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有關明星效應的資料,急!!!!!!!!!!!!

2011-03-30 2:42 am
我想要一些有關明星效應的資料 例如明星效應的定義,影響(正面與反面)

回答 (1)

2011-04-04 1:43 am
✔ 最佳答案


1) 正面影響例子

近年,大眾對音樂認知有增無減,其中一個原因,是李雲迪及郎朗的成就。無可否認,李雲迪及郎朗都是達國際水平的鋼琴家,他們的成就是無可置疑的,更成為了香港人的明星,出個人大碟外,還拍商業廣告,一些原本名不經傳的鋼琴曲目,經過他們的演繹,都可以變成名曲,最大的例子就是李斯特的「鐘」(La Campanella)。

原本李雲迪未替電話網絡商以此曲拍廣告前,「La Campanella」是一首難度極高的曲目,幾乎只有具專業演奏程度的學生,或者是演奏家,才有能力應付此曲目。電話網絡商廣告背景音樂經李雲迪彈奏後,大眾開始對此曲認識。不久,香港著名歌星李克勤,推出歌曲「我不會唱歌」,以此曲作背景,並找來郎朗作伴奏,「La Campanella」立即深入民心,吸引不少學生一嘗此曲,變成香港名曲之一。香港人對本土音樂家不重視,並崇拜國際級大師。其實,捧李雲迪及郎朗並不是甚麼問題,他們一開演奏會,得到有關單位贊助及大力宣傳,門票極速沽清,看來他們相當受歡迎。問題是,不少人是以「睇明星」心態,他們音樂造詣如何,卻不去理會。一旦他們的演奏會因事爽約,便會有人要求退票,因為不能一睹「大師風采」,即使找來一個音樂造詣與他們相近或者更高的人替代,都於事無補,因為知名度不及他們。欣賞音樂會變成優越的表徵,而非單純的欣賞。 最近,李雲迪及郎朗透過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來港,但他們是否心繫香港,筆者十分懷疑。雖然,他們稱香港美好,又稱要去迪士尼樂園遊覽,這個當然了,難得在大眾面前說反話嗎?他們至今仍未在香港找到居所,常稱有空就會找,事實他們在香港都是住在酒店;他們稱要在香港推廣古典音樂文化,但他們經常不在香港,怎樣推廣?甚至有人說,他們來香港的目的,只是方便出境。現今不少人以「睇明星」心態捧李雲迪及郎朗的問題。事實上,有不少鋼琴家,造詣比起李雲迪及郎朗更高,不單是西方國家的鋼琴家,就連近的中國大陸,都有不少鋼琴家,實力可謂有過之而無及。崇拜鋼琴家,都需要智慧!
2) 負面影響例子

庫里克「空降」CBS時,被重點塑造成「親民」的美女主播。但在多次嘗試突出她輕鬆隨和的個性後,CBS最後還是要求她返回傳統的嚴肅新聞播布模式。

CBS以「重金利誘」庫里克過檔,主要是看重庫里克主持NBC王牌早晨新聞清談節目《今日》長達15年,希望借助她的明星魅力,挽救節節敗退的晚間新聞收視。但事與願違,CBS晚間新聞收視率沒有明顯改善,反而流失了11%的觀眾。
新聞網站MSNBC指出,庫里克未能吸引觀眾,不是因為她不專業,而是因為CBS太側重明星效應,捨本逐末。庫里克是優秀的新聞工作者,能詳盡報道國際大事;她也是出色的清談節目主持,擅長訪問名人及明星。但丹拉瑟(Dan Rather)提早退休後,CBS顯然認為他們最需要的,已不是嚴肅主播;若能在晚間新聞加入明星元素,以美女主播作賣點,收視必佳。
然而MSNBC指出,明星元素只適用於清談節目。看晚間新聞的觀眾,唯一目的只是獲得準確的新聞消息,他們並不在意誰當主播,在意的是主播能讓他們信服,所以硬塞明星主播到新聞節目中,對收視可說是於事無補,反令「CBS淪為個人崇拜的受害者」。

參考: Mathematics Teacher Mr. Ip


收錄日期: 2021-04-16 12:27: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329000051KK0093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