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大大您好:
1:問題
A:廣義上"台語"指的就是:台灣這塊土地多數人通用的語言!原則上還包含"客語"!為何會稱為"台語"呢?這就殖民統治者;用來區分和他們母國的所謂官方語言!荷蘭如此!日本如此!由蔣介石所帶來的流亡政權更是如此!到後來為了名正言順的將台灣和中國的關係做連結,才將"台語"的說法;瞞天過海的更改為"閩南語"或"河洛話"!
2問題
A:啥乜叫做台語?這是一個真簡單又閣真複雜的問題!目前佇台灣咧使用的語言主要有台灣客語、台灣南島語(大約十種)、台灣閩南語(台灣福佬話)佮台灣北京語。日據時代(1895-1945),主要存在的語言是頭前三類(日據時代殖民者的語言日語無算在內)。彼陣客語被稱做「廣東話」,台灣南島語被稱做「蕃語」或者「高砂族語」,台灣閩南語被稱做「台語」。目前佇台灣所使用的語言按母語人口比例來算差不多是:客語佔12%、南島語佔1%、台語佔74%、台灣北京語佔13%。若廣義來講台語包含台灣客語、南島語、台灣閩南語佮台灣北京語;狹義來講台語是指台灣閩南語(這是約定俗成,毋是政治壓迫的)。因此即個所在所講的台語是指台灣閩南語。
一、閩南語的形成
閩南語的形成主要是因為三擺的移民潮,移民的原因是征蠻佮避亂:
第一擺:第四世紀晉朝人移居閩→泉州話的形成
五胡亂華時期(304-439),異族入侵中原,佇西晉永嘉二年(308)的時陣,中原的「衣冠八族」(林黃陳鄭詹丘何胡)開始避難到福建的泉州一帶,in1共上古漢語(比如,有身、新婦、斟酌、鼎、箸、失禮)順sua3帶過來,後來成做「泉州話」。所以「泉州話」就是第三、四世紀的中原音參「吳楚方言」(比如,水薸(phio5)、手ng2、鱟hia)佮當地的「越語」(比如,loo3(高)、san2(瘦)、lim(飲)、hiu3(灑))濫做伙而成的,這就是「白話音」主要的來源,伊比「讀書音」較早。
第二擺:第七世紀陳政、陳元光父囝屯墾漳州→漳州話的形成
唐高宗總章二年(669)福建泉州佮廣東潮州之間「蠻獠嘯亂」,朝廷派河南光州固始(即馬的河南省東南角,接近安徽省)人陳政、陳元光父子南下平亂,平亂了後屯兵佇即馬的漳州一帶,即批人帶來七世紀的中古漢語。
二、台語的形成
明朝的福建是一個海洋時期。因為福建山濟,平地少,人口大量增加,所以歹趁食。足濟閩南人受著生活的壓迫自安爾離開故鄉到外地去討趁。十七世紀荷蘭佮鄭成功殖民台灣是台語發展的關鍵。荷蘭殖民台灣,因為需要人力種作,按泉州、漳州招募真濟人來。佇荷蘭時代台灣漢人差不多就有十萬人。紲落來,鄭成功chua7三萬七千的將士佮眷屬來到台灣。遮(cia7)的閩南人自然將in的母語帶來台灣。原本滯(tua3)佇台灣的原住民是南島語族,閩南語免不了會透濫著平埔族的南島語,比如,牽手、麻蝨目;荷蘭語,比如,甲,雪文、甲萬(袋子);西班牙語,比如,三貂角;到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閣吸引一寡仔日語,比如,便當、料理、驛頭(車站)、起毛誌;1945年國民政府帶來北京語,比如,打招呼(相借問)、火車頭(火車母)、開車(駛車)、加滿(加滇)、透明(通光)、相聲(答喙鼓)、繞口令(盤喙錦)、歇後語(激骨仔話、孽khiat4仔話)、黑面琵鷺(黑面撓杯)、鯨魚(海翁);196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農產品進出口貿易比例慢慢降低,工業產品超過農產品,佮外國的接觸愈來愈習(ciap8),尤其是美國文化,所以加減嘛受著英語的影響,比如,漢堡、三明治、7-eleven、T-shirt、牛仔褲;參後來本土形成的語詞(比如,正港、稀微、悲情),就成做即馬咱咧講的多層次的「台語」。所以台語佮閩南語已經成做無仝的面貌。咱若畫一個簡單的流變圖就會凍看出台語的源流:
漢語↘
吳語↘ 泉州話 ↘
→ +南島語+荷蘭話+西班牙語+日語+北京語+英語→台語
楚語↗ 彰州話 ↗
越語↗
3:問題答:不是4.問題答:
2.我。古人稱自己為「台」。書經.湯誓:「非台小子,
敢行稱亂。」唐.盧肇.漢堤詩:「流災降慝,天曷台
怒。」
3.表示疑問的意思。相當於「何」、「什麼」。書經.湯
誓:「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後漢書.四十.
班彪傳下:「罔光度而遺章,今其如台而獨闕也!」
4.姓。如明代有台元。
(三)ㄊㄞˊ
1.「臺」之異體。
《2.「颱」之異體。
3.「檯」之異體。
宋元以來俗字譜.十五畫》下,〈目連記〉、〈金瓶梅〉、〈嶺南逸事〉均作「台」。
按:「台」、「臺」本二字,「台」音「土來切」(廣韻),今
音ㄊㄞ,《說文》訓義為「說」,即今「怡悅」之意。與「臺」
義不相侔。唯以音近,後人遂假「台」為「臺」,久而成習,
「台」音亦轉而為「ㄊㄞˊ」。至以「臺」為偏旁之字,亦多假
借作 「台」。
所以,
「臺灣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