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2011-04-13 1:06 am
歷史上有誰能做到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回答 (2)

2011-04-13 10:09 pm
日本及韓國都可以,不過最成功的應該是新加坡。




http://www.chiculture.net/0308/html/c10/0308c10.html
儒家十分重視「修身為本」的思想,認為齊家、治國(這裡指諸侯國)、平天下,都以自我修養為根本。
子路是孔子的門人,有一天子路問孔子:「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君子?」孔子答:「修己以敬(謹慎)。」子路又問﹕「這樣就足夠嗎?」孔子答﹕「修己以安人。」子路再問﹕「這樣就足夠嗎?」孔子答﹕「修己以安百姓。」孔子這裡是把「修己」作為「安人」、「安百姓」的前提,孔子認為君子應先慎重地培養、訓練自己的道德品質,然後再去治人,再去治百姓。孟子也明確地闡述了「修身」與「家」、「國」的關係,他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由此孟子作出結論:「君子之守(操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荀子從「修身」的社會效應角度指出:「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故君子務修其內而讓之於外,務積德於身而處之以遵道(遵從道德原則),如是則貴名(美好的名聲)起如日月,天下應之如雷霆。」荀子認為其理想人物聖人和大儒,都具備道德上最高的品格。若一個人能實踐道德,便會正如聖賢般留下美好的名聲,天下百姓就會如雷霆般擁護他。
儒家經典《大學》對修身與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關係作出了更為具體、更為系統的表述,當中指出:「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由此,《大學》邏輯地得出結論說:「自天下以至於庶人,壹是(皆是)皆以修身為本。」可見不論是什麼人,都以修身養性為根本。
根據「修身為本」的思想,要求每個人在求學階段,務必先從自己修身養性做起,不斷地磨練自己的誠信品格,諸如在日常生活中嚴格地要求自己做到不自欺亦不欺人,不護短亦不造假,在無人監督時亦能自律,勇於改過等。正如晚清重臣曾國藩所說:「天下無現成之人才,亦無生知之卓識,大抵皆由勉強磨練而出耳。」
http://www.chiculture.net/0301/html/0301b15/0301b15.html
  儒學在海外的影響非常大,遍及日本、韓國、東南亞,甚至美國、加拿大及歐洲等地。可以說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儒學的影響。
儒學對日本的影響
  十九世紀上半葉前,儒學在日本思想界一直佔著統治地位。即使在明治維新後,日本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仍深受儒學影響。在政治上,日本人著重儒家的道德自覺精神。在企業經營上,強調「和為貴」的誠信精神,日本的終身雇傭制就是儒家敬業樂群精神的最好體現。在家庭觀念上,日本人也特別強調「孝」道。
儒學對新加坡的影響
  儒家思想在新加坡影響很大,在修己愛人、誠信謙和、廉政公平、高度文明等方面,都表現了儒家思想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小學教育方面的影響更大。
儒學對韓國的影響
  自古以來,韓國對儒學(特別是宋明理學)的研究十分突出,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2011-04-13 1:19 am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上句是出自儒家思想。 整句要用一個「推而廣之」的概念去理解。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即 如果想做到大同世界,先要由自己開始,自己做好後, 再推至家庭,隨後再推進到整個家族,再推進到國家,再到全世界。 要由己身開始,層層遞進。 呢句係泛指所有人。不論是王,定係平民。孔子以為人生而性善,所以每一個人也可以透過修養而成為聖人。 2008-10-11 02:18:29 補充 其實一樓的師兄都已經解答了。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典出於《禮記》的《大學》篇,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圖表即 先正其心→再修其身→再齊其家→再管治國家→平天下(大同世界) 孔子所謂的「平天下」不是指攻打其他國家,而係以文教及禮教的方式去得國。
I hope i can help you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55:1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412000051KK0067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