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http://www.chinareviewagency.net/doc/1016/3/4/5/101634513.html?coluid=137&kindid=5291&docid=101634513&mdate=0323000020
社評:法國為何充當干預利比亞的急先鋒?
圖片參考:
http://webpic.chinareviewnews.com/upload/201103/23/101636721.jpg
這次法國在制裁利比亞方面表現的風頭之盛,遠勝過以“世界警察”著稱的山姆大叔。個中原因,耐人尋味。
中評社北京3月23日電(評論員 余永勝)3月19日,以法國戰機空襲利比亞為標誌,自2003年伊戰以來西方國家最大的軍事行動正式拉開帷幕。而在這一輪聯合國框架下的對利比亞系列干預行動中,法國扮演的角色尤其令人矚目。這次安理會通過的禁飛區决議,幕後最積極的推手就是法國,法國外長朱佩親自到安理會做游說工作。而3月18日禁飛區决議剛一通過,法國就急不可待地宣布,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將在幾個小時後展開”。緊接著,法國又于19日在巴黎作東召開了由多方參與的旨在落實禁飛區决議的國際會議。會議結束後不到兩個小時,法國戰機就率先發起了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
再往前,還在3月10日利比亞形勢遠不明朗的情况下,法國就率先承認了反政府軍“政府”的合法性,並稱將與其互派使團。種種跡象表明,這次法國在制裁利比亞方面表現的風頭之盛,遠勝過以“世界警察”著稱的山姆大叔。個中原因,耐人尋味。
地緣政治當然是個重要因素。在世界幾個軍事大國中,法國距離利比亞距離最近,中間只隔了個地中海。而從歷史上看,利比亞所在的北非,曾長期是法國的殖民勢力範圍。利比亞的南部地區曾被法國占領多年,直到1951年利比亞獨立時才宣告結束。
正因為如此,法國一直視地中海及非洲為自家後院。薩科齊上台後,提出了“重返非洲”的戰略,並積極倡導成立了地中海聯盟。不過,以法比關係而論,近年來雖然雙方的經濟往來日漸增多,但政治層面上的分歧却很大。自命不凡的卡扎菲,向來以非洲的“帶頭人”自居,並不買法國的賬。法國對卡扎菲的不滿可謂由來已久。這次強勢出手打擊利比亞,無疑有法比關係不睦的原因。
地緣政治當然不是全部。前段時間,法國對同屬北非的埃及和突尼斯動亂,就表現得非常低調。這其中的原因,主要與上述兩國處理民眾反政府活動的方式與利比亞不同有關。埃突兩國政府都對民眾的反政府示威採取了容忍態度,最高領導人即便下台也沒敢對民眾動武。而利比亞街頭却有大量死于政府軍槍口下的平民。與以保守著稱的英格蘭和德意志民族不同,法蘭西民族在性格上以激進聞名于世,其對人權民主等價值觀的追求也最為激進。法國大革命的狂飈突進,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樣的民族,眼看著與自己一海之隔的“老後院”,出現了大規模的人道主義災難事件,官民都出現急不可待的情緒,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要求政府出手干預的呼聲一直很高。這次法國戰機空襲利比亞後,輿論呈現一邊倒的支持態勢。就連反對黨也為政府此舉叫好。要說批評聲,就是來自極右陣營,却是批評政府出手太晚。極右翼領導人勒龐就是這個態度。《費加羅報》發表社論認為,在利比亞問題上,法國政府成功地動員了國際社會的力量,充分發揮了作用,保證了法國的利益。正是有了這樣的民意基礎,薩科奇政府在干預利比亞時才如此放得開手脚。
當然,美國的“嫌讓”也讓法國得以獨領風騷。由於美軍仍無法從伊拉克完全脫身,阿富汗戰場去年還增加了不少兵力,更主要的,美國在北非的戰略利益並不像法國那樣突出,所以山姆大叔這次顯得有些低調。不管是推動安理會通過禁飛區决議,還是發起國際會議落實决議,以至最終實施軍事行動,美國都把主事者地位讓給了法國。法蘭西這回著實過了一回當老大的癮,找到久違的、夢寐以求的老大感覺。
其實,法蘭西本來是個自視甚高、喜歡特立獨行的民族。在西方陣營中,敢于和美國分庭抗禮、搞“獨立自主”外交的只有法國。1964年,戴高樂政府不顧美國的強烈反對,和中華人民共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同樣是戴高樂政府,1966年毅然退出了北約軍事機制,成為美國盟友中的惟一另類。而在2003年反對美國對伊開戰的西方國家中,法國的態度也最為強烈。甚至是在文化上,至今仍有許多法國人固執地認為法語才是世界最為通行的語言。
這樣一個民族,肯定不會放過任何能在國際舞台上當老大的機會。這次利比亞局勢可謂是融天時(聯合國授權、美國低調)、地利(距離較近)與人和(民意支持)為一體的好機會。這樣的機會,對國力不濟、多年未在國際舞台上大展身手的法國來說,也算是“久旱逢甘霖”了。該出手時就出手,放開手脚大幹一番,過回當老大的癮,似乎也是法國朝野的不二之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