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秦始皇生於公元前 259 年正月生於趙國首都邯鄲。
3. & 4. 秦始皇於公元前210年在返回咸陽的路上病死於沙丘(在今河北邢台)。
5. 秦始皇的性格,是殘酷且獨裁的又好大喜功。幼時缺父愛,即位時又無實權,而導致他性格冷酷,苛刻寡恩,造成了這個獨裁者,亦造就了日後誅殺所有曾和趙姬有仇之人。當秦始皇未發達時可以忍受尉繚,茅焦激烈的言語,統一後,就來個「焚書坑儒」,一口氣殺盡四百六十個欺騙、攻訐他的人,亦可以表現出他人格偏激的一面。此外,當他得知趙姬和毐的關係且已有二子,他狠心的將趙姬二子掐死,亦顯出其性格上殘酷的一面。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不斷的出遊,勞民傷財,這是他人格的陰暗面。但也因他太過急躁,於短短的十來年大興土木、四處征戰,在秦始皇當政的十二年間,其為政之苛暴實非百姓所能忍受。
6. & 8. 秦始皇的長處及能力
就他的政績、改革及施政,使人看出他乃一個胸懷大志、且具有高度智慧的人。
「治道運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大義休明,垂于後世,順承勿革、皇帝躬聖、既平天下,不懈於治,夙興夜寐,建設長利,專隆教誨」此上乃說明秦始皇勤於政事。而造就了其五帝三皇都未及的政局。由此可見到他對於治國積極的態度。
7. 秦始皇的重要事蹟
秦始皇的大一統
秦始皇建立了以皇帝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制度:中央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三公」分掌政務、軍務及監察;地方則廢除封建體系,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後來增至四十一郡),郡下設縣,縣下又有鄉、亭、里等基層組織。這樣,全國由上到下均置於皇帝及其家族的嚴密統治之下。
採取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例如:夷平險阻,銷毀兵器,遷徙豪富,統一文字、貨幣、車軌和度量衡。在農業方面,秦實行「強本抑末」,允許土地私有及自由買賣。此外,秦始皇還以首都咸陽為中心,廣修通往全國的馳道。而他自己則沿著新修之馳道,多次巡視全國各地,四處勒石記功。
萬里長城及秦代建設
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又將原來燕、趙、秦三國所建的城牆連接起來,加以補築和修整。補築的部分超過原來三國長城的總和,成為西起甘肅臨洮、東至遼寧東部的「萬里長城」(今長城為明代重修,西起嘉峪關,東迄山海關,全長六千多公里)。長城是古代世界最著名的建築工程之一。在當時戰爭手段比較落後的條件下,它不失為一條堅固的軍事防線,而其工程之浩大與艱鉅,的確世所罕比。
秦代建設還包括修馳道、築溝渠。
此外,秦始皇為了滿足自己的窮奢極慾和安排身後的歸宿,徵調了數百萬民工,大肆修築宮殿和陵墓。宮殿以阿房宮(今陝西西安阿房村)最著名,直到秦始皇死時都未建好。而他為自己精心策劃的墳墓──驪山陵,也先後修了三十六年,到他死去時才勉強竣工。近年來在它東面發現了大型兵馬陶俑坑,內有武士俑約七千個、駟馬戰車一百多輛、戰馬一百餘匹,以及數千件各式兵器,被中外人士譽為「世界第八奇觀」。
9. 秦始皇的貢獻
從大量的資料來看,秦始皇是有歷史功績的。
首先,他順應歷史潮流,以無畏的膽略和超人的智慧,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使中國從長期分裂割據的狀態下解脫出來,走上繁榮統一的軌道。
其次,他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奠定了中國遼闊的疆域和中國社會發展的基本模式,對後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再者,他在統一之後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雷厲風行地採取了一系列鞏固統一成果的措施,特別是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統一道路系統,為中國社會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此外,他還修建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和世界上首道人工運河靈渠,在短短的數十年間創造了輝煌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可以說秦始皇是中華民族的傑出人物。
秦始皇統一中國,具有重大的意義。
結束中國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避免攻城掠地的屠殺,交通往來的障礙,以及文字、制度不同所造成的隔膜,克服了分裂時期形成的種種弊端,為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統治階層專政國家的確立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後來中國雖然也曾出現過一些分裂時期,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發展的主流。
奠定了中國遼闊的版圖,加強中原和邊疆、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聯繫,對後世產生巨大的影響。秦以後中國的疆域雖有變動,但始終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國。
促進中國社會的飛速發展。秦統一後,中國社會進入快速發展一途,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高峰,為人類歷史做出了重大貢獻。
參考網頁:
http://www.chiculture.net/php/frame.php?id=/cnsweb/html/0105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1/21z/21z04/21z0402.htm
http://www.yenching.edu.hk/chihist/s1project/2d_1.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