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乘阿毘達磨集論》的核心義理和實際修持方法?

2011-03-28 10:15 pm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0574219/o/101103280296113869546780.jpg


請問《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和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的核心義理和實際修持方法?

那部論疏最佳??

阿毘達磨妙義???

詳情? 具體方法?法要?明確解釋?成功例子?謝幫忙啊!=^_^=願一切眾生修持佛法,勇猛精進;福慧具足,悲智圓滿。^_^
南無阿彌陀佛......嗡 嗎 呢 叭 美 吽......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0574219/o/101103280296113869546791.jpg
更新1:

唯識辭典???

更新2:

天竺古德當年是為什麼造此二論??

更新3:

請心師兄解釋一下"三法.五法".之法要好嗎?^_^ 參考:(不明???) 五法事理唯識  (術語)謂心心所等事理之五法盡為唯識也。其所以然者,以心為識之自相故也。乃至無為為識之實性故也。見五法條。

更新4:

如何依此實際修持【五重唯識觀】?????

更新5:

心師兄可有實際修持【五重唯識觀】?嗡 嗎 呢 叭 美 吽......

更新6:

為何慈恩宗少提及第九識?

更新7:

『大乘密嚴經阿賴耶即密嚴品』何解?法要??

回答 (2)

2011-04-01 8:06 pm
✔ 最佳答案
末學隨緣隨喜勉力回覆~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凡七卷.無著菩薩造.唐玄奘譯。
乃集解大乘阿毘達磨諸要項而成。
內容分為本事分與抉擇分。
前者有三法、攝、相應、成就等四品。
後者有諦、法、得、論議等四品。

本事與抉擇二分係取自瑜伽師地論中之本地分及攝抉擇分。

三法品之廣分別門中之有色無色.乃至有上無上等義門.與攝品之十一種分別.成就品之三種成就說.皆符合於瑜伽師地論卷十三、卷五十二及顯揚聖教論卷十四所說。

本書與顯揚聖教論同為瑜伽師地論之綱目書。
本論之注釋書有阿毘達磨雜集論十六卷.與本論均為後之成唯識論等書所引用.故古來亦多為唯識家所重視。

如眾所知.三法(色蘊、法界、意處) 不但代表五蘊.十八界、十二處.也包含一切諸法。
因此阿毘達磨集論(以下略稱《集論》)的作者無著選此「三法」來做《集論》的第一章的題名。
集論是瑜伽唯識派的重要論書之一。
此論雖然集多種的阿毘達磨式的.及唯識式的術語與文意等.但是無著卻以科學的.及有系統的方法來把它分類與組織;尤其以「方廣的大乘義來解釋其內容。

關於有名的術語"`jneya`"(所知)與"`vijneya`"(所識).不但出現於阿毘達磨與唯識等諸論書.又帶著特殊的意義出現於集論的三法品中。

以結論來說.代表所知法.或所知境的`jneya`,不但包含三法與五法.也包含遍計所執性等三性。

因為此三法等代表宇宙上的一切諸法.並使瑜伽行者應該研究無我的真理及所知的諸法。

尤其集論所主張的"`vijneya`"(所識)的學說與他論不相同.而代表識(`vijnana`)色等六境及六根與六識.尤其包含阿賴耶識的特質。

因此悟徹此義的瑜伽行者.即能捨棄執著「知者」與「見者」等為我的我見.而實踐 的菩薩道.以便實現「無我」的理想境界。

常灝大德說的沒錯.集論或雜集論是唯識學者所常用之辭典.將論說雜揉系統分類.是論典型態。
當然也都包含三藏.瑜伽師地論.集論.雜集論.顯陽聖教論.都是微細分別.末學亦無力清楚辨識.只能於大處瞭解.遇有諍論才會查詢引證。因為非實修所得.總流於諍論。

如後來玄奘.窺基大師所著成唯識論也是十家所成歸納而出.也非十家學人都滿意。

末學以為三法.五法.三自性.八識.百法.二無我是唯識學的中心。
依此修行便能一窺唯識堂奧.依此修學唯識定也會有個入門處。

以上淺見摘錄及心得分享與您參考~
阿彌陀佛~

無患子合十2011.4.1


2011-04-01 21:07:07 補充:
三法:
色蘊.法界.意處.為含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一切法的總歸類。
五法:
相~即森羅萬象的事物.形式各各不同。
名~即依彼種種相.假設種種名.以表詮。
分別~即於相及名又作種種思量.識別之。
正智~以無陋心.心所.離虛妄分別。
如如~由正智所證的境界.心境皆寂。

2011-04-02 22:18:34 補充:
如何依此實際修持【五重唯識觀】?????

唯識簡介:
由淺入深:
一、遣虛存實識
二、捨濫留純識
三、攝末歸本識
四、隱劣顯勝識
五、遣相證性識

詳閱
http://www.minlun.org.tw/3pt/3pt-1-9/18.htm

  
  

2011-04-03 18:16:21 補充:
心師兄可有實際修持【五重唯識觀】?嗡 嗎 呢 叭 美 吽......


末學於唯識.解悟非證悟.十五年唯識修學.僅得少分。
但於唯識理事.深信不疑。
不學唯識相宗.於事相上是無法解釋清處的。

2011-04-04 10:02:18 補充:
同解深密經云:
阿陀那識甚深細,我於凡愚不開演,一切種子如瀑流,恐彼分別執為我

2011-04-09 22:30:43 補充:
第八阿賴耶識,從凡夫位到証得究竟聖果,要經過染淨三種位次,其名稱亦因之而異。

此三位,曰我愛執藏現行位,善惡業果位,相續執持位。

現分述如下:
一、我愛執藏現行位:
第七識妄執第八識見分為「實我」,而起我愛執著。於此,第七識是能執,第八識是所執,故第八識又名「我愛執藏」。由凡夫、二乘有學位、及七地以前菩薩,全為此位所攝。二乘修到無學位,菩薩修到八地,俱生我執斷時,纔捨去藏識之名,稱為異熟識。

2011-04-09 22:31:03 補充:
二、善惡業果位:
指為善惡的異熟業所支配招感的果位,阿賴耶識又名異熟識,因為它是善惡的異熟業所招感的異熟果,所以第八識有異熟識之名。由凡夫到二乘無學位聖者,大乘十地菩薩,全是此位所攝。必須到十地滿心,即金剛喻定現前,一剎那間,永斷世間二障種子,轉第八識成大圓鏡智,此時捨去異熟之名,而稱為阿陀那識。

2011-04-09 22:31:11 補充:
三、相續執持位:
証得佛果的第八識,至無終盡期,都名阿陀那(Adana)識。這是無上轉依的清淨位,純粹是至善無漏的識體,故唯在佛果位纔有。由凡夫、二乘行人的有學位、大乘七地菩薩,阿賴耶、異熟、阿陀那三名具備;二乘無學位,八地以去菩薩,已捨去阿賴耶識名稱,只剩下異熟識及阿陀那識二名;到究竟佛果位,異熟一名也捨去,就只稱阿陀那識了。

2011-04-09 22:38:23 補充:
『大乘密嚴經阿賴耶即密嚴品』何解?法要??

認識阿賴耶識的重要經典~
阿賴耶識有見分相分.轉識成智.異名為阿陀那識故能密嚴淨土。
眾生皆有如來藏真如心.是已經淨化的阿賴耶識。
詳述其轉化過程轉意見欄。

2011-04-10 18:51:00 補充:
故如來藏識是指阿陀那清淨識。
參考: 佛光大辭典,葉阿月教授集論論文
2011-03-29 7:08 am
末學對此書有所接觸,但是此書主要功能是唯識辭典。
大德提問讓末學覺得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2011-03-28 23:11:23 補充:
辭典功能就是發現有不懂詞彙,
可以用yahoo或者google協助找出詞語解釋。
 

2011-03-29 18:20:16 補充:
辭典就是把會用到詞彙以及解釋編成一本書,
而唯識是限定只此辭典收錄範圍為唯識用詞。

編辭典用意推測是讓後人學習方便。

能體會之前所問問題不知如何回應之處了嗎?


收錄日期: 2021-04-29 13:09: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328000010KK0296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