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倭寇能橫行明朝沿海,戰國日本軍卻在朝鮮不敵明軍?

2011-03-27 3:49 am
日本倭寇能在明朝沿海橫行數十年才被平定,戰國日本的政府軍在朝鮮與明軍交戰七年便戰敗回國,日本倭寇不可能比戰國日本的政府軍強大,但結局卻如此不同,是什麼原因呢?

回答 (2)

2011-03-31 8:33 am
✔ 最佳答案
史家黃仁宇在他的著作《萬曆十五年》,就解釋過明代中葉為何日本倭寇可以橫行中國沿海。

黃仁宇指,當時中國雖是一個領土廣大的統一帝國,而日本卻是長期分裂內戰,但當時軍事單位為『衛所制』,將人民分為民戶及軍戶,列入軍戶者世世代代都要為軍人,很多不願世代為軍的軍戶,或成為逃兵,或利用賄賂地方官等方法更改戶籍,以至軍戶數目至明代中期已經減少了很多,再加上明代邊患早期多在北方,東南沿海久經盛平,以至軍戶流失也沒有受到關注,黃仁宇研究所得,明代中葉中國各地衛所的兵將竟只有原來編制的百份之二至三,以至倭寇來襲,東南沿海各省竟無兵可用,成為不設防地區。

另外,軍隊的物資補給在明代中葉也開始每下愈況,本來明代開國時曾制定供應各地方衛所軍隊物資的數目及方式,如某衛所由某幾個省縣供應軍用物資,但由於制度沒有整理,很多情況下已與實際情況下出現脫節,以至很多軍隊根本得不到應有補給,以至戰事一起,就亂作一團。再加上明代的武器技師大多集中在京城為京中禁軍製造武器,地方的武器質素卻欠精良,以至一作戰就出事。

最後明代朝廷好重文輕武,對武將的要求只需孔武有力,對武將的戰術培訓及個人素養不重視,甚至怕武將作反,經常派文官至軍中制衡武將,甚至以文官領軍,實在令戰鬥力更加不濟。

相反,倭寇並非一班普通海盜,他們雖稱為『倭』寇,但不少頭目其實是中國人,他們可說是古代跨境走我犯罪集團的頭目,他們是中國人,熟悉中國沿海形勢,甚有不少與地方官通好,再加上他們有一定數目的船隊,在海上走私貿易上甚至擔當訟裁角色。

而不少日本海盜成為這些走私集團的拉攏或招攬對象,成為他們的部屬。當時日本長期內戰,不少戰敗的武士入海為寇,由於他們作戰經驗豐富,武器精良,戰鬥力在久施盛平而軍事廢弛的中國正規軍之上。再加上日本下層社會組織嚴密,紀律性強,一小股的倭寇在彼此合作緊密的情況下,經中國人頭目的引領,經常有效地作出突襲及游擊戰術,令中國軍隊疲於奔命。

黃仁宇綜合說,中國軍隊對付倭寇,美其名叫官兵剿海賊,實際上是一場由外行的中國士兵對抗日本的職業軍人,焉有不敗之理。

至於中日朝鮮之戰,卻是中日正規軍的正面交鋒。

論實力,當時明代中國調入朝鮮的是全國精銳:遼東精騎1萬;宣府、大同各選精騎8千;薊鎮、保定各選精銳步兵5千;江浙步兵3千。川軍5千,做為後續部隊向朝鮮進發。後來總兵官李如松從平定寧夏叛亂勝利後,尚不及休息即率軍43,000餘人越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戰鬥力非倭寇來襲時東南沿海的外行軍人可比。

再加上當時日軍戰鬥力及武器裝備不及明軍,日軍雖已配有鳥銃(早年火槍),但卻沒有明軍的火炮。而倭寇在中國沿海橫行,是以一小股人游擊偷襲為主,當兩國正規軍全面交鋒,這些偷襲游擊已不能成為至勝的主要因素,故日本未能打敗明軍。
參考: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 維基
2011-03-28 12:14 am
兩者不能直接比較,朝鮮之役的是豐臣秀吉的正規軍,並非打游擊戰,倭寇只是海盜,可以化整為零,不會跟明軍作正面衝突的。就好像索馬里,外國軍隊對付海盜比對付地方軍閥更加頭痛一樣。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f/61f01/61f0101.htm
明代的倭患及平倭戰爭
倭寇是明中期的另一嚴重外患。倭寇是指日本浪人、武士和走私商人所組成的海盜群。中國古代稱日本為倭國,明時因海寇主要來自日本,故稱之倭寇。 從元末起,倭寇就不時騷擾中國沿海。而到明代中期,尤其是嘉靖年間,倭患達到十分嚴重的地步。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一些諸侯的貢使為了爭奪對華貿易,竟在寧波互相仇殺,並乘機大事焚掠,因而明廷便禁止對日通商。於是日本海盜商人和中國沿海的奸商王直、徐海、陳東等進一步勾結起來。自嘉靖二年罷市舶至四十三年(1614年)倭患平,這四十年間是倭寇擾華最劇烈的時代。倭寇所掠的地方,北自遼海,南至閩、粵,尤以江、浙、閩受害最大。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先後侵犯浙江的溫州、台州、寧波、紹興及江蘇的上海、蘇州、南通等地,「所過殘掠不可言」,「濱海數千里,同時告驚」。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更向內地深入,越過南京而侵犯安徽,造成嚴重的破壞。 倭寇連年的侵擾,使沿海居民飽受蹂躪,所以民眾紛紛起而保衛鄉里。同時,朝廷也調遣胡宗憲、俞大猷、戚繼光等名將,進行剿倭的戰爭。嘉靖三十二年和三十四年,俞大猷先後在浙江的普陀山和王江涇重創倭寇,連獲大捷。戚繼光則於浙東招募農民、礦工編成「戚家軍」,經大小數十役,剿倭屢屢奏捷,立功至偉。在俞、戚二將的通力合作下,倭寇之亂到嘉靖四十三年終於全部平定。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z/61z03/61z0329.htm
中日朝鮮之役
萬曆二十年(1592年),日本關白豐臣秀吉入侵朝鮮,佔領王京(今漢城),朝鮮國王向明廷求援。次年正月,總兵官李如松奉命出兵援朝,與朝鮮並肩收復平壤、開城,但於收復王京時受挫。日軍連失平壤、開城,軍糧缺乏,於是封貢之議起。四月,日軍退據釜山。二十二年,明廷准封貢,明軍退出朝鮮。二十五年,因封貢事敗,明廷以楊鎬為經略,麻貴為備倭總兵官,再次出兵援朝。次年正月,因楊鎬指揮不當,明軍於蔚山戰敗,改以萬世德代理經略。七月,豐臣秀吉病死。十一月,明將陳璘、鄧子龍,朝鮮統制李舜臣率中朝水軍在釜山南海大破日軍,日軍戰船被殲無數,鄧子龍、李舜臣戰死。十二月,日軍撤出朝鮮。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52: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326000051KK0124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