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不可以給一些司馬光的資料

2011-04-06 5:57 pm
唔該.我急用急用.急用.急用

回答 (4)

2011-04-07 1:33 am
✔ 最佳答案

司馬光

(1019年-1086年),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

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司馬光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鑒》的編撰。哲宗即位,還朝任職。元豐八年(1085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數月後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著作收在《司馬文正公集》中。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主持編寫《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貫古今,上起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末年趙匡胤(宋太祖)滅後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實,依時代先後,以年月為經,以史實為緯,順序記寫;對於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與各方面的關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讀者對史實的發展能夠一目瞭然。

司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編撰《資治通鑒》,共費時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至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他在《進資治通鑒表》中說:「日力不足,繼之以夜」,「精力盡於此書」。

司馬光著述頗多。除了《資治通鑒》,還有《通鑒舉要歷》八十卷、《稽古錄》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學、經學、哲學乃至醫學方面都進行過鑽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詩草》《注古文學經》《易說》《注太玄經》《注揚子》《書儀》《遊山行記》《續詩治》《醫問》《涼水紀聞》《類篇》《司馬文正公集》等。在歷史上,司馬光曾被奉為儒家三聖之一(其餘兩人是孔子和孟子)。

在政治觀點方面,司馬光主張法制永遠不變,其政治思想比較保守。他曾說:「先王之法,不可變也」;他認為,像周威烈王命晉大夫魏斯等為諸侯,是棄「先王之禮」,廢「祖宗之法」。與王安石是政敵。

一、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出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當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於是便給他取名司馬光。司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馬池後來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

司馬光深受其父影響,自幼便聰敏好學。據史書記載,司馬光非常喜歡讀《左傳》,常常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七歲時,他便能夠熟練地背誦《左傳》,並且能把二百多年的歷史梗概講述得清清楚楚,可見他自幼便對歷史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

此外,還有一件事使小司馬光名滿九州。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裡玩耍。院子裡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廠裡。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水缸破了,缸裡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二、功名早成:

宋仁宗寶元初年,年僅二十歲的司馬光考中進士甲科,可謂功名早成。然而,他卻不以此自滿自傲,而是豪邁地提出賢者居世,會當履義蹈仁,以德自顯,區區外名何足傳邪。這一席話反映出青年司馬光不圖虛名,立志以仁德建功立業,成聖稱賢。此後,他也一直朝這個方向努力。

司馬光歷來樸素節儉,不喜歡奢侈浮華的東西。考中進士後,皇上賞賜喜宴,在宴席上只有他一人不戴紅花,同伴們對他說:這是聖上賞賜的,不能違背君命。這時他才插上一枝花。這件事,到了司馬光晚年,被他寫進家訓來教育他的兒子司馬康要注意節儉。

此外,司馬光對雙親特別孝順。他被任命為奉禮郎時,他的父親在杭州做官,他便請命要求改任蘇州判官,以便離父親近些,可以奉養雙親。

司馬光還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他擔任并州通判時,西夏人經常入侵這裡,成為當地一大禍患。於是,司馬光向上司龐籍建議說:修築兩個城堡來控制西夏人,然後招募百姓來此地耕種。龐籍聽從了他的建議,派郭恩去辦理此事。但郭恩是一個莽漢,帶領部隊連夜過河,因為不注意設防,被敵人消滅。龐籍因為此事被罷免了。司馬光過意不去,三次上書朝廷自責,並要求辭職,沒得到允許。龐籍死後,司馬光便把他的妻子拜為自己的母親,撫養龐籍的兒子像撫養自己的親兄弟一樣,當時人們一致認為司馬光是一個賢德之人。


2011-04-06 17:41:35 補充:
參考資料:1995 (網上)

希望可以幫到你!
2011-04-11 2:15 am
司馬光:
(1019年-1086年),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
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司馬光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鑒》的編撰。哲宗即位,還朝任職。元豐八年(1085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數月後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著作收在《司馬文正公集》中。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主持編寫《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貫古今,上起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末年趙匡胤(宋太祖)滅後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實,依時代先後,以年月為經,以史實為緯,順序記寫;對於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與各方面的關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讀者對史實的發展能夠一目瞭然。
司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編撰《資治通鑒》,共費時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至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他在《進資治通鑒表》中說:「日力不足,繼之以夜」,「精力盡於此書」。
司馬光著述頗多。除了《資治通鑒》,還有《通鑒舉要歷》八十卷、《稽古錄》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學、經學、哲學乃至醫學方面都進行過鑽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詩草》《注古文學經》《易說》《注太玄經》《注揚子》《書儀》《遊山行記》《續詩治》《醫問》《涼水紀聞》《類篇》《司馬文正公集》等。在歷史上,司馬光曾被奉為儒家三聖之一(其餘兩人是孔子和孟子)。

在政治觀點方面,司馬光主張法制永遠不變,其政治思想比較保守。他曾說:「先王之法,不可變也」;他認為,像周威烈王命晉大夫魏斯等為諸侯,是棄「先王之禮」,廢「祖宗之法」。與王安石是政敵。
一、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出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當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於是便給他取名 "光"。司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馬池後來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

司馬光深受其父影響,自幼便聰敏好學。據史書記載,司馬光非常喜歡讀《左傳》,常常"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七歲時,他便能夠熟練地背誦《左傳》,並且能把二百多年的歷史梗概講述得清清楚楚,可見他自幼便對歷史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

此外,還有一件事使小司馬光名滿九州。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裡玩耍。院子裡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廠裡。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裡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二、功名早成:
宋仁宗寶元初年,年僅二十歲的司馬光考中進士甲科,可謂功名早成。然而,他卻不以此自滿自傲,而是豪邁地提出:"賢者居世,會當履義蹈仁,以德自顯,區區外名何足傳邪。"這一席話反映出青年司馬光不圖虛名,立志以仁德建功立業,成聖稱賢。此後,他也一直朝這個方向努力。

司馬光歷來樸素節儉,不喜歡奢侈浮華的東西。考中進士後,皇上賞賜喜宴,在宴席上只有他一人不戴紅花,同伴們對他說:"這是聖上賞賜的,不能違背君命。"這時他才插上一枝花。這件事,到了司馬光晚年,被他寫進家訓來教育他的兒子司馬康要注意節儉。

此外,司馬光對雙親特別孝順。他被任命為奉禮郎時,他的父親在杭州做官,他便請命要求改任蘇州判官,以便離父親近些,可以奉養雙親。

司馬光還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他擔任并州通判時,西夏人經常入侵這裡,成為當地一大禍患。於是,司馬光向上司龐籍建議說:"修築兩個城堡來控制西夏人,然後招募百姓來此地耕種。"龐籍聽從了他的建議,派郭恩去辦理此事。但郭恩是一個莽漢,帶領部隊連夜過河,因為不注意設防,被敵人消滅。龐籍因為此事被罷免了。司馬光過意不去,三次上書朝廷自責,並要求辭職,沒得到允許。龐籍死後,司馬光便把他的妻子拜為自己的母親,撫養龐籍的兒子像撫養自己的親兄弟一樣,當時人們一致認為司馬光是一個賢德之人。
2011-04-06 8:04 pm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5/52/52z/52z04/52z0415.htm

司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學家。陝州夏縣(今屬山西)人,字君實。寶元元年(1038年)進士,曾出任龍圖閣直學士、翰林學士等職。熙寧三年(1070年),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陽十五年。哲宗即位,還朝任職。元豐八年(1085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他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他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為編年體通史,學術價值很高。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著述甚豐,有《溫國文正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著作傳世。
2011-04-06 6:18 pm
古時有個司馬光, 一日花園捉迷藏, 有個孩子掉入缸。 缸裡水滿人危險, 許多孩子著了慌:司馬光,沒有慌, 舉起石頭砸那缸。 缸破水流人得救, 人人知道司馬光。

司馬光,生於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卒于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是北宋陜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進士出身,歷任館閣校勘、同知禮院、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御史中丞、翰林院學士兼侍讀等職。熙寧三年(1070年),他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同,堅辭樞密副使,以端明殿學士出知永興軍(今陜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御史臺,退居洛陽,專事著史15年。哲宗即位,高大後臨政,召司馬光入主國事,任命為相(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身後追贈太師,封溫國公,謚文正。   司馬光家世代為宦,父親司馬池為宋仁宗寶元慶曆間名臣,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一生以清直仁厚享有盛譽。司馬光受家庭熏陶,篤誠好學,七歲時,“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從此,“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15歲時所寫文章,時人稱許之“文辭純渾,有西漢風”,20歲時中進士甲第,可謂功名早成。但他並不以此“矜誇滿志,昆明于物,如謂大下莫己若也”,而是豪邁地提出:“賢者居世,會當履義蹈仁,以德自顯,區區外名何足傳邪!”這些話反映了青年司馬光的胸懷與器識,立志以仁德建功立業,不求虛名。因此,步入仕途後的司馬光,繼續廣泛深入地學習,達到了博學無所不通,音樂、律曆、天文、術數皆極其妙的淵博程度,其中最用心力的是對經學與史學的研究,尤其,_對古籍閱讀極廣,考察極細,可謂通習知曉,爛熟于胸。他隨讀隨作札記,僅26歲一年所寫讀史札記,便多達30來篇,就中萌發了刪削卷帙浩繁的古史成一部編年體通史的著史想法,以方便閱讀,而更為深沉的動力,則是封建政治的需要。   當時,北宋建國近百年,已出現種種危機,具有濃厚儒家思想的司馬光,以積極用世的態度,連連上疏,陳述自己一整套的治國主張,大致是以人才、禮治、仁政、信義作為安邦治國的根本措施,這在當時,是有積極意義的。除上疏陳述主張外,在他本人的從政活動中,亦能堅持原則,積極貫徹執行有利於國家的決策方略,尤其在薦賢斥佞的鬥爭中,他犯顏直諫,面折廷爭,從不顧及個人安危,被稱為社稷之臣,神宗也感慨地說:“如光者,常在左右,自可無過。”      在政見不同、難於合作的情況下,司馬光退居洛陽,通過編纂史著,從歷史的成敗興亡中,提取治國的借鑒,“使觀者自責善惡得失”。應該說,司馬光著史,是其從政治國的另一方式。早在宋仁宗嘉佑年間(1056——1063年),他曾與劉恕商量說:“余欲托始於周威烈王命韓趙魏為諸侯,下訖五代,因丘明編年之體,倣荀悅簡要之文,網羅舊說,成一家之言。”這說明他30多歲時,已醞釀出《通鑒》的規模。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首呈《歷年圖》25卷,二年後又呈《通志》八卷,說明他在政事活動之餘,已進行撰寫。他的著史得到宋英宗、宋神宗的稱讚、支援,宋英宗同意他設立書局,自擇官屬,神宗以此書“鋻於往事,有資于治道”而命名為《資治通鑒》,並親制序文,以示重視。除了允許其借閱國家所有的圖書資料外,神宗還將穎邸舊書3400卷,賞賜給司馬光參考。修書所需筆、墨、絹、帛,以及果餌金錢之費,盡由國家供給,為他提供了優厚的著書條件。   司馬光著史,還選取了劉恕、劉(分文)、范祖禹等人做為助手,他們既是當時第一流的史學家,又與司馬光在政治、史學上觀點一致,故能在編書中各顯其才,通力合作。《通鑒》的成功,與他們的努力分不開,但最終使《通鑒》達到光輝頂點的,還決定於主編司馬光的精心著述。正如劉恕之子劉羲仲所說:“先人在書局,只類事跡,勒成長編,其是非予奪之際,一齣君實筆削。”
  司馬光雖熱心於治國,但由於政見不同而未能有更多直接參與政事的機會。直到宋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後,67歲高齡的司馬光,隨著要求廢除新法的浪潮被迎回宮中,擔任了相職,開始“元佑更化”,盡罷新法。他執政一年半,竭盡全力日夜操勞,耗盡了畢生心血之後與世長辭了。噩耗傳出,“京師人為之罷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過車者,蓋以千萬數”,在靈柩送往夏縣時,送葬之“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親。四方來會葬者蓋數萬人”。至於畫像祭奠的“天下皆是,家家挂象,飯食必祝”。一個封建社會中的宰相,能得到民眾這樣廣泛真誠的悼念,實屬罕見,也是歷史的必然。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54: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406000051KK0021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