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事蹟 不要性格 要短

2011-04-01 6:22 am
李白事蹟 快 fast!!!!!!!
更新1:

答吓啦,好快要交啦

回答 (4)

2011-04-01 7:49 pm
http://content.edu.tw/junior/chinese/hl_gf/lee/lee6.htm
   李白在東魯住了幾年,四十二歲那年,登泰山,寫了“遊泰山 ”六首表現出求仙的思想。不久,又遷居南陵(今安徽南陵)。他的足跡遍歷現在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河南、陝西、山西、山東各省。行跡所到,留下不少詩篇,但卻一直沒有遇到伸展抱負的機會。這年秋天,因道士元丹丘認識玉真公主(唐玄宗的妹妹,因信奉道教而出家為女道士)的介紹,向玄宗推薦,玄宗徵召李白入京。入京前寫了一首“南陵別兒童入京 ”,洋溢著興高采烈的情緒。
  到了長安,李白住在旅館,當時八十四歲的詩人賀知章首先來訪,一見面就覺其氣宇非凡,讀到“蜀道難 ” 的樂府詩,更是贊不絕口,稱他為“天上謫仙人”,同時解下身上配飾金龜去換酒,兩人大飲一場。李白也因此在長安聲名大噪。因其以豐富的想像,將神話、傳說與現實融為一體。並用潑墨山水式的筆力,酣暢淋漓地描繪出山川的雄偉壯麗。也可說是李白浪漫主義的代表作。
  李白受到玉真公主的推薦、賀知章的贊揚,以及他優秀的作品的流傳,而受到唐玄宗親自接見,並賜他坐在華貴的七寶床上請他用餐,還親手調羹給李白吃。隨後就將李白安置在翰林院,名義是翰林院供奉。翰林院是當時朝廷集中文學人才的重要機構。翰林供奉的職責是為皇帝起草詔書;皇帝在宮中宴樂或出巡遊覽時,他們也常隨侍左右,寫些詩歌提升趣味。
  李白在擔任翰林供奉的時候,玄宗對他非常眷顧。當時李白名滿長安,長安的貴族、文人雅士都樂於跟他交往,他們經常在一起賦詩、飲酒,因常宴飲,以致皇帝召見時,他多半是喝醉了酒。有一次,玄宗的哥哥寧王邀李白喝酒,李白已經醉了,恰巧宮中也正在宴會行樂,玄宗宣他進宮,見他酒醉就命兩個太監攙扶著他,另一個幫他磨墨濡筆,兩個為他鋪紙,然後要他用格律嚴整的五言律詩寫作。李白毫不停頓立刻寫成十首“宮中行樂詞 ”,非但詩寫得工整,連書法也都異常精絕。“宮中行樂詞 ”其一寫出幼年宮女之嬌憨,天真無邪及風韻神釆。且頗有憐惜之心。
   有一次,李白又帶醉上殿,太監高力土隨侍左右。玄宗吩咐李白換上便鞋,他卻向高力土伸出腳,並命令他說:“脫靴!”,高力士一時被震懾住,竟親自為他脫下靴子。也因此使得高力士對李白懷恨在心。
  天寶二年,李白四十三歲那年暮春,宮中興慶池東邊、沈香亭前的木芍藥(牡丹) 開花,玄宗和楊貴妃到沈香亭賞花,繁花盛開,嬌艷無比。由名歌手李龜年率梨園弟子,至御前助興獻唱。玄宗說“對著貴妃賞名花,怎能用舊的歌詞”就令宣李白入宮即席作詞。當時李白已喝醉酒,在宿酒未醒中援筆進呈“清平調詞 ”三首 。由此詩可看出李白才詩敏捷,真是文采風流的“詩仙”形象躍然紙上,為後世傳為美談。這三首詩,語語濃豔,字字珠璣,最突出的是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人、物交融,言在此意在彼。
  李白的清平調詞寫成之後,貴妃開心極了,偶而吟唱,高力士因脫靴之恥懷恨在心,借此向貴妃進讒言,說李白詩中的趙飛燕即指貴妃,是故意侮辱她,李白因此遂為貴妃所恨。
  此後, 玄宗旨數次想任命李白當有實權的官員,結果都被貴妃和高力士所阻止。慣於奉承阿諛的玄宗,漸漸地,也不欣賞李白的傲岸性格;而李白也不耐於當玄宗奢侈生活的點綴。李白覺得不能實現報國的理想,只有辭職,玄宗准他回山,並給了他一些賞賜。
  李白在離開長安之前,心情十分落寞,寫下了“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是表現李白孤寂憂愁的情懷,並不直接抒寫,而是透過酒後的歡樂,曲折的表現孤獨寂寞,產生奇妙的效果。以樂景寫哀,突出的藝術效果,增添其慣有的灑脫。
2011-04-01 7:47 am
有好的李白的答案也請回我哦^^~
也可以直接寫信mail我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2011-04-01 6:59 am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隴西成紀 ,他於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葉(位於今日吉爾吉斯托克馬克附近)。據《新唐書》記載其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幼年時期,李白和他的父親李客遷居到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他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遊歷。其後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但是由於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據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得罪了當時寵冠後宮的楊貴妃(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

[編輯] 中年
後來他在洛陽和中國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 杜甫相識,並且成為了好友。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在756年12月,李白為了平復叛亂,曾經應邀作為永王李璘的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不久以後,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時他已經59歲。

[編輯]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準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馬鞍山)當縣令的李陽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2歲,葬當塗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當塗青山。關於他的死,還有多種不同的傳說,一說便是他在舟中賞月,失足墜水而死。
2011-04-01 6:48 am
李白的生平事迹 一、出蜀以前(701-725年) 李白出身豪商,自幼生长在今四川江油县附近,旧彰明县青莲乡。 二、循江东游到离开安陆(725-735年) 李白二十五岁出蜀,目的就是访道、求友和游览山水。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夫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方之志,乃仗去国,辞亲远游」,是很有抱负的。他离开长江三峡东下,经荆门、江夏、到浔阳登庐山;访金陵,游扬州,浪迹吴、会之间;再回舟上,由江夏溯汉水,过襄樊,走临汝,其间曾与孟浩然相遇;又从临汝到安陆(公元727年),娶故相许圉师孙女,开始“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秋,曾应友人元之演之邀,同游太原祠。次年春天返返安陆不久,就移家东鲁。 三、移家东鲁到离南陵入长安(736-742年) 李白从安陆移居山东,在任城安家。又隐居徂徕山,与孔巢父等五人时时酣饮,号称竹溪六逸。其间曾回汉、襄一次,并且北游东都、南阳,返东鲁不久,又南下吴越,遇到道士吴筠。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南陵奉召入长安。 四、在长安(742-744年) 李白随同道士吴筠到长安,又因玉真公主、贺知章等人的推荐,经唐玄宗亲自召见,任为翰林供奉,以“布衣侍丹墀”,而没有正式的官职。他以经世王佐之才自命,玄宗则以文学侍从看待,常常被召唤去做一些所谓“应制”之作。对这样的遭遇,看来他并不满意,再加纵酒狂放,目中无人,就难免开罪於一些小人,如高力士等,终於蒙谗出京。春风得意,不啻昙花一现。可惜长安是国家的政治中心,他在这里开了眼界,增长了见闻,对当时日趋朽没落的朝政有了感性认识,他搜罗了大量的诗歌素材,丰富和充实了作品的内容。 五、离开长安到长流夜郎(745-757年)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漫游南北,他从梁宋、齐鲁而幽燕,又多次来往会稽、金陵、宜城之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在此初期,他和杜甫结下了不朽的友谊,两人又一起和高适,李邑等诗人和大书法家登山临水,诗酒往还。安禄山乱起,他正在宣城,此后辗转溧阳、剡中,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避居庐山屏风,碰上永王璘过浔阳,相邀参加幕府。次年,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永王违抗肃宗的诏命东巡,兵败丹阳,他受到牵累,下浔阳狱,定罪长流夜郎;以五十七岁的垂暮之年,抛别妻子,独冒洞庭三峡的险恶风涛,登上生死莫卜的漫长道路 六、巫山遇赦到病逝当涂(758-762年) 李白长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东还,在江夏、巴陵、 衡阳、零陵一带稍事盘桓,就回到浔阳。以后又重游金 陵,来往宣城,历阳等地。临卒前一年,李光弼东镇 临准,抗拒史朝义,他闻讯请缨,还想为国效力,不幸中途因病折回,於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在当涂令李阳冰任所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21:2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331000051KK0134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