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佛友您好末學隨緣隨喜回覆~~~
大般若經是由一部一部慢慢應機集合而成的.最後才有十六會的。
般若波羅蜜.為六波羅蜜──六度之一。
在菩薩修學的菩提道中.般若波羅蜜有主導的地位.所以般若波羅蜜是遍在一切大乘經的.可說是大乘法門所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
在大乘經中.有特重般若波羅蜜.以般若波羅蜜為中心而集成聖典;這部分聖典.也就取得了般若波羅蜜經的專稱.成為大乘經中重要的一大類──般若部。
般若經的部類.著實不少!
這些般若部類.在佛教史上所見到的.是在不斷的增多中.從二部、三部、四部、八部到(唐玄奘譯出的)十六部;以後還有稱為『般若經』的傳譯出來。
大概的說.般若經的集出.是從大乘佛法興起.一直到秘密大乘佛法.傳布的時代。
當然.最受人重視的般若經.是屬於大乘佛法時代的.尤其是代表初期大乘佛法西元前一世紀中.到西元 二世紀末的部分。
為了說明代表初期大乘的般若經.所以敘述般若經在佛教史上次第增多的情形.也就可以推定代表初期大乘的般若經。
說明集結過程以知妙義:
一、「二部」:
在中國佛教史上.般若經的傳譯與傳說.應該是從一部到二部。
二、「三部」‧「四部」:
鳩摩羅什來華的時代(西元四0一──四一五頃).中國佛教界知道了般若經有三部.
如大智度論說:
般若波羅蜜部黨經卷.有多有少.有上中下──光讚、放光、道行。
三、「八部」:
北魏永平元年(西元五0八).菩提留支到中國來.譯出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三卷。
四:「 十六會」:
唐貞觀十九年(西元六四五) .玄奘從印度回國。顯慶五年(西元六六0.開始翻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經全部梵本二十萬頌.分十六會.譯成六百卷.內容如下:
初會
二會
三會
四會
五會
六會 最勝天王分
七會 曼殊室利分
八會 那伽室利分
九會 能斷金剛分
十會 般若理趣分
十一會 布施波羅蜜多分
十二會 淨戒波羅蜜多分
十三會 安忍波羅蜜多分
十四會 精進波羅蜜多分
十五會 靜慮波羅蜜多分
十六會 般若波羅蜜多分
大般若經依機緣廣增為十六會.討論其妙義.似乎意義不大。
但大般若經的核心思想與修持是該說明清楚的。
空(空性.s/u^nyata^).可說是般若法門的特色也是大般若經的核心思想。
在般若法門的發揚中.或以為說空是究竟了義;或以為說空是不了義.而說空所顯性.成為後期大乘的二大流。
然在原始般若中.並沒有說到「空」。
到底在什麼意義下.空在般若法門中重要起來.終於成為般若法門的主要特色。
依「原始般若」來說:
菩薩是人.般若波羅蜜是法.這二者(代表了我與法的一切)都不可得.不可見。
在般若的修學中.不應住.不應念、不行相、不分別。
為什麼「不可得」……「不分別」?
因為有所念、有所住、有所行相、有所分別.就與般若波羅蜜不相應.不能成就薩婆若。
所以不相應、不能成就.只因為:
是法皆離自性.性相亦離 .如是諸法無所有故。
我法畢竟不生。
離、無所有、不生以外.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又到:
眾生無性故.當知念亦無性;眾生離故.念亦離;眾生不可得故.念亦不可得。 一切(我)法是這樣的:
離.無所有.無性.不可得.無生.作是思惟觀察.那就
若色(等)無受則非色.色無生即非色.能悟入「無
生無滅.無二無別…即是無二法。
這就是無生與不二法門.也就是法相.諸法實相。
以得諸法實相故得解脫.得解脫已.於諸法中無
取無捨.乃至涅槃亦無取無捨」 。
般若與薩婆若.是這樣的修學而達成的。 從下、中、上品般若看來.原始般若所說的
離、無性、無所有、無生等.都是「空」義。
但說空是不離於緣起及色法而得體悟的.再談色
法。
色(物質)是質礙的。
有往來聚散的.色極微.雖說是無質礙的.卻是積集
而成為質礙的因素。
空界是鄰近質礙而顯現的.色的特牲──質礙.可說
微乎其微。
虛空無為.是無障礙相.不生不滅的。
這是從空界.進一步而論究到無障礙相的絕對空
間。
不屬於物質.而為物質存在活動的依處.所以說:
「虛空無障無礙.色於中行」 。
般若經所說的虛空.也是無為的;
虛空的無礙.是比喻的重點之一.
如說:
是法無障礙處.無障礙相如虛空.
虛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無障礙故。
一切法空(無相、般若、涅槃、無上菩提、如、
法性等)的無礙相.不正是虛空那樣的無礙嗎?
虛空無為是非色、無見、無對.
中品般若每說:
無色、無形即無見、無對.一相所謂無相.也與虛空
無為相近。
這不是說般若空義.等於虛空無為.而是說從虛空無
為的譬喻中.體會出一切法空相。
虛空無為沒有作用.卻為物質的存在活動作依處;
同樣的.「空」是不可施設的.而一切色、心──因
緣生法.都依空而有可能。
中論說:
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是以有虛空而色法
得成的進一步的體會。
以上供佛友您參考~
阿彌陀佛~
無患子合十2011.4.8
2011-04-09 21:38:23 補充:
欲無戲論性故。瞋無戲論性。瞋無戲論性故。癡無戲論性。癡無戲論性故。一切法無戲論性。一切法無戲論性故。應知般若波羅蜜多無戲論性。』何解???
答:
有諍.有疑.無共識就是戲論。
般若是證知真理實相之理智.依理行於一切事皆準.明心見性之二聖者同依此理智到彼岸.更無諍.無疑.有共識故無戲論。
2011-04-09 22:04:36 補充:
一切有情如來藏。以]普賢菩薩一切我故。一切有情金剛藏。以金剛藏灌頂故。一切有情妙法藏。能轉一切語言故。一切有情羯磨藏。能作所作性相應故。何解~
答:
金剛部末學不熟悉.
只能依文解義:
一切有情皆有如來藏真如心.都可以以大行菩薩的行持為我之行持。
一切有情都有金剛藏心.因為金剛藏諸佛齊灌頂故。
一切有情本有妙法藏智.故能轉一切語言。
一切有情自有羯磨作法藏。故能作所作性相應。
此羯磨必具四法:
一法。正舉行之作法也。名之為秉法。
二事。或犯罪之事,或懺悔之事等,羯磨所行之事實也。
三人。就行羯磨而定之人數也。
四界。
眾生如來藏.一切圓滿.不從外得.依緣而起.還其如來藏.不離如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