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inmiao.com.hk/0000/1313T.htm
根據馬克思和恩格斯所確立的傳統,社會主義意指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或較低階段。它是一個生產者的聯合體,具體特點和標誌在於,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勞動具有直接的社會性質,按計劃發展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需要(也就是說,生產的是使用價值而不是純粹的商品)。它是一個無產階級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國家已經消亡,也就是說,脫離公民主體的專門的行政管理或共同決策方面的機構或機關都將不復存在。
這樣一個社會,只有當它是由生產者、公民(和消費者)他們自己管理,而且只有當它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時才能夠存在。這個社會必須使自己擺脫「市場規律」(價值規律)的暴虐統治和奴役,擺脫專制權力的奴役,擺脫國家的專橫。必須根據在結構性的和首尾一貫的建議或計劃之間作出的選擇來決定應該優先使用哪些可以利用的資源和社會勞動時間。這就是社會主義必須建立在政治多元論(在這個詞的真正意義上說)的基礎之上而不能建立在一黨制國家或單一的「遙控」機構基礎之上的原因。真正的多元論蘊涵著在可供選擇的國家內部(和國際範圍)應當優先考慮的事情之間作出合乎邏輯的選擇。它並不排除在局部、地區和街道的各個層次上以及社會和經濟活動的各個部門中大量的分散機構,更不排除能夠在基層作出民主選擇的機構或機關。
在國際範圍內國與國之間力量的社會——政治均勢不平衡發展的條件下,可以在一國範圍內開始建設這樣一個社會主義社會。然而,只有在世界範圍內,社會主義才能充分實現。也就是說,它必須在世界主要國家內實現。
如果用這些術語來解釋社會主義的含義,那麼社會主義就既不是人間天堂和樂園,或者至福千年幻想的實現,也不是在個人與社會或人類與自然之間建立完美的和諧。它既不意味著「歷史的終結」,也不意味著標誌著人類生存特點的各種矛盾的消失。社會主義的支持者所追求的目標是比較現實的:解決若干世紀以來使人類遭受深重災難的六、七個矛盾。必須結束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的狀況,結束戰爭和人類之間大規模的暴力衝突。必須永遠消除饑餓和不平等。必須結束對被認為是「地位低下的」婦女、種族、種族集團和少數民族、宗教少數派別的習慣性的和人為的歧視。再也不能存在任何經濟危機或生態危機。
馬克思主義偉大的遠見之一,是它認識到科學和技術是受社會條件制約的。而且越來越明顯的是,多數非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家也正在接受這種觀點。科學技術的歷史富然有它自己發展的邏輯和規律性。它所提出的要求都是每一個特定的法則所固有的,而且又同「相鄰的」法則的發展密切相聯。但是,科學技術的最主要的發展反映了整個社會的邏輯,導源於新的問題和新的思維結構;而這些新的問題和新的思維結構又同特定的社會需要和社會利益聯繫在一起。
從這個意義上講,核軍備競賽並不是量子物理學的必然結果。而合成化學的發展並不必然導致海洋的污染。土地的沙漠化也並不是由於努力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所造成的必然結果。所有這些威脅和災難,都是由於技術和科學的發展從屬於資本的控制;從屬於每個公司追求最大利潤(而不顧給勞動力、給整個社會或給生態平衡可能帶來的長期後果)的邏輯,因為每個公司都要受競爭和資本積累這些不能改變的法則的支配。
產生政治、生態和經濟災難的並不是知識的必然爆炸。正是由於爆炸性的短期利益和中期利益所決定的投資決策導致了危機和戰爭,因為這種決策根本不考慮全面的或長期的後果或影響。正是在這一點上而且僅僅在這一點上,我們應當尋找部分的合理性和總體上的不合理性空前的爆炸性的結合——這是資產階級社會有目的有傾向發展的特點——的根源。
這就使我們觸及到問題的實質。社會主義是必然的,因為資產階級社會的邏輯,私有財產和市場經濟的邏輯,追求私人財富的邏輯,而且首要的是由於它們在個人行為和社會行為的每一領域中激發起來的普遍競爭的機制,正在產生一種把我們引向災難的可怕的力量。任何地方都有投資,每一個地方都有投資,儘管投資造成總額達七千億美元的債務,使數億人失業(帝國主義國家的大城市和「第三世界」的失業人數都計算在內)。仍然不惜任何代價繼續發展生產製造業。而不管它毀滅自然資源的程度如例。
在現代世界,這種力量正越來越失去控制。它既適應於世界的資本主義地區,也適用於世界「兩個陣營」的劃分(但令人遺憾的是,這兩個陣營都屬於同一個地理世界和生物世界)。而世界社會主義的勝利是仍然能夠限制、防止、扭轉或消除這種力量的。人類能否獲得對政治、社會、經濟和物質存在得以組織起來的方式的控制權,已經成為人類富前面臨的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人類必須對自然力量進行控制。自然的力量只有在得不到征服和控制的情況下,它們才會給人類帶來危害和災難。人類完全能夠控制自然並運用自然,為生活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男男女女)創造一種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