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史!]蔣介石清黨既影響:)

2011-04-14 2:21 am
1927年蔣介石清黨,對國民黨既發展有乜野影響?
-利同弊都可以`

回答 (2)

2011-04-14 4:16 am
✔ 最佳答案
於當時環境來說當然是利多於弊,至少可以阻止共產黨對國民黨的滲透及演變,把國民黨內的共產黨人分開出來,而支持容共的武漢政府後來也同意「分共」,出現「寧漢復合」,北伐成功,不讓共產黨從中獲益。共產黨翻身是因為西安事變,蔣介石最初是決意先徹底消滅共產黨之後才對付日本的,不過事與願違。
http://developer.hanluninfo.com/2005/hkcee/chist/ne/glas.htm
分化中國國民黨的領導層
中共參加了國民黨之後,採取了分化中國國民黨領導層的政策,把國民黨內支持國共合作的領導人(如廖仲愷和汪精衛等)稱為「左派」,反對這個政策的(如胡漢民和後來的蔣介石等)稱為「右派」。孫中山死後,國民黨為了繼承的問題,發生權力鬥爭的情況,最後廖仲愷被刺身死。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3/63g/63g01/63g0101.htm
正當北伐節節勝利之際,國民黨內部卻因「容共」和「清共」問題產生分裂。蔣介石等人在南京另組新政府進行「清共」,形成「寧漢分裂」的局面,北伐因而一度停頓。後來武漢政府也同意「分共」,出現「寧漢復合」,北伐又繼續進行。此時,馮玉祥、閻錫山也率軍加入北伐的行列。北伐軍很快收復了北京(後改稱北平)。1928年,奉系軍閥張作霖在退回東北途中,被日本人預埋的地雷炸死,其子張學良通電服從中央,北伐大功告成。
2011-04-14 2:33 am
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國民政府,和親共的武漢汪精衛政權對立,是為「寧漢分裂」。1927年6月5日第三國際代表羅易(Roy)轉發電報給汪精衞,要求其增加共產黨對武漢政權的掌控,並處分反革命派,擴大農工武裝運動。1927年7月,國民黨左派領袖汪精衞再度知悉史達林指示蘇聯顧問鮑羅廷欲分化國民政府以助中國共產黨武力奪取武漢政府權力之策略後宣布「和平分共」,遂決定取締共產黨言論,又通過「取締共產議案」,罷黜鮑羅廷及其他蘇聯顧問,而共產黨則以「南昌暴動」進行全面攤牌。武漢左派被迫在8月開始清黨,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合作在8月始全面破裂。蔣介石通過此事成為了被國民黨內右派的多數派支持,成了最高領袖,國民黨左派遭到排斥或者鎮壓。雖然不久由於北伐軍在徐州失利而下野,但很快重掌大權,完成北伐,開始了在中國數十年的統治。 蔣介石的行動對國民黨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國民黨黨員人數從行動前的60萬左右(其中國共雙重黨員不超過5萬)銳減至22萬左右,國民黨黨務系統大換血。四·一二事件使共產黨的發展嚴重受挫。共產黨認為,這標誌著國共合作的失敗。國民黨右派認為共產黨破壞北伐統一,清黨使掃除軍閥統一全國的事業嚴重破壞,延緩了成功的時間。四·一二事件之後,共產黨內堅持和國民黨妥協的早期領導人陳獨秀等人被認為右傾投降主義被撤職。陳獨秀被認為一味退讓,甚至要求工人糾察隊向國民黨上繳武器,造成共產黨對蔣介石的武力清黨毫無準備[6]。中國共產黨從此走向武裝革命奪取中國政權的道路,共產黨聯合極少數國民黨左派在南昌發動南昌起義,開始了組建共產黨軍隊,開展武裝革命,直到奪取中國的政權。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32:1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413000051KK0070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