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1
台北市劍潭
相傳300多年前,鄭成功軍隊行經此河段時,遇見神怪造成的大風浪,為伏怪,鄭成功拋一身邊寶劍,降服神怪。劍潭因此得名。
小故事2
臺中縣大甲鎮鐵砧山上的劍井
鄭成功率兵北上,由大安港南側登陸,被土蕃包圍,水源斷絕,只好向天祝禱〔天若助我鄭軍部隊,平安歸去,此寶劍插地,必得甘泉〕。然後拔劍插地,泉水竟然就在劍峰兩邊不斷地湧出來,饑渴得以解決。
小故事3
南投縣草屯鎮
據傳為明末鄭成功率軍征番,駐軍於此,兵士丟棄舊草鞋棄草鞋成墩,所以舊名「草鞋墩」。
小故事4
功至延平 壽至磚城
鄭成功在未起義前,於福建曾夜宿呂祖廟[呂洞賓廟],相傳入夜呂祖托夢,說成功:「功至延平, 壽至磚城」。
鄭成功當時不之事什麼意思,誤以為磚城是泉州城(磚與泉閩音相近),後病逝安平,原來磚城指的是熱蘭遮城(為磚塊所建)。
中故事1
小株倒下,大株不倒
鄭成功聽說阿里山的烏杉,當建築材料可享萬年太平。他親自前往阿里山,看見三株烏杉,便砍伐,不過僅能砍斷樹身的1/3,鄭成功於是祭拜山神。當晚他夢見山神說:「這三株烏杉是神樹,不能砍伐,如果硬要砍伐,便會傷了自己。你是忠臣,有神明的護祐,所以沒有受到傷害,你若是決意取下烏杉,可以築壇祭杉,合該歸你得的,它自會倒下......。」
隔天,鄭成功依照山神的指點,開始築壇祭杉。不久,忽然「轟」地一聲,一株小烏杉自行倒下,而兩株大烏杉,卻聳立不動。鄭成功見到此景,不自覺地嘆了口氣。「該歸你所得的,牠自會倒下來」也就是一切都是註定的,無法強求。「小株倒下、大株不倒」暗喻了「光復台灣可成,反清復明不可成」的宿命。
中故事2
鄭成功與老虎[打狗/打貓]
鄭成功要到阿里山取烏杉時,遇到當時原住民包圍的。
有人對鄭成功獻計說:「福州太武山,有斑點的猛虎很兇惡,見人必咬之,不如就買一百隻來放入原住民部落,把那些原住民驚走,然後進兵。」
鄭成功便叫人到福州去買虎,說來真是奇怪,猛虎放入原住民部落,竟變成了病虎,見了人並不張威舞爪,儘低著頭慢慢的走路,有的倒去橫臥在樹林下,或蹲在巖穴蔭處;原住民一見很是歡喜,爭來捕取,殺而食之,還剝去虎皮製成衣服。
另外也有的相傳,帶來兩隻老虎,一隻跑到民雄,當地人以為是貓,活活地打死牠,並以其地為「打貓」;另一隻則跑到高雄,同樣地,被視為「狗」,活活地被打死,也以其地為「打狗」
虎本是百獸之王自古即有「有虎有王」之說。至今老虎被消滅;也影射出鄭成功的抱負,亦將遭到挫折。
中故事3
鄭成功取玉印
傳說中鄭成功來台,是受了仙人的指點取三寶(玉印、粟倉、烏杉柴)以復興明室。
相傳鄭成功正想篆刻一顆大玉印,就帶領部屬上玉山尋找印材。可是花費一整天東尋西找,連一塊玉片也未曾發現。
此時玉山的土地公現身,說明了此整座山皆是美玉,只是未經容許,誰也尋獲不得。鄭成功表明了來意,土地公則感嘆說:「若要當做佩玉尚可,若想刻一顆大玉印,歉難奉送。天意如此,並不是我捨不得給您。」
「不會吧!刻一顆印章還有什麼天意呢?」土地公只好勉為其難地撿起腳邊一塊石頭,當鄭成功伸手一接住時,那塊石頭卻變成了美玉。然而,待鄭成功將玉石刻成了「國姓鄭成功之 印」,每往紙上一蓋,卻都變成了「南無觀世音菩薩」
所以鄭成功取印失敗,自然無法中興明室。
中故事4
虱目魚起源
台灣民間有一則溫馨的傳說,據說鄭成功初到臺南的時候,正為官兵無魚可以佐餐在發愁。一天夜裡,媽祖指點他說「『莫說無魚』,軍隊駐紮的地方便有魚」,結果鄭成功派士兵去那個地方捕魚,真的豐收而歸,但沒有人知道捕獲的魚叫什麼名字,於是鄭成功便以『莫說無魚』的轉音,命名為「虱目魚」。
還有一個說法,是鄭成功登陸鹿耳門之後,附近漁民貢獻此魚,鄭成功問「此魚為何魚?」因為國語的「什麼魚」音和「虱目魚」相近,而被漁民以訛傳訛,沿用到現在。
在官方文獻裡還有一種記述,相傳鄭成功欣賞虱目魚的鮮美,獻給明末魯王品嚐,魯王特別賜名「國姓魚」,所以「虱目魚」又叫做國姓魚。
參考: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9022809984
你自己選一個寫吧
希望有幫助到你噢 ^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