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次世界大戰徵召方式

2011-04-07 5:38 am
想請問一下

二戰的時候 日本是以何種方式強迫或徵召台灣人民至南洋作戰?

是用拐騙的方式還是以暴力直接抓走?

麻煩一下囉:)

回答 (8)

2011-04-11 1:43 am
應該是用暴力強至抓走才對
2011-04-09 10:07 pm
既然說不是強迫的

那為什麼我外公和我先生的爺爺

都說是:當初被《抓》 去南洋就沒再回來了

連屍體也沒見著

他們都是閩南人也不是原住民啊

怎麼這麼多不同的說法

真疑惑!!

現在已經越來越多知道史實的人不在世上

難道就死無對證了嗎?

到底甚麼是事實?
2011-04-08 12:25 am
當時日本在台灣是募兵而非徵兵,
戰鬥人員多從原住民(高山族)中挑選,
因為原住民的體力用,長期在叢林與山地生活,
較適合到南洋的熱帶國家作戰。
而一般漢族平地人的體能較差,
只適合非戰鬥的工作如軍伕、文書、翻譯、監管戰俘等。
早期日軍在戰場上還佔優勢,
可以從眾多報名者中擇優挑選,
但後期隨著戰事失利缺乏兵員,
也就來者不拒了。
2011-04-07 11:58 pm
乃志願軍性質,沒有脅迫。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150000/newsid_4156600/4156632.stm




為誰而戰的台籍日本兵



“每天思念你一人,卻無法相見,原本兩人就像鴛鴦相伴,沒想到卻被拆散…”

這是四十年代台灣流傳的閩南語歌曲望你早歸。這首歌的背景故事,是一名台灣婦女,每天盼望著被日本派到南洋作戰的丈夫,能夠早日回到台灣團聚。

據日本厚生省統計,二戰期間總計有二十多萬台灣青年加入日軍行列,在二十多萬台籍日本兵中,大約八萬人是戰爭後期徵調的軍人,另外的十二萬人則在軍中擔任軍夫或軍屬工作。在台灣著名風景區日月潭旁的埔裡鎮,一群已經八十多歲的老者,回憶起當年前往南洋擔任軍屬的往事:


劉英輝,黃金印,與潘友元與其它共四十名來自埔裡農村青年,一九四三年志願參加台中州能高郡的“第三回特設勤勞團”,被派發到所羅門群島七一二九部隊的兵站醫院.這群平均不到二十歲的青年在勤勞團的任務包括挖防空洞,照顧傷兵,處理屍體等等雜務。年紀較長的劉英輝,被選為分隊長,除了雜務外,還得接受軍事訓練充當臨時戰鬥員。
志願從軍的台灣青年 

劉英輝說,當時台中州勤勞團的指揮官在出發前說,現在要出發到南洋的第一線,如果有害怕不想去的人舉手.在場台中州的一千名志願軍屬,沒有任何人退出,因為當時他們都接受了日本貫輸的不成功就不回來的軍國思想教育。然而事實上日本侵略中國戰爭的初期, 一方面由於軍人是個榮譽身份,另一方面顧忌曾經武裝抗日的台灣人在戰場上會倒戈相向,並沒有在台灣大規模徵兵。雖然從一九三七年開始,就有人數不多的台灣百姓擔任日軍軍夫,前往中國大陸隨軍作戰,但是軍夫只是隨軍打雜挑擔,他們是軍中的苦力並非真正的軍人。而地位略高於軍夫的軍屬,也只算是軍隊的佣人,基本不負責戰鬥任務。日本是到了已經露出敗像的一九四五年才在台灣全面徵兵。在台灣的志願兵制度,則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一九四二年首度實施。

劉英輝就是在志願兵制度下,拋下新婚妻子,以及在襁褓中三個月大的兒子,志願前往南洋。在從軍前他原本擔任專賣局的煙草種植教導員,每個月三十圓的工資,在當時算是不錯的工作.而前往南洋擔任軍屬,每個月工資則達到一百二十圓,是原先工資的四倍。不過劉英輝說,六十多年前冒著生命危險前往南洋,並不是為了錢,而是一種男子漢應共赴國難的心情。劉英輝說:

“現在的環境與過去不同.過去的環境下我們在台灣出生,一生下來就是日本人.上六年的公學校(小學),接受的也都是日本的教育.日本對大陸開戰時我們年紀還小,到了大東亞戰爭(太平洋戰爭)爆發,台灣總督要求台灣本島人也接受動員時,我們差不多二十歲上下。當時皇民化的教育告訴我們,在國家有難的情況下,我們身為日本國民的一份子,有義務參加國家的動員投入戰爭。”

從武裝抗日到接受統治

台灣是在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戰爭後,割讓給日本。一九四一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時,距離馬關條約簽定已經四十多年。與中國大陸淪陷區不同的是,台灣當時是國際上接受的日本領土,近半個世紀的統治,日本對台灣已有相當的掌握,而島上的百姓也已經接受了成為日本一部份的歷史事實.台灣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副研究員陳儀深說:

“日本統治台灣半個世紀也是有個經過的,開頭時也是有台灣百姓的武裝抗日。到了1920年代,才轉為要求自治的運動,一種要求台灣人與日本人的權利要一樣的和平請願運動。這種平等的要求意謂著台灣人接受了日本的統治,接受了台灣是日本一部份的事實。在日本有效統治台灣的情況下,台灣人雖然不是很普遍的改日本姓,不是那麼心甘情願地做日本人,但是不會做計劃性或有組織的反抗,而是接受了現實。這種情況類似於三百年前清兵入關後,中國人慢慢地也接受了清國統治的現實一樣。”

在接受日本統治的情況下,被排拒在軍隊以外反而是一種歧視.而且相對於日本當在一九三八年就已經在朝鮮招募志願兵,更反襯出日本對台灣的差別特遇.因此當一九四二年日本首度實施台灣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時,雖然召募人數只有一千人,卻得到了四十多萬台灣青年申請的熱烈反應。據估計,在當時台灣約六百萬的人口中,這些志願申請者佔了成年男子的百分之十四。這股志願從軍熱潮,除了是為爭取與日本人平起平坐的一等國民地位外,日本綿密宣傳對台灣社會的集體洗腦也是重要的因素。
2011-04-07 9:21 pm
以上各位大大回答 皆非

當時日軍要徵台灣籍 無論是軍伕 或軍士 兵 一張明信片 征招單來即可

這是事實 至於軍伕與軍人 是視教育程度而定

日本治台 當時已讓台灣人 懂得遵守公民道德 甚至後備體系都建立好了

天下出版社 出的有關台灣歷史 一看即可明白

此外老一輩的台灣人(客家籍 原住民籍 閩南籍 ) 都還再 問一問就知

哪像以往國府 抓百姓 當兵 吃空額 軍餉 甚至連戶籍資料都不清不楚

2011-04-11 11:57:47 補充:
是被徵招單 抓 還是被警察或軍方強行帶走啊?

納稅 受教育 服兵役 現代國民三大義務 然而

日人治台初中期 只規範 台人納稅 受國民教育兩項義務 服兵役 一向他們認為那是日本皇民的榮譽 對台人呢 顧慮到和中國同為漢民族 颇為躊躅 徵兵制遲遲未定
1937年七七事變 後 急需勞務 翻譯人力 才開始以不差的待遇 招募軍伕 已一年為期 當時不少人參加 但還不是軍人身分 不讓參加戰鬥

2011-04-11 12:09:22 補充:
1941年後才發布志願兵徵招 制度 隔年七月正式實施 當時有一千多名額 報名人數有425921人 直到1945年 才全面對台人 役男 體檢 徵兵 一共徵了兩萬兩千多台籍日本兵
總計 台人以各種身分參戰 共207083人 犧牲者30304人 這是史實 可見諸記載 我手邊剛好有一本空中大學的教科書 曹永和等編著
2011-04-07 7:41 am
應該是強迫徵召吧,因為當時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不敢不聽話,後期再加上日本長久以來的洗腦灌輸,搞不好很多人認為為日本犧牲是光榮的事
2011-04-07 5:50 am
直接強迫他們當軍伕(軍人),除非有特殊疾病或買通警察,順帶一提,日本還強迫台灣女性去做慰安婦(台灣人不知要是這個工作),大概就這樣吧!!
參考: 我已經國三了(要考基測了)
2011-04-07 5:41 am
因該是皇民化運動,日本政府想把台灣人洗腦,
讓她們服從日本。
之後好像有壯年團吧..((沒記錯的話
的征召那些就是被派去南洋作戰的人....
參考: 記憶中的社會課本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24: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406000016KK0833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