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參見:中國伊斯蘭教廣義的回族先民歷史上分別有拜火教、猶太教、景教、摩尼教(明教)、佛教、伊斯蘭教等信仰,奉行「不譯經,不傳教」傳統。伊斯蘭教在回族中分為老教(老行)——格底目;蘇菲四大門宦——虎夫耶,哲合忍耶、尕德忍耶、庫布忍耶;新教(新行)——伊赫瓦尼、瓦哈比等。 飲食
圖片參考:
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17/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漢口,湖北省,中華民國;1934-1935年。在回民族買肉店外的店牌有「清」,「真」兩字,代表伊斯蘭教符合教規食物的意思(「清真菜」)。回族在飲食上有許多講究和忌諱。這些習俗,蓋源於古老的中亞和古波斯傳統以及伊斯蘭教宗教法的哈乃菲和沙菲爾教法學派的飲食觀點.而且由於回族人大多篤信伊斯蘭教,豬肉自然是首忌,也是與一般漢族和其他東亞民族飲食區別最為明顯之處。 其他如果在旅途中或其他困難的條件下,借用漢族的鍋,也必須用大火燒過一陣,方才使用。回民所吃的牛、羊、雞、鴨等可食畜、禽,在內地一般都請阿訇或者伊斯蘭教學識深厚的人宰殺,在有些情況下也請懂得宰牲戒規的回民宰殺。回民不稱殺,稱宰。回族喜歡吃的菜肴有:涮羊肉(華北地區)、燒賣、蒸羊羔肉、手抓羊肉、羊肉泡饃、羊肉粉湯、黃燜羊肉、羊肉串、辣子炒雞、燒雞(清真德州扒雞)、燒牛肉、羊雜碎等。回族還有喝蓋碗茶、糖茶的嗜好,也許源自阿拉伯人愛吃甜品的習慣。 所選茶葉一般以「陜青」、「茉莉」為主。喝蓋碗茶的花樣甚多,如用陜青茶、白糖、柿餅、紅棗沏泡「白四品」;用磚茶、紅茶、紅棗、果幹沏泡的「紅四品」;用花茶、冰糖、白糖、紅糖、紅棗、核桃仁、桂圓肉、芝麻、葡萄乾、柿餅、果乾等沏泡的「十二味香茶」。服裝回族民族服裝具有鮮明的特點。男子一般上穿白色對襟褂,外套黑色對襟坎肩,頭戴彩色花紋圖案、白色或黑色無檐帽,稱「回回帽」。阿訇纏磺白色頭巾有阿拉伯式與布哈拉式。 經濟主要從事農業,農戶多附帶經營牧業或運輸業、手工業、小商業。回族工匠在制香、製藥、製革、制炮以及礦產的開採上都較著名。回族以善於經營著稱,傳統行業有珠寶玉石業、運輸業及清真牛羊屠宰和清真食品加工業等。中國回族分布回族是中國分布最廣泛的少數民族,也是各省級行政區主要少數民族。中國有回族9,828,126人(2000年人口普查),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33%,佔總人口的0.79%,列第四大民族。省級行政區中,回族人口過百萬的有寧夏回族自治區與甘肅省;回族人口最少的為海南省,有8,372人。回族佔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達到98.24%,其次為安徽省,達到84.84%;回族在少數民族中所佔比例最低的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為0.19%。回族佔地區人口比例最高的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達到33.95%,其次為青海省,達到15.62%;回族佔地區人口比例最低的為江西省,為0.02%。在寧夏,甘肅,青海,陝西最多包括寧夏回族自治區在內,有甘肅、河南、山東、安徽、天津、陝西、江蘇、山西和上海10個省級行政區,回族佔少數民族的比重均超過50%,為漢族之外的最大民族。青海、河北、北京、福建、江西與西藏6個省級行政區,回族為第三大民族。新疆、遼寧、內蒙、湖北與重慶5個省級行政區,回族為第四大民族。回族出現在新疆是乾隆以回制回政策的結果。吉林、黑龍江、四川、湖南、廣西和海南6個省級行政區,回族為第五大民族;在浙江與廣東,回族分別為第六與第八大民族;在少數民族人口多、回族人口比較集中的雲南與貴州,回族則分別列為第八與第十大民族。
河南、新疆、青海、雲南和河北5省級行政區,回族人口超過50萬人,依次列第三至第七大回族人口的省級行政區。山東、安徽、遼寧、北京和內蒙5省級行政區回族人口均超過20萬人;天津、貴州、陝西、江蘇、吉林、黑龍江、四川與福建8省級行政區回族人口均超過10萬人;除江西、西藏與海南均有數千人外,其餘省級行政區回族人口均超過1萬人。回族聚居區中國於1958年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於新疆、甘肅各設有1個回族自治州;青海、河北等6省區設有6個回族自治縣、5個回族與其他民族組成的聯合自治縣;另外河南有3個回族區、內蒙古呼市有1個回族區(回民區)。另外部分省市區份設有回族鄉、回族村。回族自治地方省級行政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自治州 昌吉回族自治州(新疆)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自治縣 門源回族自治縣(青海海北)化隆回族自治縣(青海海東)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青海海東)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青海西寧)孟村回族自治縣(河北滄州)大廠回族自治縣(河北廊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雲南大理)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雲南昆明)焉耆回族自治縣(新疆巴音郭楞)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甘肅天水)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貴州畢節)回族區 順河回族區(河南開封)管城回族區(河南鄭州)瀍河回族區(河南洛陽)回民區(內蒙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