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寶 我們世間凡夫的知覺 是永遠被自己的身體及身外境物支配,亦因為喜、惡的感覺推動,便無有止境地不斷向境物攀緣追逐,更會執著剎那出現的感覺以為真實,以此連綿,永處生死;而佛陀的知,佛陀的覺,是從這種虛妄不實的執著中,完全解脫出來,顯現如虛空一樣,清淨平等、不生不滅、自在無染的知覺,等虛空,遍法界。釋迦牟尼佛,正是這世上創立佛教的根本老師,能盡知宇宙虛空中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時境的物質變化,一切眾生之生滅現象及一切眾生修行成佛的過程;兼且具足救拔一切眾生的無邊大誓願力,亦能因應一切眾生的根基,開創無量法門教化眾生。因為佛陀所說的義理及世間種種事相演變現象,都是必定真實,故此,正是宇宙間光明的真理。 法寶
佛教義理,盡皆歸入三藏經典。三藏是:經藏、律藏、論藏。 1. 經藏—即契經,契合真理的教化記錄。由佛、菩薩向眾生展示宇宙人生的真理,與及教化眾生種種修行方法的記錄。亦即是佛、菩薩教化弟子的聚會記錄(真理的寶藏)。 2. 律藏—即記錄戒律的寶藏,由佛菩薩教導弟子必須要戒備及修改的行為。佛的弟子,各有不同之前因,不同的習氣,而種種的律行細則,猶如鮮明的指標,可以幫助不同身份的修行人斷除一切惡習,安立在正確的行為當中,而佛弟子嚴持戒律的目的是:
(一) 止一切惡行;
(二) 行一切善;
(三) 饒益一切眾生。3. 論藏—是記錄一些久修佛法而證得種種體驗之大德及菩薩眾,為其他佛弟子解釋佛法及剖析種種修行現象的論說寶藏。目的是幫助修行人體證佛法、印入佛法。 總括三藏之義理,皆不離下列三類教化: 一、人天乘 — 世間有為法(色)— 順應因果法則 一般凡夫欲求種種福樂及長壽,佛陀為契合他們的根基,便向眾生說明宇宙間永恆不變的真理 — 「因果定律」。因為世間上萬事萬物的出現,都必定有其前因後果。所有萬物,因眾緣和合而生,亦因眾緣分散而滅,而因緣果報之顯現,亦必定是纖毫不爽,各有前因的,因為一切眾生的痛苦災難,與及快樂祥和,皆是由自己的身、口、意行為業力所招感,所以佛陀便教化眾生必須要皈依三寶,然後要嚴格注意自己的行為,努力止惡行善,為將來斷絕惡果,廣種無邊福田。而“五戒、十善”正是教化欲求人天福樂的眾生“離苦得樂”的修行法門。二、小乘 — 出世間清淨法(空)— 顯現本來清淨知覺 小乘所修屬於精神心意上淨化的修行,亦稱 - 「梵行」。
佛、菩薩教化那些久種善根,業力逐漸澄淨的修行人,令到他們明白自己的身體、意識、及身體以外之境物,雖然出現,但盡都是不斷變化,絕不永恆,只是暫現暫滅的假像而已。然而在芸芸的生滅過程當中,其實一切眾生皆是具有不生不滅的清淨知覺本性,只因凡夫眾生執幻作實,常迷不覺,即被無明所障,貪戀執著,遂引生無邊苦惱;亦因攀緣熾盛,以致不斷生死,無有窮盡,於清淨的虛空法體,妄見無量如幻的生死。故此修行人若能深明此理,觀透世間假像,即能斷除愛欲,遠離一切妄想執著,顯現本來清淨平等之心靈 —「涅槃自性」,解脫自在;而這些正是佛陀教化智慧漸現的眾生“解脫覺悟”之修行法門。
小乘修行可分為「聲聞乘」及「緣覺乘」。教法分別有四聖諦、三十七助道品、戒、定、慧三無漏學及十二因緣等。 三、大乘 — 世、出世間微妙法(色、空圓融)— 悲智雙運 大乘修行人名菩提薩埵,亦名覺有情,是自覺覺他的意思。菩薩是覺悟了一切如幻的有情眾生,安住清淨解脫,因悲憫無量愚癡的有情眾生仍被世間假像所迷,不斷追逐攀緣,造作無邊業力,結果永無止境地流浪生死;於是便以如幻之身軀,與起無量慈愛心,發廣大誓願,生於無量如幻的世界當中,饒益教化無邊有情眾生。 大乘菩薩,身如蓮藕,於穢土中力行一切善法,但精神卻猶如聖潔之蓮花,無染一切,安住清淨解脫。 大乘修行法門有四無量心、四攝法、與及十波羅蜜等。
因為佛陀的教法直契真理,能令貧窮痛苦的眾生得到財富福樂,能令厭惡生死的眾生得到清淨解脫,最後更能令一切眾生,同入大乘,廣行菩薩道,直至覺悟成佛,所以便稱為法寶。 僧寶— 第一義僧(佛陀)、菩薩聖僧、清淨福田僧 僧寶是指久修佛法,具有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量,以說法度眾生為己任的菩薩眾及出家修行眾。因為一切能夠為眾生展示宇宙真理,宣揚如來正法之十方賢聖僧,皆是眾生的大善知識,亦是一切眾生的光明導師,所以稱為僧寶。 詳細視頻講解
http://www.bddc.hk/video_con_tudou_course_1_1_01.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