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關於三國時代的戰役

2011-04-06 11:29 am
請三國達人提供一些在三國時代不為人知又很有故事性的戰役 主要是不要太廣為人知的就可以了 例如赤壁之戰之類的

回答 (3)

2011-04-06 4:34 pm
✔ 最佳答案
夷陵之戰,又稱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君主劉備對東吳發動的戰役,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221年7月,也就是劉備稱帝3個月後,立刻以替大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氣勢強勁。東吳國君孫權立即以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軍的攻勢,更在222年8月夷陵一帶打敗蜀軍。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B7%E9%99%B5%E4%B9%8B%E6%88%98


合肥之戰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孫軍與曹軍以合肥為目標的爭奪戰。合肥是一座曹操命劉馥所建設,位處東南方戰略要地的堅固城池,後來又再增築一城,名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敵人的寨壘,所以守備能力對曹軍極為重要;而東吳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個障礙點及補給點,所以雙方於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發過五次較大型的衝突,不過數次也未有勝負。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5%9C%8B%E6%88%B0%E5%BD%B9%E5%88%97%E8%A1%A8


上面網站有許多戰役
供你參考
參考: 網路查詢
2014-09-22 6:01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oozoo201409150.pixnet.net/blog
2011-04-07 12:32 am
襄樊之戰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5/25z/25z03/25z0316.htm
赤壁之戰後,曹操並未完全退出荊州,仍佔有南郡北部,設置襄陽郡。襄陽、樊城在漢水南北,互成犄角,是曹操保衛中原的要地,故特派其族弟鎮南將軍曹仁駐守。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劉備商定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雙方矛盾暫時緩和。二十四年三月,劉備佔漢中,殺夏侯淵,軍勢達到鼎盛,是年初南陽地區吏民反曹,也與在荊州的劉備大將關羽有過聯絡。同年七月關羽就出兵爭奪襄樊,為「北伐中原,興復漢室」創造條件。曹操得訊,派徐晃屯兵宛城聲援曹仁,又派于禁、龐德前往襄樊助守。曹仁命于禁、龐結營樊城以北。這時一連下了十多天大雨,漢水暴漲,于、龐只得避居高阜之處,樊城被洪水包圍。關羽的水軍本來精強,就乘戰船猛攻,于禁被逼投降,龐德被俘,不屈而死,這就是著名的「水淹七軍」。
關羽猛攻樊城,城內曹軍十分恐懼,但曹仁與諸將決心固守。曹操在部署軍事抵禦的同時,又派使者去見孫權,拆散孫劉聯盟,孫權復信同意稱藩,偷襲關羽後方。曹操又把此信內容故意透露給關羽。關羽對這一消息是否可靠正在猶疑時,孫權果真實施偷襲,曹軍又進行猛烈反攻,關羽不得不退兵回救江陵,致使這一戰役功敗垂成。


火燒連營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5/25z/25z03/25z0320.htm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為報吳奪荊州、關羽被殺之仇,率大軍攻吳。吳將陸遜為避其鋒,堅守不戰,雙方成對峙之勢。蜀軍遠征,補給困難,又不能速戰速決,加上入夏以後天氣炎熱,以致銳氣漸失,士氣低落。劉備為舒緩軍士酷熱之苦,命蜀軍在山林中安營紮寨以避暑熱。陸遜看準時機,命士兵每人帶一把茅草,到達蜀軍營壘時邊放火邊猛攻。蜀軍營寨的木柵和週圍的林木為易燃之物,火勢迅速在各營漫延。蜀軍大亂,被吳軍連破四十餘營。陸遜火燒連營的成功,決定了猇亭之戰蜀敗吳勝的結果。


六出祁山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5/25z/25z03/25z0324.htm
諸葛亮恢復與吳聯盟、平定南中後,就準備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他令趙雲等作疑兵,擺出由斜谷(今陝西眉縣南)攻郿城(今眉縣北)的態勢,以吸引魏軍;自己則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肅西和縣祁山堡)方向進攻,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繼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維,一時關中大震。可是馬謖違背諸葛亮部署,為張郃所敗,丟了街亭;趙雲等出兵也不利,諸葛亮只得退回漢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漢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諸葛亮乘陸遜在石亭打敗曹休之機,出散關,包圍陳倉(今陝西寶雞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軍趕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漢中。第三次北伐是建興七年,亮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打敗魏援軍,佔了這兩郡,留兵據守,自己率部回師。次年,魏軍進攻漢中,諸葛亮加強防守,又增調援軍,再由於連續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軍撤退。第四次北伐是建興九年,蜀軍包圍祁山,魏軍統帥司馬懿迎擊,諸葛亮準備決戰。司馬懿知蜀軍遠來,軍糧不多,憑險堅守,拒不出戰。諸葛亮想用退兵的辦法引誘敵人,但司馬懿追趕很謹慎,蜀軍一停,他就紮營拒守。此時李嚴假傳劉禪要求退兵的聖旨,加上蜀軍糧草將盡,諸葛亮只得班師,在歸途中以伏兵殺了魏國名將張郃。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五丈原紮營。司馬懿也築營阻攔,不與蜀軍作戰,料知蜀軍遠來,糧草運輸困難,想把蜀軍拖垮。諸葛亮也有準備,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長期戰爭的打算。諸葛亮在這次出兵前曾與孫權約定同時攻魏,五月吳軍十萬攻魏,不勝,撤回江東,所以蜀軍只得與魏軍單方面周旋。八月間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情日益嚴重,不久就與世長辭。死後,姜維等遵照他的遺囑,秘不發喪,整軍退入斜谷。諸葛亮出師北伐共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還有一次是魏軍進攻漢中,不是諸葛亮出擊。後世概而言之,說成是「六出祁山」。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24: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406000010KK0081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