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北美洲乃歐洲國家的殖民地,以英國佔地最多,其他有法國及西班牙。美國是源自東岸13州,屬於英國的殖民地,因移民成份及其他因素而形成13州(state),就是13個邦,因稅收等苛刻條款迫使這13州要脫離英國獨立,跟英國發生戰爭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13州獨立之後制度鬆散與脆弱,要實行聯邦制度來維繫成一個國家。
美國成立之後,跟法國購買了路易士安拿,國土倍增,並向西、南、北擴張,向北侵略加拿大,跟英國發生了第二次獨立戰爭(1812至1815年);侵佔了墨西哥的德州及加州;侵佔了西班牙的佛羅里達州;向西擴張時,"發現"了哥倫比亞河,迫使英國的哈德遜灣公司為了保住洛磯山脈的金礦及溫哥華的港口,而把俄勒岡州及華盛頓州割與美國;向俄羅斯購買阿拉斯加州;侵佔夏威夷等等。
美國國土很多是靠擴張而獲得,而美國白人成份之中,英倫三島的已經遠遠被德國、愛爾蘭及意大利的超越。
http://usinfo.org/PUBS/HistoryBrief/colonial.htm
大部分於1600年來到英國殖民地的人是英國人。其他則來自荷蘭、瑞典、德國、法國,以及稍晚的蘇格蘭與北愛爾蘭。有些人離開家園是為了逃離戰爭、政治壓迫、宗教迫害或是死刑。有些身份為僕人的人則為了尋找自由而離開。非洲黑人被當作奴隸賣並帶著鐐銬抵達。
截至1690年,人口共達25 萬人。不到10年後,已攀升至250萬人。
移民者來到美國有許多因素,最後終於建立了13區。在3大殖民地區的族群中甚至有更多顯著的差異。
第一批殖民地建立於大西洋沿岸以及流向海洋的河流。在東北部,移民者發現山丘覆蓋著樹以,泥土中充滿冰河時代冰河融化所遺留的石頭,容易利用水力發電,因此,“新英格蘭”—包括麻薩諸塞、康乃狄克以羅德島—發展出一個以木製品、漁業、造船與貿易為基礎的經濟體系。中部殖民地—包括紐約與賓夕福尼亞—氣候溫和並且地形多變。工業與農業在此發展,而社會有更為多元與普遍。例如,在紐約,可以發現波西米亞人、丹麥人、荷蘭人、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愛爾蘭人、義大利人、挪威人、波蘭人、波多黎各人、蘇格蘭人以及瑞典人。南方殖民地—包括維吉尼亞、喬治亞與卡羅萊納—生長季較長並且土壤肥沃,因此經濟以農業為主。有卑微農夫以及擁有由非洲奴隸耕作的大片農場的富裕貴族地主。
移民者與原住民(被稱為印地安人)的關係夾雜著合作與衝突。有些地區擁有貿易與一些社會交流,但大體來說,當殖民者擴張土地,印地安人通常在戰爭中被擊敗之後被迫搬離。
美國殖民地的移民並非直接由英國政府資助,而是由私人團體,除了喬治亞州是以股東的公司或擁有君王授權的所有權的方式出現之外。有些移民受到公司領導人的嚴格統治,但所有移民終將發展成為以英國法律先例與傳統為基礎的參與性政府。
http://usinfo.org/PUBS/HistoryBrief/formation.htm
在脫離英國的戰爭後,13個美國殖民地於1783年成為13個合眾國。戰爭結束前,他們為其共同努力而認可一個架構,這些邦聯條例(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提供一個統一但極度鬆散與脆弱的制度,喬治華盛頓稱之為“不牢固的結合”。
沒有共同的貨幣,各州仍自己生產。沒有國家軍隊,許多州仍擁有自己的陸軍與海軍。對外政策少有中央控制,各州直接與其他國家協商。沒有賦稅與收稅的國家制度。
馬里蘭與維吉尼亞之間對於其共同界線波多馬克河(Potomac River)之航海權的紛爭導致1786年5個州在馬里蘭那坡里斯(Annapolis)舉行的會議。紐約代表亞歷山大漢彌頓(Alexander Hamilton)表示這種商業問題是更大的經濟與政治問題的一部分。他表示人們所需要的是重新考慮邦聯。他與其他代表提議舉行一向會議討論此問題。來自於美國最值得信任的人喬治華盛頓的支持,說服了認為此觀念過於大膽的人。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BE%8E%E5%9C%8B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f/U.S._Territorial_Acquisitions-zh-classical.png/776px-U.S._Territorial_Acquisitions-zh-classical.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