊垛口、支城、三道長城匯於一台,“牛犄角邊”、“箭扣”和“鷹飛倒仰”是極富特色的長城建築。

2011-04-17 16:52:01 補充:
這裡還有 3 個網址給你參考:

http://www.ccckeito.edu.hk/~chist/?page=topic&tid=3

http://www.weweweb.net/wiki/index.php/%E8%90%AC%E9%87%8C%E9%95%B7%E5%9F%8E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10090900705

希望可以幫到你!

因回答內容字數有限,請自行到上述網址瀏覽!

謝謝!

2011-04-17 16:55:32 補充:
因回答內容字數有限,其餘內容請轉移到意見欄繼續看!

2011-04-18 12:38:32 補充:
候選編號 002 : 1995
2011-04-18 2:39 am
萬里長城(包括各關口資料):http://www.chiculture.net/php/frame.php?id=/cnsweb/html/1203

長城故事1:孟姜女哭倒長城數百里
  孟姜女故事的主要內容是:孟姜女和萬喜良剛剛結婚,萬喜良就被拉去修長城,累死後被築進長城中。孟姜女萬里送寒衣,尋夫不見哭倒長城數百里,找到了丈夫的遺骸……
  其實,孟姜女的故事在春秋時代已有雛形,她的原型是齊國杞梁之妻,是一位懂得禮法的婦女。漢代以後,內容逐漸地增加;到唐代才具備了後代孟姜女故事的基本材料。經過宋、元、明、清近千年的演變發展,幾乎所有的民間文藝形式都有自己版本的孟姜女故事,細節上多種多樣,各具特色。
  秦始皇築長城給人民生活帶來的痛苦,都集中地反映在“孟姜女的傳說”中。現在山海關東鳳凰山上有一座姜女廟,供奉孟姜女像。姜女殿前有一副楹聯,據說是文天祥所題:“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




圖片參考:http://www.chiculture.net/1203/html/images/a02pic04.gif




孟姜女的故事不僅在漢族地區廣泛流傳,在許多少數民族中也廣為傳唱。下面是唐代詩人貫休的《杞梁妻》:
“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築長城兮遮北胡。築人築土一萬里,杞梁貞婦啼嗚嗚。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復孤。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疲魂飢魄相逐歸,陌上少年莫相非。”(《全唐詩》12函3冊)

長城故事2:漠北大將軍衛青
  河南作戰失敗後,匈奴將主力遷移到漠北。漢武帝為消滅匈奴的主力,於公元前119年,派衛青和霍去病各領兵5萬出擊匈奴。衛青的部隊在深入大沙漠1000多里後,與伊稚單于的主力部隊相遇,雙方激戰一天,在黃昏時忽然狂風大作,飛沙蔽天,衛青乘亂指揮守寨的4萬士兵分兩路包圍單于部隊。單于部被圍後陣腳大亂,慌忙突圍,結果只帶數百名士兵逃去。衛青派精騎連夜追趕,俘獲匈奴士兵19000餘人,凱旋而歸。  此後十餘年,衛青領漢軍與匈奴大戰7次,每戰必勝。公元年127年,匈奴進犯上谷、漁陽一帶,衛青採取迂迴側擊的戰術,出奇制勝,擊敗匈奴樓煩王和白羊王兩部,收復了河南地區。公元前124年,衛青再次大敗匈奴右賢王部,漢武帝因而拜衛青為大將軍。
衛青(?~前106)是河東平陽人,出身卑微,因為姐姐衛子夫被選入宮,才被召到建章宮當差,後被武帝提升為太中大夫。
  公元前129年,匈奴大舉進犯上谷,漢武帝因為衛青年輕驍勇,拜為車騎將軍,與李廣等各領10000精兵反擊匈奴。這次征戰其他隊伍都失利,李廣甚至被俘,唯有衛青斬獲匈奴700餘人,得勝而歸,被封為“關內候”。
2011-04-17 9:30 pm
萬里長城( 英文:Great Wall )喺現代意義上係指中國嘅明長城,由東面鴨綠江嘅虎山長城,到西面嘉峪關,全長7,300幾公里,總共有14,600華里,所以叫做萬里長城,亦有人叫佢做中國長城。長城平均高6-7米、寬4-5米,係起喺中國古代嘅浩大軍事防禦工程。亦係世界上僅有嘅幾個巨型結構。中國嘅萬里長城係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嘅建築工程,佢係2000幾年前春秋戰國時期開始起,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起好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經大規模咁修築過。由渤海嘅山海關伸展到甘肅省嘅嘉峪關,全長6700公里。長城平均高度為7.8米,平均底部闊6.5米,而頂部為5.8米。佢每隔100米就整一座長方形石台作瞭望之用。萬里長城曾經俾人認為係太空人登陸月球嗰陣可以一眼望到嘅地球上建築物,但亦有人認為係冇可能。材料同起法 黃帝時代到明末,長城起咗兩千幾年。由於各個時代嘅生產力、技術水準唔同,亦由於各個政權所面臨嘅軍事形勢都唔同,歷代修建嘅長城喺構造、建築方法同埋形制方面都有唔同;而由於各地方嘅地理條件嘅差異,即使同一時代修築嘅長城面貌都有唔同嘅地方。就唔同歷史時期同築城技術嘅發展嚟講,北魏之前各朝修築嘅長城,主要係版築夯土,北魏時期出現咗磚石結構嘅長城,明代長城就廣泛運用石砌法、磚砌法同埋磚石混砌法。就長城沿線各地嘅地理條件嘅唔同嚟講,建造長城所需嘅材料都按「因地制宜」嘅原則就地取材解決。喺山地,就開山取石壘牆;喺黃土地帶,就取土夯築;喺沙漠,就用蘆葦或者柳條,加以層層鋪沙修築。另外,砌牆所用的磚、瓦、石灰同埋木料等等,除咗就地設窯燒制或者砍伐之外,官府重設有專門部門供應。長城體系主要由關隘、城牆同樓臺、烽火台三個部分組成,此外重包括其他附屬設施。城牆同樓臺又可以分為城門、城樓同城牆三部份。喺出入長城嘅咽喉要道上一般都設有關隘駐守住。關隘一般起喺狹窄嘅通道上面,好似兩座山之間最窄嘅地方,山水之間嘅狹長走廊,同埋溪流、河谷嘅相交處。由於關隘喺軍事上嘅重要意義,呢處嘅長城有更堅固、完善嘅防禦體系。關隘一般由關口嘅方形或多邊形城牆、城門、城門樓、瓮城組成。有啲重有羅城同埋護城河。城門: 城門係進出關口嘅通道。元朝以前多數用木過梁,後尾改用磚或者石塊砌成拱券形嘅門洞,叫做「券門」。門洞入便裝有巨大嘅包鐵木門,門外就用巨釘嵌鑲,門內側裝有門閂同埋鎖環,有啲重裝有機關。城樓: 城門上面起咗城樓,係重要嘅觀察所、指揮所同埋戰鬥據點。城樓係三層以下嘅木結構或者磚木結構建築。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d/Greatwall-SA14.jpg/200px-Greatwall-SA14.jpg
烽火台烽火台: 長城體系設有好多烽火台作為情報傳遞系統。根據歷史文獻、出土漢簡同埋實地考察可知,烽火台嘅數量有好多而且一直延伸到長城以外好遠嘅地方。按烽火台嘅配置嘅位置同埋功能,可以分為四組:設喺大漠深處嘅烽火台係發出警訊嘅最前線,沿長城兩側設置嘅烽火台向沿線傳遞情報,由長城通往京師嘅系列烽火台同王朝中央聯繫,重有一組烽火台同長城所在地附近嘅地方政府同埋駐軍聯繫。按明朝嘅制度,舉一煙鳴一炮即係解來敵有100人左右;舉二煙鳴二炮係解來敵有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就舉三煙鳴三炮。其他附屬設施: 長城體系除咗作為情報傳遞系統嘅烽燧以外,重建立咗以城障等設施構成嘅縱深防禦配置。秦漢時各種設施得到完善,而且喺長城內外設置咗屯戍城作為屯駐重兵之所,而且向縱深發展,形成網絡。喺城牆、城堡嘅外側,重有專登設置嘅障礙物,好似僵落、虎落等等。秦朝喺河套長城一帶,廣植榆樹去阻擋匈奴騎兵,人稱榆關。北齊嗰時喺長城入便側設戍,險要之處置州鎮,築扎軍隊,形成前沿嘅線狀佈防。
參考: 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37:1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417000051KK0033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