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
我真不曉得怎樣回答第一道問題, 甚至連理解也有困難.
"有味道的氣體分子"?? 你是想說, 那些氣體分子上吸附了一些"味道", 然後這些"味道"被吸入後造成感覺了?
氣味的來源, 是相應的分子與鼻黏膜上的接收器產生作用, 例如切入合適大小形狀的空間, 生成暫時性的化學鍵等; 然後刺激後面的神經細胞, 給大腦傳送神經訊號, 使人體"感到" 有味道.
所以, 我會這樣說: 不是那些氣體分子有味道, 而是那些氣體分子能與鼻黏膜上的接收器產生作用.
這樣說的原因是, 鼻黏膜上的接收器並不一定時刻都能運作正常的. 一如神秘果中的蛋白質對味蕾的影響, 我也不確定有沒有東西能使接收器不再接收相應的分子.
2.
可能. 與氣味相應的物質的揮發性越高, 隨著時間流逝, 就有越多的分子失去了, 氣味就越淡.
最簡單的例子: 在一小團紙上倒一點酒精, 能嗅到酒精的香(?)味; 過了一會, 當酒精揮發完畢後, 就不會再有酒味了.
當然有另一個可能性: 等到黃花菜也涼了, 與氣體相應的物質的揮發性降低, 便很難再嗅到香味了.
3.
更困難的問題. 光說人, 能感到/分辨的香味沒一百也有數十吧, 而每一種香味不一定只能由一種分子產生 -- 例如杏仁味有氫氰酸和苯甲醛, 酒味可以是甲醇乙醇丙醇, 酸味更是各種高揮發的酸 -- 怎能逐一給你分析?
大約而言, 我想到的有幾個來源:
- 菜本身自帶的, 特別是儲存於細胞中, 食物給切碎/烹煮時從破壞的細胞中逸出, 例如白蘿蔔和各式香料中的芳香油;
- 菜細胞中的反應生成的, 例如銀杏, 杏仁中的苦杏仁甙與酸反應, 生成氫氰酸;
- 高溫烹煮時產生的, 例如糖類高溫分解時生成的醛類, 帶有焦糖香氣, 又或是下酒下醋時生成的乙酸乙酯.
4.
當然. 所有氣體分子都遵守范德華氣體方程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