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教義,神祇,生死觀等問題

2011-03-19 4:53 am
我想知
1佛教基本教義(雖然網上有好多,但各有不同且過於複雜,難以理解,故希望有簡單易明的說明,最好400-1000字)
2信甚麼神(有無神,輪迴,釋迦牟尼等說,何者為正確?)
3對生,老,病,死的觀念(最好有分別和綜合說明)

回答 (3)

2011-03-19 7:42 am
✔ 最佳答案
佛陀教導其實很簡單他是一位指路的人,他教導如何去除內心煩惱污染,這些煩惱是對生老病死不了解還有人們對無常世界誤解,佛陀在初轉法輪時說過,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意思就是我們看到一個物件出現在眼前之前,它是由不到人和物質加工才出現眼前之物,就好像一件衣服,之前由種木棉收割到工廠,由工人加工機械編織到抽出市場上貨架才到我們手。這個就是諸法因緣生,其他佛陀所說諸法是很多個類似因結合在一起。當然滅的都經一定程序。

佛陀基本教義就是教我們去除人生一切煩惱,包括了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家聚頭,慾望燒燃的痛苦。

他用了他成佛時所知的方法教道我們了解自然法則,對人身和心清楚認識,由身體內外認識,還心內部認識,身生存時運作和心活動。

佛教是無神論,所謂無神意思,所謂的神都是由品德非常好的人死後去到高層空間,輪迴是分斷生死,當一個人一進入死亡下秒他就在別一個空間出生了,取決他出生地方和環境要而他自己前一生做善惡決定,其實沒有一個叫閻羅王去審判,全都是由這個人在生時自己選擇,由這個人心自己決定去做什麼生物。

做佛教徒最好好處是對死亡,他知自己今生未解脫,下次再來修行不會怕死,不同其他宗教怕末日審判同時怕死前一刻生起不信他們的神念頭(這個念頭沒有可以控制)。

佛教徒主要觀念因果觀,對出生了解不會由為有神安排,不會殺害小動物來制神,這些行為沒有對母子有任何幫助,反而過度捕殺招致不好病苦給母子。
對老是用一個接受態度,因為了知身體是自然的自然法則是這樣會退化和變壞,好簡單接受不會生起一個痛苦。
對病苦就是能醫就醫,不能就還回去大自然,不會執著同時在病苦一學習磨這個心。

佛教徒最根本要做功課是這個心靈,這個心不是我們,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比起心跟加污衊,心有很多貪很多仇恨妒嫉未止境慾望無知,佛陀說我們世界彼大火燒光都是一次,但都不彼我們內心慾望之火那麼厲害,因為這股火可以燒無數世,只要不斷分斷生死,一再出生就在慾望之火中,不停止要盡世界一切拿來作原料。
2011-03-21 6:01 am
佛寶 我們世間凡夫的知覺 是永遠被自己的身體及身外境物支配,亦因為喜、惡的感覺推動,便無有止境地不斷向境物攀緣追逐,更會執著剎那出現的感覺以為真實,以此連綿,永處生死;而佛陀的知,佛陀的覺,是從這種虛妄不實的執著中,完全解脫出來,顯現如虛空一樣,清淨平等、不生不滅、自在無染的知覺,等虛空,遍法界。釋迦牟尼佛,正是這世上創立佛教的根本老師,能盡知宇宙虛空中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時境的物質變化,一切眾生之生滅現象及一切眾生修行成佛的過程;兼且具足救拔一切眾生的無邊大誓願力,亦能因應一切眾生的根基,開創無量法門教化眾生。因為佛陀所說的義理及世間種種事相演變現象,都是必定真實,故此,正是宇宙間光明的真理。 法寶
佛教義理,盡皆歸入三藏經典。三藏是:經藏、律藏、論藏。 1. 經藏—即契經,契合真理的教化記錄。由佛、菩薩向眾生展示宇宙人生的真理,與及教化眾生種種修行方法的記錄。亦即是佛、菩薩教化弟子的聚會記錄(真理的寶藏)。 2. 律藏—即記錄戒律的寶藏,由佛菩薩教導弟子必須要戒備及修改的行為。佛的弟子,各有不同之前因,不同的習氣,而種種的律行細則,猶如鮮明的指標,可以幫助不同身份的修行人斷除一切惡習,安立在正確的行為當中,而佛弟子嚴持戒律的目的是:
(一) 止一切惡行;
(二) 行一切善;
(三) 饒益一切眾生。3. 論藏—是記錄一些久修佛法而證得種種體驗之大德及菩薩眾,為其他佛弟子解釋佛法及剖析種種修行現象的論說寶藏。目的是幫助修行人體證佛法、印入佛法。 總括三藏之義理,皆不離下列三類教化: 一、人天乘 — 世間有為法(色)— 順應因果法則 一般凡夫欲求種種福樂及長壽,佛陀為契合他們的根基,便向眾生說明宇宙間永恆不變的真理 — 「因果定律」。因為世間上萬事萬物的出現,都必定有其前因後果。所有萬物,因眾緣和合而生,亦因眾緣分散而滅,而因緣果報之顯現,亦必定是纖毫不爽,各有前因的,因為一切眾生的痛苦災難,與及快樂祥和,皆是由自己的身、口、意行為業力所招感,所以佛陀便教化眾生必須要皈依三寶,然後要嚴格注意自己的行為,努力止惡行善,為將來斷絕惡果,廣種無邊福田。而“五戒、十善”正是教化欲求人天福樂的眾生“離苦得樂”的修行法門。二、小乘 — 出世間清淨法(空)— 顯現本來清淨知覺 小乘所修屬於精神心意上淨化的修行,亦稱 - 「梵行」。
佛、菩薩教化那些久種善根,業力逐漸澄淨的修行人,令到他們明白自己的身體、意識、及身體以外之境物,雖然出現,但盡都是不斷變化,絕不永恆,只是暫現暫滅的假像而已。然而在芸芸的生滅過程當中,其實一切眾生皆是具有不生不滅的清淨知覺本性,只因凡夫眾生執幻作實,常迷不覺,即被無明所障,貪戀執著,遂引生無邊苦惱;亦因攀緣熾盛,以致不斷生死,無有窮盡,於清淨的虛空法體,妄見無量如幻的生死。故此修行人若能深明此理,觀透世間假像,即能斷除愛欲,遠離一切妄想執著,顯現本來清淨平等之心靈 —「涅槃自性」,解脫自在;而這些正是佛陀教化智慧漸現的眾生“解脫覺悟”之修行法門。
小乘修行可分為「聲聞乘」及「緣覺乘」。教法分別有四聖諦、三十七助道品、戒、定、慧三無漏學及十二因緣等。 三、大乘 — 世、出世間微妙法(色、空圓融)— 悲智雙運 大乘修行人名菩提薩埵,亦名覺有情,是自覺覺他的意思。菩薩是覺悟了一切如幻的有情眾生,安住清淨解脫,因悲憫無量愚癡的有情眾生仍被世間假像所迷,不斷追逐攀緣,造作無邊業力,結果永無止境地流浪生死;於是便以如幻之身軀,與起無量慈愛心,發廣大誓願,生於無量如幻的世界當中,饒益教化無邊有情眾生。 大乘菩薩,身如蓮藕,於穢土中力行一切善法,但精神卻猶如聖潔之蓮花,無染一切,安住清淨解脫。 大乘修行法門有四無量心、四攝法、與及十波羅蜜等。
因為佛陀的教法直契真理,能令貧窮痛苦的眾生得到財富福樂,能令厭惡生死的眾生得到清淨解脫,最後更能令一切眾生,同入大乘,廣行菩薩道,直至覺悟成佛,所以便稱為法寶。 僧寶— 第一義僧(佛陀)、菩薩聖僧、清淨福田僧 僧寶是指久修佛法,具有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量,以說法度眾生為己任的菩薩眾及出家修行眾。因為一切能夠為眾生展示宇宙真理,宣揚如來正法之十方賢聖僧,皆是眾生的大善知識,亦是一切眾生的光明導師,所以稱為僧寶。 詳細視頻講解http://www.bddc.hk/video_con_tudou_course_1_1_01.php
參考: 佛教法音傳播中心 www.bddc.hk
2011-03-19 5:46 am
你不如add我msn傾:[email protected] 阿彌陀佛


收錄日期: 2021-04-23 22:18: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318000051KK0102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