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翻譯成英文
1.
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展覽及研究)林國輝接受訪問時說,博物館在○五至○六年間獲贈千多件紙紮品,捐贈者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前教授施天賜(Janet Lee Scott),她早於七十年代從美國來港研究香港婦女的地位,後來被紙紮舖五花八門的紙紮品所吸引,認為可以從中研究港人文化習俗。林國輝表示,「施天賜在八十年代起有系統地收集紙紮品,並參與廟會,後來出書介紹紙紮品,成為十分重要的參考資料,她的紙紮品收藏多到堆滿屋企和辦公室。」手繪八仙風車栩栩如生林國輝說,「紙紮品燒了就無,而這些手藝都已失傳,所以好難得。」林國輝表示,歷史博物館介紹香港民俗的展區,明年中會展出數十件施天賜捐贈的紙紮品,而為令展出更加有趣,會加入節慶元素,模擬七姐誕時女士拜七姐的情景,展出拜七姐必備的祭品七姐盆。他說,博物館現時亦有展出多件紙紮品,例如神誕巡遊中運載神像的花炮、圍村添丁時用的花燈等。 2.
給先人的紙紮品,往往予人一種不祥之感。然而,在一個從事紙紮業的年輕人——歐陽秉志的手中,傳統的紙紮品卻變為人們在互聯網上拍賣的收藏品。他更會因應客人要求而做出新穎細緻的紙紮品︰車輪可以轉動的滑板車、可伸縮的魚竿……阿志憑著自己的技術、創新的意念,將傳統以來只燒給先人的祭品,變為供人收藏的藝術品。
突破傳統框框 為何要放棄傳統竹紮的做法?阿志托著頭,簡單地答︰「要做的紙紮很小,用竹做不到。」不用竹,阿志只用卡紙、剪刀、鉛筆、膠紙、尺子和美工刀︰「我會先畫紙樣,一面砌一面思考,而技術是邊做邊學回來的。」 紙紮幾可亂真 作品層出不窮 不少偶像名人如梅艷芳、張國榮逝世,歌迷都會找阿志製作特色的紙紮品。Beyond的黃家強就曾請阿志做一支紅色電子結他,燒給已故的黃家駒,那支結他是阿志至今最滿意的作品︰「我知道很多人會來拍照,所以做得特別仔細。」此外,阿志還有不少精緻的作品︰「那最近賣出的魚竿是可以伸縮的。」「還有那些手袋全都可以拉開的。」鸚鵡、咖啡壺、雜果西米撈,都難不到他。甚至連去世的寵物他也照顧周到,傷心主人要他弄塊給狗咬的骨頭、給貓玩的小老鼠……一般貨品,即使是普通的波鞋、手袋、收音機和相機,阿志都參照指定型號的款式製作。 阿志做紙紮需要不少準備功夫,他會收集雜誌上的圖片,以便隨時參考。阿志對紙紮從沒有刻意經營︰「我一星期最多只能做一兩件,還要看心情而定。」一件花費不少精力完成的紙紮一下子被燒了,他坦言感到可惜︰「當然有一點啦,但畢竟我是做生意、要賺錢的。」話雖如此,每一件紙紮阿志都會拍下照片作記錄;對自己的作品,始終還是重視。紙紮變收藏品 憑著阿志匠心獨運的技術,他的作品更成了人們收藏的藝術品。他第一件被收藏的作品是一部灰色的NIKON COOLPIX3200相機,其後還有收音機和雜果西米撈。若知客人要是買來收藏的話,他會做得特別仔細,「當然還會看看與客人有沒有緣。」阿志的紙紮技術,為他帶來不少名氣。最近,連網上拍賣機構eBay也找阿志合作,在網上拍賣他的紙製品,並為顧客提供設計紙製收藏品的服務。 紮作成為收藏品並不在阿志的計劃之中,但阿志不時也會製作小禮物送給朋友,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手藝。圓球的挑戰 技術的考驗 再強的高手也不是每次都成功,阿志也不例外。曾有顧客要求他做近年極受小朋友歡迎的「爆旋陀螺」,因為對製作方法毫無頭緒,他一口就拒絕了。他還面對另一個挑戰——製作球體的難題︰「小的球體還能簡單地用紙揑作一團來做,稍為大一點的就很難做了。」 阿志拿出一個未完成的模型,其中一部分類似一個半球體,表面的弧度未算完美。雖然用竹也能做到,但他堅持說︰「我不想。」其實阿志也懂傳統的紙紮工藝,每逢中秋節,他都會幫忙父親紮燈籠,但是對於自己的技術,阿志仍是抱著一份堅持、執著和自信。阿志記憶中沒有為製作困難而苦惱過︰「我相信困難是可以克服的,其實做每一件事都有難度,但只要有信心,一定做到。」 阿志下一個目標,是參照全城大熱的手提遊戲機PSP做出一式一樣的作品,望著雜誌上的PSP圖片,他胸有成竹地說︰「除了那些按鈕要做得較仔細外,不會太難。」店舖以內 紙紮以外 「除了做紙紮外,就是賣東西,或整理一下貨品。」每天都是在狹窄店舖內重複著同樣的工作,阿志坦言有時會感到沉悶,但在工作上,他仍處處認真。訪問時重陽將至,不時都有顧客來買祭品,每當有客人走進來時,他的眼神都會不自覺地落在店舖門外;有需要時,他會主動地尋找貨品,然後默默遞給父親。 阿志並不擔心前途,只專注於當下的事情︰「目前開心便可以了,反正我不知道明天會怎樣。」阿志不僅在這個傳統的行業中發揮自己的才華,他更在狹小的店舖中開闢了屬於自己的廣闊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