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中關乎「孝」的章節

如題、請教四書中關乎「孝」的章節
如有其他古書中論孝的文章也可,
多謝 ~_~ !!!

回答 (3)

✔ 最佳答案
四書中關乎「孝」的章節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為政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為政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為政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里仁


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里仁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里仁
2015-09-05 7:19 am
學生子游向孔子請問如何盡孝。孔子回答說:「現在行孝的人,都認為能供給父母生活所需,養活父母,就算是盡孝了。可是,像狗和馬這些畜生,也能養活牠們的父母,替牠們的主人服勞役。所以,如果缺乏恭敬心,那這樣的盡孝和狗馬又有什麼分別呢?」
「子游問孝」,子游是孔子的學生,姓言,名偃,在孔門中以文學見長。此章子游也請教如何盡孝,可見孝順的美德是孔子教學的基礎。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這句是描述當時行孝之人的心態。他們認為盡孝,就只是養活、照顧父母的身體而已。其實這只算孝經中最下等的盡孝。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此時孔子語氣一轉,說到狗能替主人看家防衛,馬也能夠負重載人、分擔勞役,如此說來,能養的孝子又能高出狗馬幾許呢?
「不敬,何以別乎?」敬是從心中敬重父母,對父母言行不隨便,也就是人畜的分界線。禮記說到只有人類能夠學習禮節,雖然鸚鵡、猩猩能夠學人說話、動作,偶而也會有合禮的舉動,但是牠們內心不懂得恭敬,依舊是飛禽走獸。因此,行孝若不能從內心體會父母的想法和心願,讓他們安心歡喜,那豈能有別於犬馬呢?
清朝大儒曾國藩先生的事業、文章輝煌彪炳,去世後,朝廷特別追贈他為「文正公」。
他生在湖南,大約三十歲就到首都北京擔任官職。由於離家很遠,無法就近侍奉父母,所以就勤寫家書問候,報告自家狀況,並關心故鄉的人事物。此外,他也經常寫信勸勉弟弟們敦品勵學,對他們的關心指導,猶如父親一般。有一回,他在家書中特別和弟弟們討論「孝弟」的道理。他說:「弟弟們的性情都十分真摯誠懇,雖然專長不在詩文,但如果肯照著禮記中的曲禮和內則兩篇,實實在在地去實踐,一定能讓祖父母、父母和叔父母,個個安樂順適,就連家中的兄弟姊妹、大人小孩,也能感受到溫馨和諧、秩序井然,這才是真正的大學問!至於詩文做不好只是小事,不必在意。孝弟真實履行了,詩文反而會不自覺地進步呢!」
曾文正公還說:「事親以得歡心為本。」他雖然無法就近奉養雙親,但能體會父母的心意,不但自己立身行道,更協助兄弟家族安居樂業,大家和樂融融。這就是以父母的心當作自己的心,替父母操心盡力。這種敬重父母的行誼,正是中國孝道可貴之處,也是孔子期待能養的孝子,能更上層樓、注入恭敬的用意所在啊!
2011-03-22 11:44 pm
孝經 ​​是儒家講授孝道的書,全書一千八百多字,為 十 三經 之一。 此書為 孔 子 為曾子敘述孝道之書,因為本書記敘孔子之言行理論,故本書可列入 禮 記 ,但 ​​由於儒家重視孝道故單獨提出為一書,由此可見儒家對孝道的重視程度孝經開宗明義章曰:“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由此可見儒家的孝道的觀念不只於孝順父母而已,孝順父母只是孝道的開始孝經為十三經中唯一一本被皇帝御注的書,此皇帝即為唐明皇。 十三經。分別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周禮》、《儀禮》、《論語》、《孝經》、《爾雅》、《孟子》。十三經是從先秦到南宋,經書逐漸增刪的結果,歷代研究十三經的學問稱為經學
參考: 網絡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52: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312000051KK0078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