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十四族

2011-04-01 5:28 pm
卑南族的資料要詳細一點

回答 (2)

2011-04-01 6:08 pm
✔ 最佳答案
標題跟內容好像沒關係吧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D%91%E5%8D%97%E6%97%8F

卑南族(puyuma)為台灣典型的高山區原住民族群之一,族群分布在中央山脈以東,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區,以及花東縱谷南方的高山地區,主要居住於台東縣境內,屬於母系社會,人口11,746人。據民族學研究卑南族血源祖先來自南洋的菲律賓,或是印度尼西亞群島,屬於南島語系民族)。

起源傳說 石生的傳說具說祖先是由南洋巨石裂開所生,發源於今台東太麻里鄉以南美和海岸附近的山坡地上,此系統包括知本村、建和村、泰安村、初鹿村、利嘉村等。知本村、建和村的卑南人還在此地立了一塊發祥地的紀念碑,並有石棚祭祀著渡海來台約三位先祖的名字,在每年的清明節,知本、建和的村民會到此祭拜。竹生的傳說以南王里(現隸屬台東市)、檳朗村、寶桑(由南王分支出去)為主。根據南王長老口述,祖先是由竹子所生。起源傳說的不同與地理位置的差異,卑南八社在歷史的流光裡呈現了一些異。以知本為首的石生文化,因緊臨排灣、魯凱的聚落,文化上的表現與語言上的濁重音明顯地受到了他族的影響。接近阿美族的南王系統在語音的輕巧上與阿美族相近。歷史清康熙年間,以南王為首的卑南人,平定了朱一貴之亂的餘黨。因此被清廷冊封為「卑南大王」,並且賜予朝服,鄰近的阿美族、排灣族都要而其納貢、賦稅。是卑南族的全盛時期,也是族人至今津津樂道的光榮史蹟。社會卑南族的社會有兩個領導人物。一是男祭師(rahan)負責主持部落性的重要祭儀,一是領袖(ayawan),由村子裡領導能力強的人來擔任,負責部落裡重大事情的協調者,亦是人獵祭、爭戰的領導人物。目前男祭師依然沿續傳統的職責,在部落裡受人敬重。領袖ayawan則因現代行政體系的介入在各村的職權消長也有所不同。以南王為例,里長的職權有凌駕傳統領導人之趨勢,但長老群依然受敬重。建和則恰好相反,頭目的領導地位居高不下。有些村落的年輕人有感於傳統文化的式微,近年來極力鼓吹延續傳統命脈的活動,呈現了年輕人拉著老人往前跑的現象。不管任何形式的演變,族中長老的生活體驗與傳統智慧依然是族人諮詢的對象與精神支柱。屬於母系社會,特質如下:婚姻上,男子以入贅女方家為原則。氏族姓氏的繼承以女子為主。財產的繼承是母傳女。祭祀權的管理與責任也是由母親方面的女子來承續。然而這樣的習俗也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有所調適。以結婚為例,目前大都是從夫居住的父系社會的婚姻法則。孩子們的姓氏也以父親的姓氏為主,有些家庭則一半從父姓一半從母姓。

2011-04-01 10:08:19 補充:
文化特質斯巴達式的會所訓練。
青少年平時只能穿著一件短褲,而青年更只能用一件藍色短裙包裹下半身。

精湛的刺繡手藝:
以十字繡法最普遍,人形舞蹈紋是卑南族特有的圖案。

戴花環的普遍性:
雖然不是只有卑南族才戴花環,但形制的一致性及花環所代表的男子成年意義是其他族群所沒有的。

巫術的盛行:
早期卑南族的巫術十分盛行,其他族群的人都懼怕三分。巫術又分為白巫與黑巫,白巫替人治病,黑巫施咒害人。目前卑南八社尚有多位祭師。光是南王就有二十幾位男、女巫師,負責部落性的祭儀。或為族人祈福趨邪。甚至有一位巫師開業服務,為人占卜、趨邪,解答人生疑惑,當然,服務的對象不僅止於卑南人,連漢人也前去卜問。

2011-04-01 10:08:38 補充:
祭典
由於時代的變遷與地理位置的差異,卑南八社的祭典呈現了不同的風貌。

知本村(kattiputh):最重視七月中旬的收穫祭,為期三~七天。著名的勇士舞遊街祈福是其特色。一九三三年恢復年祭(一月一日)中的除喪活動,並重建會所制度。1996年恢復猴祭,目前致力於會所制度的重建,尤其偏重於青少年的成長及訓練。
南王村(sakuban):
1.收穫祭(muraHijavan):在七月中旬舉行,又稱為海祭,在海邊往蘭嶼的方向遙祭帶小米種籽到人間的二位神祇,會後並在社區內舉辦摔角活動。摔角除了勇武的表現以外,族人也期望稻穗能像摔角的男人般挺立、結實。

2011-04-01 10:09:09 補充:
2.年祭(從十二月二十四日起至元月二日止):是卑南八社對猴祭、大獵祭、聯合年祭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內容有:
1.青少年驅邪活動: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上全村的小孩赤裸上身,臉上塗抹炭灰,手拿芭蕉葉至各家戶驅除不淨,迎接新的一年來臨。
2.少年猴祭(mangamangayau):舉辦時間在十二月二十五日。藉著刺猴培養少年的膽識及殺敵的氣概,由於動物保育猴子由草猴代替。猴祭意義演變成讓現代的青少年認識族群歷史與文化的一個媒介。
2011-04-02 9:57 am
http://www.tacp.gov.tw/home02_3.aspx?ID=$3031&IDK=2&EXEC=L
分佈及人口
卑南族位於中央山脈以東,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區,台東縱谷南方的平原上。
依其起源傳說,分為兩個系統:
一是石生起源說的知本系統,發源地為Ruvoahan,包括知本、建和、利嘉、初鹿、泰安。
一是竹生起源說的南王系統,發源地是Panapanayan,包括南王、檳榔、寶桑。
卑南族分佈於台東縣卑南鄉,共分為八個社,包括知本村、建和村、利嘉村、泰安村、檳榔村、美農村、初鹿村、南王村、溫泉村。昔稱「八社番」。人口集中在台東縣,其中以台東市比例最高;其次是卑南鄉,總人口數大約一萬人(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引用於2006年12月)。
飲食
過去卑南族主要的食物來源,來自於農耕以及打獵。主食類包括栗、旱稻、甘薯和芋頭,副食則是以狩獵所得為大宗,像是以醃漬方式保存的山豬肉。魚也是卑南族的副食之ㄧ,有趣的是卑南族雖然居住在海邊,卻不在海中捕魚,漁獲都是由河中撈捕而來。
卑南族人在舉行慶典時已月桃小米糯米粿粽為主食。月桃糯米粿粽是以月桃葉包裹糯米粉糰、鹹豬肉而成,與客家的粿粽有幾分類似,不但好吃又不易腐壞,是卑南傳統食物的代表之一。
服飾
過去由於卑南族採行嚴格的年齡階級與會所制度,也反映在服飾的表現上,不同的性別、年齡階級有不同的衣飾表現。藉由衣飾的不同區分群體的身分,並強化自我身份的認同。
男性在進入少年會所後,所穿著的衣飾隨著受訓的年數皆有不同。一開始只能於下半身圍繫一件素面藍色短裙,上半身赤裸,不穿鞋。青年服役期滿後,進入bansalang階級。可以穿著最鮮豔的服飾以吸引異性注意,上身穿著長袖短上衣,下身穿著短褲,外加一件後敞褲。除了華麗的衣飾,還可以佩刀,以及配戴銀鍊、琉璃珠等飾物。
卑南女子年齡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十三、四歲之前,女孩上身穿著長袖短上衣,下身著短布裙;年齡增長之後則在上衣內側穿一件胸兜,下身穿著長裙,以腰帶繫於腰部,小腿綁繫一對護腳布。
以形式觀之,卑南人的服裝以鮮豔的紅、黃、綠等顏色夾雜黑、白兩色,突顯出多層菱形紋,並且搭配細緻的十字繡,形成一大特色。
住居
主要的私用房屋其漢化程度很深,傳統多為茅頂竹壁長方地基之房屋。屋頂為兩坡式,一棟二中樑,一邊樑。正棟下有中柱支持,為全屋中心,樑與柱之接合處以藤皮結縛之。每一房屋在橫長面前後開二門,門之左右側開窗,以吊板為窗戶。前左方地上為三石地灶,灶上掛火棚。緣四周牆壁上為編床,床前兩根中柱有祖先雕像,尤以棟梁下之支柱為最重要。
工藝
編籃
卑南族人擅長以藤或竹製作器具,編器種類繁多,以生活用品為主,編製方式包括方格編、人字編、六角編等、成品也很精美。
刺繡
十字繡是卑南族人用來裝飾傳統服飾的一種技法。根據王端宜在南王部落的研究,傳統上,男女皆會使用十字繡,女子從小由母親等長輩處習得織布及十字繡的技巧:成年級的男子(panasaan)經常在會所中,拿起針線繡自己的衣褲,或繡於女子的衣裙上送給情人。十字繡的圖案傳統上多為幾何圖形,最常見的是菱型、三角形、花草等圖樣,而人形舞蹈纹是卑南族特有的圖案。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22: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401000016KK0143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